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治区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末,柳州市常住人口为395.9万人,户籍人口为385.7万人,是全区唯一一个人口净流入城市。柳州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3.01%,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49.32%,两个城镇化率均名列全区第一。
城镇人口比重过半的背后,折射出柳州市新型城镇化的发展理念正在“由城向人”回归。自2014年12月被列为国家首批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以来,柳州市让转移人口进得来、住得下、融得进、能就业、创成业,成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者和发展成果的分享者。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柳州市城镇居民的比例还将走高,大批农民将继续走进城市变为新市民……
进得来
——身份壁垒要打破
农民进城后,离真正成为市民有多远?对于刘树明而言,真有很大不同。
刘树明曾是柳城县大户村的村民。为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去年,他在鱼峰区南环路买了一套房子,一家三口离开生活多年的村子搬到城里来住,并获得了城镇户口。如今刘树明在一家民企工作,小孩在心仪的学校上学。
农民工不再难以融入城市,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上学有了保障,低收入人群有房住,住得舒心、住得放心,这是一个城市吸引外来人口与落户城市的必要条件。而刘树明一家不过是农民进城后成为新市民的一个缩影。
户籍制度是影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的第一道坎。针对这一问题,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实施差别化落户政策,进一步放宽进城落户的户籍准入条件,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回国人员等常住人口的城镇落户率。截至目前,全市共登记流动人口54.1万人,累计受理发放居住证50.9万本。
融得进
——公共服务为保障
前些日子,要不要变更为城市户口的问题,曾经困扰着融水苗族自治县元宝村的58岁村民陈国海。他已经在市区买了房,满足了加入城镇户口的条件。考虑到自己年老后能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今年3月初,陈国海还是将户口迁到了柳州。
帮助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除了美丽的山水、便利的交通,还必须具备一流的教育、一流的医疗、一流的社保。为此,我市相继出台了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一系列配套措施,使农业转移人口与本地市民享有同等的公共服务。以医疗卫生体制配套改革为例,我市实行公立医院药品零差率销售,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以及节约运行成本等多方共担方式,建立科学补偿机制;推行分级诊疗制度,新农合参合人员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门诊量占全市新农合门诊量比例达52.55%。此外,我市还成立了多个医联体,初步实现了老百姓“小病不出乡镇或县域、大病不出柳州”即可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的愿望。
能就业
—— 一技之长能傍身
繁华的城市,让不少农民渴望成为新市民。如何让农民进得来并踏实地留下?
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城市留住农民,关键一点在于能否为他们提供稳定的职业,以及让他们掌握适应城市生活的一技之长。以柳东新区为例,园区探索各种技能培训形式,如订单培训、工学结合、就业咨询等方式,为农民提供“细微化”服务,让农民工吃上了“技能饭”。据统计,2016年以来,我市完成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万人,组织农村劳动力参加就业培训6565人。此外,我市出台了《柳州市农民工创业担保贷款实施办法》,培育定点职业培训机构29个,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6个,以促进农民工和城市相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