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三农”工作改革方向与重点访谈:从“量”到“质”的跃升

  从“量”到“质”的跃升

  ——广西“三农”工作改革方向与重点访谈

  记者 苏超光

  开栏语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围绕我区农村改革的各个重点领域,出台措施,狠抓落实,涌现出许多特色亮点和先进典型,取得了不少创新成果。广西日报从即日起开设“广西农村改革系列报道”专栏,逐一进行梳理报道,敬请垂注。

  “三农”工作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农村改革点多面广、任务繁重。新形势下,广西如何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突出重点领域,用什么途径、什么措施加以推进,力争在哪些方面取得突破?近日,记者采访了自治区党委政策研究室(改革办、农办)主任李彦平。

  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内涵丰富、涉及面广。广西是农业大省区,这方面改革的路径是什么,主攻方向又在哪里,要守住什么样的底线?

  答: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的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以及“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的殷切期望,为我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广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大体系”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体制机制改革为根本途径,走绿色发展之路,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在这一总体要求下,必须守住三条底线,即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确保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确保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问:做好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实现农业从“量”到“质”的跃升,农业产业体系如何转型升级?

  答:要结合广西实际,分类指导,一个一个产业去规划、引导和推动。粮食产业要确保全区粮食产量在150亿公斤的基础上,深入推进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大力发展优质稻、地方特色粮食品种和富硒有机品种。蔗糖业要以500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为抓手,重点推进糖料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研发和推广良种良法。畜牧水产业要大力推进生态养殖,发展草食畜牧业,壮大奶水牛等优势产业,扩大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发展深水养殖、外海和远洋渔业。林业要坚持生态优先,在保护的基础上,加快调整树种结构,推进国家储备林基地、亚热带珍贵树种基地、特色经济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桑蚕业要加快资源化综合利用,发展丝绸服装、家纺等精深加工,推动产业链向高端延伸。果蔬业重点发展秋冬菜,优化水果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南亚热带特色优质水果。

  问:改变当前农业粗放发展方式,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构建什么样的生产体系?

  答:要用现代生产技术和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生产方式改造农业,构建农业生产良种化、机械化、科技化、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广西耕地质量不高、碎片化严重,实现以上目标,要强化基础支撑,推动土地流转,实施“小块并大块”,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一批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适合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高标准农田。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大力发展现代种业,加强农业关键技术研发和推广,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利用物联网、大数据发展智慧农业,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问:增强农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提高农业产业稳定性和竞争性,需要在经营体系上如何调整?

  答:广西农业产业组织体系发展滞后,新型经营主体发育不足,适度规模经营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一定程度上影响农业产业的竞争力,时常出现农产品“卖难”现象。必须构建起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对小农户的带动作用。大力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和集体经济组织,鼓励通过经营权流转、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土地托管等多种方式推动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把单家独户的小农生产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要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突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冷链物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增强农业产业整体竞争力。

  问: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项工作抓牢抓实,有什么样的平台和载体?

  答:为加大对农业精准扶持、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建设“三区三园一体”,即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田园综合体。今后国家规划、政策、资金将重点支持这类平台的建设和发展。对广西来说,就是要划定和建设水稻生产功能区、糖料蔗生产保护区,争取更多的园艺产品、畜产品、水产品、林特产品等纳入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范围,得到国家规划政策支持;在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扩面提质基础上,支持一批特色产业突出、科技含量高、基础设施完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好、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力强的示范区,积极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

  问: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方面有什么突破,动力在哪里?

  答: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要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激活资源要素,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壮大新动能。重点要在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业科技体制改革、资金投入机制创新上有实质性突破。要围绕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释放农村土地这一最大要素潜能。积极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效盘活农村集体资产,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整合农业科技力量,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成果转化和推广体系,建立多层次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加强涉农资金整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撬动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担保体系、风险补偿机制,构筑强有力的农业保险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