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农民走上绿色脱贫致富路

  河池讯(记者 龙招江 通讯员 罗丽鲜)近年来,河池市坚持将生态建设与精准脱贫有机结合,探索创新脱贫渠道,积极开展脱贫攻坚生态补偿各项工作,激发、引导群众走“绿色脱贫”道路,通过生态补偿机制充分调动农民护林积极性,使生态林业资源成为农民发展经济的“绿色银行”。

 

  据统计,2016年,全市138个预脱贫贫困村共有14842户52188人享受生态公益林,向138个贫困村农户发放生态公益林补偿资金1850.37万元、退耕还林补助735.99万元,完成生态补偿金兑现263.29万元;全市实现林下经济产值52.16亿元,惠及林农34万户161万人,林农人均纯收入达1248.7元。

 

  河池市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为使生态补偿在扶贫攻坚中发挥有效作用,河池市围绕林业“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立足实际,制订方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市林业部门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制订了2016年生态补偿脱贫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确保组织领导到位、项目落实到位,产业谋划到位、人员落实到位。2016年,全市共投入生态补偿资金61858.22万元,其中,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8102.22万元,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资金16160万元,石漠化综合治理专项资金12766万元,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4830万元。

 

  同时,继续推行“5321”核桃产业帮扶机制,制订“752”林业精准扶贫措施,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核桃、高产油茶等林业特色产业。目前,核桃产业和油茶列入市十大扶贫产业。全市核桃产业种植面积达241万亩,居十大扶贫产业首位,其中贫困户种植核桃面积59.34万亩。通过加强对2013年、2014年种植核桃的管护,预计从2018年开始,每年全市将有1万多户贫困户3.5万人从核桃产业中受益。

 

  此外,全市高产油茶种植面积达87.1万亩,油茶产量3万吨,产值10亿元;发展林下经济1049万亩,建设森林旅游和休闲服务点30余处。

 

  在东兰县大同乡弄劳屯,贫困户肖大顺把家中30多亩耕地实施退耕还林,在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偿中,他家领到了补偿金36000多元,再加上每年的生态公益林补偿金1900多元,两项收入加起来,人均收入达到7700多元。“现在的政策很好,这些钱除了正常的家庭开支外,余下的用来发展其他经济产业。”肖大顺对幸福生活充满信心。

 

  河池市在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中,切实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让更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移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多元化拓宽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渠道,同时,将应兑现的森林生态补偿基金全部补偿给林权所有者,提高林农的经济收入。2016年,河池市积极向上级争取建档立卡人口林业管护费,由县级林业局统一聘用有劳动能力并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作为生态护林员。全市共获得4830人生态护林员指标,自治区下达补助资金4830万元。目前,全市申请护林员工作的贫困人口10187人,已完成考察人数4692人,已签订管护劳务协议600人。

 

  河池市还把林业项目重点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通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等项目,促使生态扶贫重点工作稳步推进。据统计,截至2016年12月23日,河池市新一轮退耕还林已完成造林20.2万亩,占任务量的100%,完成县级自检18.64万亩,完成任务(20.2万亩)的90.28%,兑现资金14059.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