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
我市4年将发5亿“红包”支持科技创新
近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桂林市委员会、桂林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决定》的一大亮点是创新了财税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机制:2017年至2020年,我市将发出5亿元的资金“红包”,用于支持关系桂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等领域。
这5亿元的“红包”用在何处、怎么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在解读这一政策时表示,财政科技预算的“适度弹性机制”和“在年度30%幅度内结转滚动使用”,是5亿元“红包”发放的关键点,也是《决定》财税支持机制的创新点所在。
《决定》指出,“根据我市科技创新改革的需要和科技重点工作任务的实际需求,在保持现有科技经费稳定增长的基础上,整合市各主管部门管理的用于创新驱动发展的资金,2017年-2020年规模不少于5亿元,重点支持关系桂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攻关、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等领域。”
《决定》中还强调,“遵循科研一般规律,建立财政科技预算年度执行考核适度弹性机制,桂林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年度预算按项目申报实际状况,可在年度30%幅度内结转滚动使用,最长不超过5年。”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适度弹性机制”旨在优化财政科技经费的投向,提倡由一次性拨款向更加注重滚动支持转变、由前期投入向更加注重后期补助转变、由零散投入向更加注重集中扶持转变。通过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的完善,真正实现“集中财力办大事”目的。
“而专项资金‘在年度30%幅度内结转滚动使用’则是一种动态管理模式,更加符合科学研究的规律。”该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财政科技预算年度执行考核适度弹性机制,预算管理部门按照滚存管理的模式安排资金,设定5年左右的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周期。在周期范围内,对当年因科研项目质量不高,而科研预算结余经费可在年度30%幅度内结转到下年使用;对当年因高质量科研项目较多而预算不足时可提前安排下年预算予以调剂,项目经费实行结转滚存使用。这一举措,将为科研提供更为充足和灵活的资金支持。
什么类型的企业和科研项目可以“抢到红包”呢?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围绕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重点环节,我市财政科技经费预算80%左右将集中投向重大科学研究、重大科技攻关、重大新产品研发、重要人才引进培养、重大专利运营和国家、自治区级创新平台建设。其他资金采用财政后补助方式,主要用于营造“双创”氛围;坚持“抓大扶小”的原则,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培植发展后劲等方面。因此,抓住财政重点支持的重大科研和科技攻关、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和培养重要人才、建设自治区创新平台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均可申请5亿元“红包”的支持。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的科技计划更加注重“打准方向”,聚焦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发挥科技项目的导向作用。目前,我市在利用“互联网+”、智能技术、循环利用技术等改造传统产业方面,在培育发展北斗导航技术、基因工程类药物、新一代动力电池、3D打印、机器人、新能源船(筏)、无人机等新兴产业方面,在“黄龙病”防控、罗汉果品种改良等现代农业方面,都有一批关键技术难题需要攻克,市科技部门将在工业、农业、社会发展等方面征集遴选一批亟待解决技术课题和项目,面向各高校和科研院所寻求解决方案,并为科研提供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