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亮出“脱贫招” 打好扶贫攻坚战

  农民最拿手的是种地,农业技术员最拿手的是“种出最优质的作物”,让他们通过科技扶贫项目的联手,使贫困村的农民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脱贫不再是“纸上谈兵”。

  今年以来,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南宁市在扶贫之路亮出“扶贫招”,涌现出诸多好经验、好做法,例如科技扶贫、基础设施扶贫、教育医疗扶贫、金融扶贫等一系列政策,为贫困村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福利。

  科技扶贫种出幸福致富“花”

  成绩:全市35个科技扶贫项目,帮扶114个贫困村

  【花絮】走进武鸣区陆斡镇忠党村,但凡提到2015年10月从南宁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来的“第一书记”秦培钊,村民们脸上掩不住地露出钦佩之情和感激之意。“泥腿子书记”“广场舞大叔”等称谓更是表明了这位“第一书记”和大伙的关系极好。到底为什么呢?村民们说,就凭他把“白谷子”变成了“金灿米”。

  自驻村以来,秦培钊主动对接自治区农业厅,积极引进10个优质谷种,先行建立100亩水稻新品种示范区,实施测土配方技术,“精培优选”优质谷种,全面升级稻种新品。严格推行无公害种植,指导村民运用生物、物理办法防控虫害,确保忠党村香米通过绿色产品市场准入认证。

  他还建立了“‘第一书记’科技讲堂”,举办了10期科学施肥技术讲座,培训村民800人次。最终为忠党村蹚出一条特色产业脱贫“稻香路”。

  【幕后】南宁市共为421个贫困村每村选派一名科技特派员,通过实施“上林县生态循环肉牛产业化模式研究与示范”“马山乔利扶贫产业开发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隆安优质肉牛产业扶贫科技示范基地建设”“邕宁香流溪热带水果产业示范区建设”“邕宁百济镇红星村柑橘产业示范园建设”5个重大专项,建设5个农业科技扶贫示范区,帮扶贫困户2986户。

  截至目前,全市共实施科技扶贫项目35项,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35个、新技术21项,帮扶贫困村114个,贫困户4084户4920人次。

  “致富先修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成绩:村屯硬化道路开工595条,竣工300条

  【花絮】南宁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派出的驻村“第一书记”杨泽云所驻六谢村位于横县海拔最高的大圣山脚下。那里交通闭塞,村里无集体经济收入,属于自治级贫困村。她入村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带着村干部跑乡政府、移民局、扶贫办、交通局,尽自己所能去争取资金修路。自她到六谢村任“第一书记”以来,共筹资修建了水利灌溉工程1个、篮球场1个、桥梁1座、混水坝3条、水泥硬化路3条。2015年六谢村行政村水泥硬化路已开工硬化水泥路面,以后再大的雨都不能阻断村民回家的路。

  【幕后】在全市加快贫困村通屯硬化道路建设项目中,计划建设998.36公里(其中市本级计划建设800公里,市级配套资金“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屯级道路104公里,自治区专项资金建设94.36公里)。目前,建设计划已全部下达,已开工595条680.15公里,竣工300条288.62公里。利用农业发展银行南宁专项贷款资金推进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今年第一批贷款资金共2.42亿元,已全部下达至各县区财政扶贫账户。截至今年9月,全市建制村客运通达率88%,确保实现“村村通”水泥(柏油)路目标,正成为我市脱贫攻坚战中一抹亮色。

  借项目实施劳动力转移再就业

  成绩: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7万人

  【花絮】武鸣区双桥镇造庆村“第一书记”邓慧苹看准了土地流转带动就业的路子。她摸底造庆村的情况时就发现,村里主要以分散农业种植为主,各家各户土地少且分散,农业种植风险大,经济效率低。2015年,某生态农业公司在村里租地4000亩,租期18年,土地集中在一般以上村屯,租金收入1000至20000元不等。这样的举措让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并提供大量就业岗位。于是,按照此思路,造庆村将尝试继续引进企业进行土地流转并统一经营,利用农业企业强大技术力量和完整运用模块,建立标准化农业产业园。可喜的是,今年,造庆村成功申请城区科技局科技扶贫项目25万元,支持另一家企业流转岜榕屯150亩桉树林,其中三分之一资金用于贫困户就业。

  【幕后】南宁市深入推进农民工创业园建设,马山县农民工创业园、隆安县农民工创业园被列入14个自治区农民工创业园、14个自治区示范性贫困县农民工创业园建设项目,分别获得自治区划拨用地计划指标296.25亩、187.5亩,创业园建设补助资金各500万元。同时,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促进转移就业,共进村召开专场招聘会70场,提供就业岗位3万个(次),贫困劳动力达成就业意向3000多人;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7万人,其中自治区内跨县转移就业3.15万人,向自治区外转移就业2.22万人。 (记者 彭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