南宁青秀区花雨湖景区景色怡人。 尹庆南/摄
宾阳县古辣香米示范区内的巨幅稻田“画作”。 黄日强/摄
“国外有‘麦田怪圈’,宾阳有‘稻田艺术’。”近期,神气活现的“敦煌飞天”和“爱神丘比特”形象在不少游客的“朋友圈”中出现,引来更多的“驴友”点赞分享——这两幅画作不是画在纸上,而是“画”在南宁市宾阳县古辣镇古辣香米示范区连片种植的稻田中。
古辣香米远近闻名,目前香米种植已覆盖1.1万户农户,年产值达1.8亿元。随着大陆村生态综合示范村及蔡氏书香古院纳入示范区范围,农旅结合已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贫困户通过小额信贷委托经营,以股份合作、保底分红、多次分红等形式参与示范区建设,成为农旅结合的直接受益者。“我们正在着手打造集旅游、观光、休闲、购物于一体的休闲旅游农家乐基地,带动当地香米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古辣镇镇长宋颂说。据了解,该县申报的“古辣香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已获国家质检总局受理。声名日盛的香米将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
与古辣香米相比,位于上林县三里镇云姚村的“四季花海”基地可谓初出茅庐,却也受到不少游客青睐。基地负责人蒋毅龙告诉记者,该基地占地面积逾3700亩,从2015年12月建设至今,已先后完成1200多亩的高竿月季、樱花、紫玉兰等花木和400多亩构树、1000亩龙脑樟树的种植。为了让周边贫困户从农旅结合中受益,该基地成立万花筒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吸收143户农户入社,其中138户是贫困户。合作社常年雇用劳动力,优先贫困社员。“除了租出去的土地有租金,每年有分红,我在基地工作每月还有2000多元的工资。”云姚村贫困户黄奇兰说,依靠基地的发展,她家今年将增收2万多元。
近年来,推进农旅结合、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南宁市开展旅游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该市充分挖掘、整合贫困村旅游资源,帮助村屯发展乡村旅游;积极开展旅游企业就业帮扶脱贫活动,加强乡村旅游从业人员培训和管理人才培育,不断完善乡村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及环境,充分发挥旅游扶贫的推动作用。上半年,南宁市旅发委先后组织举办了两期乡村建设精准扶贫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示范班,培养了一批带领乡村旅游发展的致富带头人。在广西旅游扶贫就业专题招聘会(南宁)主会场活动中,158家旅游及其相关产业企业提供了5682个就业岗位,1384人与用人单位现场达成签约意向;在各县区、乡镇举办的旅游相关节庆活动中,农产品销售、扶贫项目推介都占据重要位置。
“农旅结合具有‘两头甜’的优势,既能发展优质、生态、高效的农业,又能同步发展旅游业;农民既可以从种植业中获利,也可以从农家乐、销售农产品等旅游项目中获利,这对精准脱贫工作大有裨益。”广西民族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容志毅认为,农旅结合要注重打造特色品牌,避免“千村一面”的同质化现象;同时要加强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把旅游扶贫产业做大做强。
记者了解到,目前南宁市不少“农旅结合”景区已逐步形成品牌效应,西乡塘区美丽南方景区、青秀区花雨湖景区、兴宁区十里花卉长廊以及横县茉莉花、宾阳古辣香米等均成旅游“名片”;各县区亦在持续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横县结合“闻香之旅”美丽乡村精品旅游线路,将“三改”工程(改厕、改厨、改圈)推进到该县17个乡镇34个试点村屯,在助力农旅结合的同时也有效推进了“宜居乡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