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记得住乡愁的“五彩田园”
——广西玉林市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探索
实践之窗
中央党校第十六期中青二班调研组
玉林市是“传统农业大市”。2009年以来,玉林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导向,以农村改革为突破口,精准发力,综合施策,积极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多元路径,加快推动农村复兴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进程,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信息化同步推进,城镇化速度和质量同步提升,呈现出城乡发展协调、收入差距缩小、基本公共服务趋于均等的良好态势,逐步形成城乡互动、城乡互通、城乡相融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尤其是被冠名为“中国农业公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全国农业休闲旅游示范点”和“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的“五彩田园”一年内完成规划建设,并于2015年1月开园运营,彰显玉林近年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实践的重大意义。“五彩田园”已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新样本、新典范。
主要成效:城乡互动、城乡互通、
城乡相融的城乡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
一是“三化”联动,促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深入推进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是在新的发展阶段继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必要条件。近年来,特别是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后,玉林市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及时调整改革思路,完善改革举措,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村金融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机制“六大改革”为重点,综合施策,精准发力,呈现出全面播种、次第开花的生动景象。通过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联动,推动城乡经济协调发展。
二是农业业态创新发展。坚持以调优结构倒逼转型升级,以农村改革促进产业发展,催生了一批新型农业经济业态,呈现出规模农业、科技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安全农业、品牌农业和电商农业等“八大现代农业”交融发展,互为支撑、互为促进的良好局面。
三是创新完善机制,促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重点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城乡绿化、城乡清洁“三大工程”,进一步改善城乡环境;完善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公共服务网络体系、社会管理创新体系,构建城乡服务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四是打造服务型基层党组织。注重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服务管理等方面着手,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五是完善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建立完善以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议事制度、以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管理制度、以村务公开和民主评议村干部为主要内容的民主监督制度,不断完善“一事一议”“农事村办”等工作制度,把村民自治纳入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六是创新农村社会公共安全管理机制。探索建立“一大六小”大调解组织体系,健全人民调解领导组织机构建设,创新推进“天网”系统建设,实施城乡警务战略,推进城乡平安共建,确保了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
七是建立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新机制。以“美丽广西”为引领,在全市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提升工程”,大力推进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幸福乡村建设,走出一条党政主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保洁、科学化管理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新路子。
探索路径:以人为本,组合推进以城带乡、
以工促农、城乡互动、产城融合
《广西新型城镇化发展规划思路》强调,要“重点做大北部湾城市群,着力构建四大城镇群格局。”玉林市的区位优势突出,既属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也是广西融入珠三角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建设区域性大城市大有可为。因此,玉林市因地制宜确立了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城市化发展战略,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产城融合等组合推进,就地和异地城镇化并举,中小城镇和大城市建设协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一是坚持规划先行。以全域玉林理念,编制覆盖全市的城乡发展一体化中长期规划以及城乡交通、产业、生态、社会事业等一体化规划;深入推进村镇规划集中行动,实现村庄规划全覆盖,以城乡一体化规划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同建、经济社会融合、公共服务共享。二是加强特色城镇建设。把22个自治区级中心镇、32个市级中心镇分别打造成工业强镇、农业强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生态名镇,构建县城和小城镇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同发展的城镇体系,增强城镇发展的动力和吸引力。三是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一体化。开展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推进城乡风貌改造,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打造就地城镇化示范典型。依托地方特色和资源禀赋,坚持以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特色化和示范化“六化”为基本要求,推进广西“五彩田园”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打造集生态养生、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于一体的新农村样板。
“五彩田园”:新型城镇化实践样本的启示与思考
通过对玉林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探索实践的深度调研,调研组认为,这一新探索对于我国广大中西部欠发达后发展农村地区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顶层设计、基层探索是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基础,敢为人先、勇于创新是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动力,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是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关键,城乡兼顾、协同并进是统筹城乡发展改革的根本。同时,还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仍有改进提升的空间。2015年6月,玉林市政府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对《玉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调整完善,已形成覆盖全域的《玉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方案》。《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于2010年10月编制完成,新一轮玉林市城市总体规划已于2016年3月经自治区政府批复同意修编,玉林市目前正在进行修编准备工作。规划先行的理念已有,但是仍然难以全面跟上实践的步伐。即当前在推进落实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双轮驱动战略的实践中,乡镇村层面的规划在质与量上都有欠缺,在部分重大建设项目中仍有“边规划边建设”的现象。资金可能是影响“规划先行”的重要因素。实际工作中可以进一步加强建设前和建设中的调研论证,以弥补部分规划缺陷和防止历史的遗憾,确保更加科学合理地协调好发展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二是“人的城市化”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最大挑战。城市化,并非一味依靠征地、建造和扩展城市,而应把城市文明和公共财政向农村辐射,缩小城乡差距,将农村建成与城市同等级的公共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就业环境宽松的区域,让农民能就地享受现代城市文明。从城市化的本质来看,城市化是农业生产方式向工业生产方式转变、农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无论是生产方式的转变,还是生活方式的转变,其主体是农民,因而城市化是农民的城市化。农民可以通过进入城市、融入城市而实现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也可以就地实现生产方式的工业化和生活方式的城市化转变。因此,最关键最核心的是农民的思想观念现代化和城市化。在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中,玉林要进一步关注“人的城市化”问题,在文化教育建设上加大力度,投入更多的资源,特别是在以“五彩田园”建设为标志的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应进一步引导农民转变观念并加强对其技能培训。
三是就地城镇化与异地城镇化要协调发展。异地城镇化和就地城镇化是城镇化发展的两种方式。近年来,玉林市积极探索中西部欠发达后发展农村地区的就地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新路径,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同时也需要科学地认识到,就地城镇化建设,既要注重宜居也要注重宜业,更应与新农村建设同步协调进行。因为就地城镇化需要一定的城镇经济基础和就业保障,才能吸纳和稳定农村转移劳动力。要使小城镇真正成为承接农村人口转移的重要节点,必须加快提升小城镇的综合承载力。一方面要加快构建和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小城镇空间功能品质,构建宜居的人居环境。另一方面要注重扶持小城镇产业发展,避免分散化、小规模、同质化、低端化的发展方式和空间形态,加快小城镇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促进乡镇企业创新转型。同时,要加大生态环境和历史文化特色保护,实现宜居城镇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全面协调地推进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选择科学的新型城镇化路径是未来玉林发展的最大挑战与机遇。
总之,玉林的调研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民众多的国情现实决定了城镇化不可能把所有农村都变成城市,也不可能把所有农民都转移到城市。“五彩田园”的实践,即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实现农民无须进城而就地实现生活质量和生活方式的城镇化,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城乡一体化,应该说是中国特色城市化之路又一有益尝试。放眼全国,无论是就地还是异地城镇化,都是推动城乡之间统筹协调发展和共同发展的过程,以最终实现城乡之间的功能融合、空间融合、文化融合、产业融合和生态融合。而从玉林实际看,这样的实践和探索只是一个好的开始。因为,农村综合改革、统筹城乡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调研组成员:卢红兵 李汉成 赵月霞 陈 超 李常官 陈现宾 高静宇 于静波 赵玉坤 彭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