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唱农歌,农业发展更快实力更强

——“经济逆势上扬看百色”系列报道之农业篇

 

  农业稳,天下安。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能给人以丰富的画面感。隆冬时节,穿行在百色市广袤的田野上,一片片绿油油的农作物长势喜人,一座座大棚内蔬菜郁郁葱葱,处处都能看到正在辛勤耕作的劳动身影,感受到百色市农业发展所焕发出来的生机和活力。

 

  2016年,百色市农业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突出工作重点,深化改革创新,农业农村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取得了可喜成效。

 

  抓好特色支柱产业,唱响“农业更强”歌

 

  化峒镇的400亩连片葡萄园;新靖镇的1000亩高标准现代草莓;南坡乡的万亩高山脐橙;武平镇的3000亩生态观光旅游农业;龙邦镇的生态野猪、吞盘乡的血橙……如今,在靖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正风生水起。而这也是百色市抓好特色支柱产业的一个缩影。

 

  2016年,百色市投入资金22.96亿元,启动创建54个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其中自治区级示范区14个,市级示范区7个。以百色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辐射带动起来的芒果、蔬菜、香蕉、葡萄、火龙果等产业,已成为河谷区域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南北两翼山区各县(市)因地制宜,以“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为方向,着力推进水果、中药材、桑蚕、茶叶、林下养殖等产业转型升级,全市五大特色支柱产业再创佳绩:实施南种北供蔬菜助农增收工程,完成蔬菜种植182.16万亩,产量363.67万吨;推进百万亩芒果产业工程,完成新种22.33万亩,总面积达120.76万亩,总产量达46.82万吨,分别比2013年增长100%、56%;实施百万亩桑蚕产业工程,新扩种桑园5.13万亩,桑园总面积达35万亩,累计发种养蚕46.8万张,收购蚕茧36万担,同比分别增长13.6%、20.8%;实施百万亩油茶产业工程,新种油茶5.46万亩、油茶低产改造9.72万亩,油茶总面积发展到160.9万亩,约占全区的五分之一;持续推进特色生态养殖工程,重点抓好生猪、牛羊、林下鸡、大水面生态网箱等养殖产业,全市肉类总产量32.4万吨、水产品产量16万吨、水产畜牧业产值107.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2%、8.1%、6.8%。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取得新成果,全市共建成休闲农业观光园23个,获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3个,拥有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11处、星级农家乐36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家。

 

  此外,百色市还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制糖、造纸、木材、茶叶加工为主导,以果蔬、桑蚕、油茶、八渡笋和药材等加工为特色的农产品加工经营格局,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92家。百色芒果、西林火姜、乐业猕猴桃、德保脐橙等4个品牌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百色芒果”正式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示范样板”称号。全市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达14.39万亩,产品41个,居全区第一。全市累计通过国家级原产地认证的优质农产品达20个。在去年外交部举办的广西全球推介会上,外交部部长王毅、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自治区政府主席陈武等高层领导还为百色芒果宣传“代言”,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预计2016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179亿元,同比增长4.8%。

 

  抓好重点领域综合改革,唱响“农经更活”歌

 

  2016年,百色市全面铺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全市完成摸底调查58.2万户、可发证户数为51.18万户,分别占比为70.6%、67%。稳步推进林业改革,确权发证面积3357万亩,确权到户面积3101万亩,占比分别为94.21%、87%;国有林场改革已全部完成调查摸底工作。顺利推进小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自治区试点田东县已完成改革任务,其他11个县(市、区)相继启动改革工作。加快供销社综合改革,全市已建成县级综合服务中心6个、乡镇综合服务站29个,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53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4家,联结农户5.55万户,帮助农民实现收入1.32亿元。推进农业科技体制改革,重点加快建设百色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认定重点龙头企业17家,总数达到110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39家,总数达到3270家;新增家庭农场174家,总数达到372家。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全市承包耕地已流转58.73万亩,占比达20.3%,50亩以上连片流转规模达38.6万亩;林地流转面积4.1万亩,实现流转收入1091万元。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唱响“农村更美”歌

 

  如今,走进田东县平马镇合恒村那恒屯,只见入屯水泥路宽敞、干净,屯里家家户户门口都安放着两个垃圾桶,分为可回收垃圾桶和不可回收垃圾桶。屋檐下,铺就的青石板与门前的水泥路交相映衬,置身屯中,仿佛在公园里畅游。村民赵珍香高兴地告诉记者:“自‘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开展以来,群众整合各方资源,结合本屯实际,在乡村建设中融入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元素,全面推进‘生态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2016年,百色市下大力气完善农村基层设施,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完成投资16亿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297处,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57.49万人,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39座,一批农田水利建设项目相继完工。完成村屯道路硬化3769.6公里,全市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到100%,行政村客运通达率达87.7%。新建乡村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共1.15万处(套),农村保洁员队伍实现了村屯全覆盖。完成1.5万个村屯绿化项目建设,全市村屯绿化率达到99.5%,农村绿化美化水平大幅提升,12个村获得“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示范村、108个村屯获得广西“绿色村屯”称号。

 

  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唱响“农民更富”歌

 

  提起如今的生活,田阳县马村贫困户赵福棉心里乐滋滋地说:“自从有了这个鸡棚,我便摘掉了穷帽!”

 

  今年50多岁的赵福棉,腿脚有残疾,几年前老伴因一场大病,欠下十几万元医疗费成了贫困户。他曾试图改变现状,可没资金、没技术。2016年初,扶贫干部告诉他县里引进了一批龙头公司,贫困户在银行贷款有政府贴息,将贷款的资金入股到企业,每年都能有分红,平时还可以到公司打工赚钱。干部的话让赵福棉看到了希望。他立即向银行贷款了5万元,入股到当地的养鸡大棚。按照协议,去年年底,他获得了第一笔固定分红。

 

  像赵福棉这样通过政府贴息向银行贷款入股企业或专业合作社,每年获得固定分红的贫困户在百色市还有很多。而“带资入股、固定分红”这一全新的扶贫方式,是百色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的有力措施之一。

 

  2016年,百色市坚持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以打造全国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为重点,全年整合各类扶贫专项资金60多亿元,选派65584名干部结对帮扶贫困户17.25万户,深入实施精准扶贫“十大行动”和“十个到村到户”具体安排,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兜底等重点工作。成功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政策性金融扶贫实验示范区,发放贷款投资67.68亿元,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新增53975人次,91个重点扶贫搬迁点建设加快,低保对扶贫贡献率提高到57.9%,专门成立了市对口扶贫协作局,加强两广对口帮扶工作。全国产业扶贫观摩现场会在百色市召开,精准扶贫“三双”工作法得到自治区肯定并推广。经过全市上下一年的攻坚奋战,在完成去年初自治区下达的田东县、右江区脱贫摘帽、112个贫困村出列任务的基础上,还实现了田阳县提前摘帽,22个贫困村提前出列的目标,全市共有21.84万人脱贫。预计去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9348元,同比增长10.6%,百色市群众在迈向脱贫奔康的大道上,步履越来越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