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工业发展的八大困局

  2016年以来,广西“五稳”战略决策的出台和“41条”降成本政策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广西工业企业实力的增强和规模的扩张,广西工业经济与整个国民经济一道步入稳中有进的良性运行轨道,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利好因素增多,1-6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工业发展向好态势明显。但是,广西工业经济运行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形成既是广西工业企业内在发展动力不足的重现,也是经济新常态下广西工业行业适应力不足的显现,由此形成的发展困局,成为制约广西经济稳增长的不利因素。

  困局一:企业规模小,成为区域经济竞争中的软肋

  截止6月底,广西的5372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在2011年5046家的基础上历经五年多的扶持、培育、磨励、壮大而存留下来的,其中不乏构成工业经济中流砥柱的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但与全国相比,广西工业企业的规模和实力仍存在不小差距。

  数量少规模小。截止6月底,广西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仅占全国的1.4%,列全国第18位。其中,大中型企业为1421户,占全国的2.8%,比江西少30%以上;广西企业户均资产总计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85%左右,略小于贵州省,占据广西规上工业企业数20%的农副食品加工和木材加工业企业,资产总计占全区的12%,占据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数30%以上的六大高耗能行业企业,资产总计却占全区的45.8%,电子、机械和汽车制造等这些宜于发挥规模效益的产业,企业数只占16%强,资产总计也只占全区的20%,广西工业行业以原材料为主的分布格局,形成相对较低的产业层次,导致工业企业数量少,分布散,规模小。

  产业集中度低。产业集中度一般是指在一个行业当中骨干企业产值所占该行业产值的比例,反映产业中大型企业的作用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某项产业的产业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从不同行业排名前5位企业产业集中度看,1-6月,广西机械产业集中度为94.4%,龙头企业的性质已成型;汽车产业集中度为53.8%、电力产业集中度为53.4%,骨干企业的作用较明显。但广西传统产业的集中度偏低,食品产业只有14.5%、建材产业9.2%、造纸与木材加工产业10.1%、纺织服装与皮革产业10.6%、医药产业22%、有色产业37.3%,表明这些产业的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缺少有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知名品牌,市场竞争力不强,同质化结构较重,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矛盾依然突出。

  抗风险能力弱。广西工业企业未达到合理经济规模的现实,极易消弱企业的生存能力,有的企业难以在区域生产、市场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发挥作用而退出市场经济。有研究表明,广西企业平均预期寿命8.9岁。其中,微型企业6.4岁,在寿命期内退出市场的“夭折”企业接近四成。2013年,广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超过退出规上工业企业129家,2014年和2015年退库企业分别超过新增企业66家和141家,2016年1-6月,停产半停产企业443家,相当于2015年全年的93%。

  困局二:结构层次低,构成工业行业转型升级的短板

  合理的工业结构是工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是实现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条件。广西工业转型升级受制于其自身的弱性结构。

  结构转换动能较弱。2011年以来,广西新增规上工业企业由2011年的812家逐年锐减至2015年的190家,2016年1-6月仅新增39家,2013年起广西累计退库企业超过新增企业440家,新增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平均不足2300万元,而退库企业原来正常年份的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超过3000万元,结构转型陷入新驱动力不足的困境。

  制造业领域产业层次低。1-6月广西工业结构中比重最大的前10个行业是农副食品加工业、木材加工业、石油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业、有色金属冶炼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和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业等。其中,通用设备、专用设备、铁路船舶、电气机械、电子、仪器仪表等行业增加值占比仅为10.6%,低于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四川等省,医药行业占比2.2%,不敌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和青海等西部省区。很明显,从前10个行业所具有技术含量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在整个制造业中的重要性来看,广西制造业的结构水平较大程度地低于其他省份制造业的结构水平。

  资源依赖程度较高。1-6月,广西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37.5%,同比提高0.5个百分点,对工业增加值增速的贡献率仍达52.9%,全区总量占比前三位行业皆为高耗能行业。从全国来看,广西占比超5%的高耗能行业有4个,湖南和江西都是3个、贵州和云南都是2个,广东1个。广西非金属矿产制品业占比居全国第3位,黑色金属冶炼(钢铁)业占比居全国第4位,有色金属冶炼业占比居全国第7位。短期看,广西工业发展依然摆脱不了对资源的高度依赖性。

  高技术产业发展缓慢。1-6月,广西规模以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实现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6.6%,增速低于全国3.6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7%,比重低于全国4.4个百分点;广西装备制造业占工业比重为24.6%,同比提高0.5百分点,但低于全国8.0个百分点。广西高技术产业比重小,增速低,工业发展向中高端迈进的步伐明显滞后于全国。

  困局三:自创能力弱,导致工业产品的竞争力不强

  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发展、提升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的重要支撑,是新常态下实现工业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关键所在。目前,广西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弱、研发人员匮乏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工业产品竞争力的提升。

  科技研发处于低水平。2014年,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经费支出的企业453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比重为8.3%,全国为16.9%,江苏和广东分别为29.1%和16.0%,广西仅高于西部省份的贵州省、青海省和新疆自治区;广西R&D活动经费支出总额为84.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R&D强度(R&D活动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仅为0.45%,全国为0.84%,与居全国前2位的江苏1.16%、广东1.39%等省相差甚远,列西部倒数第2位;广西R&D活动经费投入前4位的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专用设备、汽车制造等行业,有R&D活动经费支出企业占该行业全部企业比重均低于29%、R&D强度均低于1.73%;广西拥有研发人员3.3万人,占从业人员的比重为2.1%,列西部最后;新产品产值率和新产品销售率分别为7.6%和76.4%,同比分别下降1.5和8.8个百分点。

  粗加工产品占比高。广西主导行业主要分布在原材料工业,集中在中低端产业链,工业品附加值不高。2015年广西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产值仅占全部产品产值的4.9%,列全国倒数第二位;工业机器人、3D打印设备、智能电视、石墨烯、稀土磁性材料、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等工业新产品几近空白;月产300万吨左右的钢材中,高级钢材,环保型钢材、航空航天业所需的高性能特钢等高端产品仍处于薄弱状态;1-6月,原铝(电解铝)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0.6%、铝合金增长130.0%、铝材增长26.0%、铝盘条增长51.2%,但铝产品产业链向精制的、高端的方向延伸仍显不足;6月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中,合成材料制造、专用化学品制造、日用化学品制造等精细化工行业实现产值占比只有37.4%;工业成品出口交货值中,劳动密集程度较高的农副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皮革、木材加工、非金属矿物、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电子产品等占73.5%;工业成品的进口结构中,汽车、专用设备、医药制造、电气机械等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占11.5%。广西具有比较优势的工业产品生产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对资源的依赖性还很强,削弱了工业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

  名牌产品有待重塑。广西大中型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其中,从事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等产品的占近26%,这些被国家遏制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大块头企业,一旦被淘汰或退出市场,将拖累整个工业经济。目前,重庆市有全产业链的新能源汽车,贵州省建成世界最大射电天文望远镜、大数据产业体系异军突起,而广西曾辉煌一时的一些本地企业,因错失做大做强机遇,在遭遇区外同行业企业的“围剿”后,许多品牌产品淡出了市场,占据全国糖成品60%以上的白沙糖有量无价、水泥生产企业被兼并重组、企业知名品牌了了无几、高端领域抢滩登陆乏力,饮料、服装、鞋类、电子、钢材、石化、汽车等多数企业产品为原料(或零部件)在外的“来料加工”产品,受上游产品牵制较大,极易陷入“断炊”的窘境。

  困局四:价格处低位,造成企业效益结构难优化

  2016年以来,广西工业品出厂综合价格环比逐步企稳并略有上涨,其中,食糖、电解铝、有色类产品价格环比小幅上涨比较明显,但价格同比仍在低位运行,企业盈利能力受到影响。

  产品价格总体较低迷。今年以来,受白砂糖、铝锭、锌、锡、铜、镍、螺纹钢、线材等部分大宗商品价格反弹推动,广西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指数已连续6个月降幅收窄,显示工业产品的供求关系有积极的变化,但6月份氧化铝价格同比下降20%、铟锭价格降幅超75%、硫酸铜价格同比下降27%,铁合金、电解锰、水泥、纸浆等广西的主要工业产品价格仍一直在低位震荡,当月PPI指数为97.4%,比去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是广西PPI连续负增长的第53个月。市场需求不足、产能过剩等区内外多种因素仍然对生产者价格形成持续下行压力,企业产品不能及时销售,企业生产动力受到流动资金不足的影响。

  企业的盈利压力较大。从盈利企业数看,盈利大户减少,1—6月,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6.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盈利额在10万元以内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30.6%,同比增加3.2个百分点,盈利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全部企业数的48.7%,同比减少4.3个百分点;从盈利行业看,新增利润集中于少数行业。1—6月,广西利润增加居前三位的石油加工、黑色冶练和电子等行业新增利润59.4亿元,为全部工业行业新增利润的87.4%;从盈利空间看,成本费用增加,1—6月,广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7.2%,增幅比主营业务收入增速高0.4个百分点,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52元,同比增加0.3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86.02元高0.50元,分别比1-5月江苏省、贵州省和湖南省的高0.12元、5.32元和2.64元。

  亏损面趋良性不明朗。1-6月,广西亏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071户,亏损面20.0%。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亏损面最大,为57.1%,其次是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面为41.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亏损面也高达27.3%。1-6月,广西工业亏损企业亏损额为70.1亿元,较1-5月增加8.7亿元。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造纸业、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业和电力业等5个行业的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4.7亿元,占全部亏损企业亏损额63.8%。广西以劳动密集型为特点的企业亏损面扩大,或许暗示着以透支资源环境与结构同质化的工业经济增长模式将走到尽头。据一些铝合金企业、碳酸钙粉体加工企业、木材加工企业、造纸及纸制品企业反映,由于区域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较重,产品竞争加剧,企业订单明显不足,经营十分困难。

  困局五:运营成本高,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

  降成本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的2016年重点经济工作之一。尽管广西各级政府采取多种措施降低成本,但企业依然受到多重不利因素的制约,在成本压力大的经营环境中艰难前行。

  企业景气状况不佳。据二季度工业生产经营景气调查,在全部接受调查的1946户企业中,认为本季度本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占16.9%,“不佳”的占21.5%,“一般”的61.6%;认为本季度本行业运行状况“良好”的占16.1%,“不佳”的占18.2%,“一般”的占65.7%;对下季度本企业经营状况的合理预期选择“乐观”的占21%,选择“一般”的占60.2%,选择“不乐观”的占18.8%;对下季度本行业运行状况的合理预期选择“乐观”的占21.3%,选择“一般”的占61.9%,选择“不乐观”的占16.9%。从调查数据看,有效需求不足及其引发的次生效应对工业企业发展形成制约,近两成的企业信心不足,生产意愿不强,近七成的企业对生产经营主要问题的解决抱有更多的期待。

  企业深感资金紧张。据二季度工业生产经营景气调查对生产经营主要问题的调查企业中,认为资金紧张的占22.1%,产品需求不足的占13.5%,产品价格下降的占13.1%,用工成本上升的占20.1%;对本季度本企业经营资金紧张的主要原因调查中,28.1%的企业认为是货款回笼慢,19.7%的企业认为是融资难,19.4%的企业认为是融资成本高,15.9%的企业认为是存货资金占用较多。在固定费用开支方面,一些企业发映,即便是在订单不足、产能发挥水平偏低的状态下,企业生产固定费用开支也不可能同步减少。1—6月,广西规模工业企业销售费用223.4亿元,同比增长6.7%,增幅与主营业务收入持平;在融资成本方面,融资难、成本高是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1—6月广西规模工业企业财务费用104.9亿元,较1-5月增长22.1%,据河池市某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反映,到某金融机构开具国内信用证要附加100%的保证金等条件,加剧融资成本上升;在资金结算方面,不少企业反映,企业收到的承兑票据比例较高,在增加了资金变现成本的同时,也造成了资金回笼速度减慢,应收账款周转效率降低,资金周转依然困难。1—6月,广西规模工业企业应收账款1370.2亿元,同比增长8.8%,比主营业务收入高2.0个百分点,比全国水平高0.8个百分点,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为24.6天,比一季度多11.5天,较去年同期增加0.6天。

  影响企业成本费用支出的因素增多。劳动力成本有增无减。据南宁市有关调查,58.6%的工业企业劳动力成本上升,与发达地区用工成本的差距在缩小。北海市某电子企业反映,2016年该企业与广东东莞市的用工成本每月仅差100元左右,但其产品需要通过深圳盐田码头出口欧美市场,用工成本的增加导致利润空间的收窄。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广西物流业欠发达,货物运输还比较依赖公路,综合物流成本较高。据柳州市某钢铁企业反映,目前钢材物流成本高达650元/吨,已超过钢价的1/3。用电成本难以承受,广西号称水电资源丰富,还有核电、风电等清洗低价的核电、风电等电力资源,发电优势十分明显,但广西工业企业却未能享受这一优势带来的好处,迫使一些企业采取自发电、火力发电、向周边省购电等方式解决其生产用电不足,用电成本长期居高不下。河池市某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反映,用电成本占主产品加工费用的55%以上,即便是公司与区内三家电力企业签订平均每度电优惠0.11元的供电合同,综合电价依然高于云南、贵州和湖南等省。据了解,目前广西工业企业平均电价在0.6元/度左右,高于大部分中西部省区和周边的广东、云南等省。以钢铁行业为例,目前云南昆钢电价为0.39元/度,广东韶钢为0.33元/度,而广西钢企高达0.57元/度。环保投入压力重重。柳州市某钢铁公司反映,近年来该公司投入60亿元治理“三废”,每年环保运行费用在15亿元左右,希望政府相关部门给予一定税收返还奖励,以适当减轻环保负担。接受检查负担较重。据国家统计局于今年5月12日至5月20日开展的《企业接受政府部门检查情况调查》,广西接受调查的130家企业反映,2015年5月以来接受检查1509次,平均每个企业接受检查达11.6次,接待费用开支36727元;部门检查频率较高的依次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307次)、环境保护部门(271次)、税务部门(229次)、质量技术监督部门(164次)和公安部门、消防部门(152次);32.1%的企业认为政府部门检查标准不统一、不规范,25.2%的企业认为政府部门多头检查、重复检查。

  困局六:化解过剩产能,企业“瘦身健体”面临诸多困难

  化解过剩产能是集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以钢铁、煤炭为重点领域的化解过剩产能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各种问题和困难更加凸显。

  化解债务压力大。1-6月,广西规模以上工业资产负债率为62.6%,比全国水平高6个百分点,较一季度增加0.3个百分点。其中,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负债率高达62.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资产负债率83.0%,居各行业之首,已远超国际公认的警戒线70%。有色金属冶炼和黑色金属冶炼是广西的重点行业,也是广西化解产能过剩的重点领域,其负债水平不容乐观;1-6月,广西40个行业中有11个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亏,占行业面的27.5%,较一季度多4个行业。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亏11.4亿元,烟草制品业增亏4.4亿元、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亏4.0亿元。随着化解过剩产能工作的深入推进,传统行业和高耗能行业企业经营中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将显现甚至放大,广西工业企业化解债务的压力不容小觑。

  化解过剩产能涉多领域。产能过剩主要表现在产能利用持续不足、产销衔接不畅、企业盈利能力下降、行业亏损面扩大。据二季度工业生产经营景气调查,近四成的企业认为其所在行业本季度产能过剩“比较严重”。6月,广西规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4.7%,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5个百分点。1-6月,广西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为4.8%、亏损率为0.8%,分行业看,造纸和纸制品业、食品制造、皮革、非金属矿物制品、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的上述指标均表现不佳,是化解过剩产能的主要领域,迫切需要通过积极引导企业技术改造升级,将低端过剩产能转化为高端的符合市场需求的产能;以市场和行政手段,坚决去绝对过剩或者高污染、高消耗产能的过程中,资产处置、债权债务清算、职工安置、企业转型升级、就业培训、兼并重组等将遇到前所未有的阻力。

  库存水平还比较高。1-6月,广西规上工业产成品存货为750.0亿元,同比下降3.6%,40个行业中仍有16个行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其中,纺织服装、服饰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金属制品和通用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产成品存货分别增长28.2%、17.1%、16.0%、33.3%、7.8%,去库存面广难度大。1-6月,广西规上工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5.9天,比全国水平多1.5天,比一季度多6.7天,40个行业中仍有8个行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长,库存压力仍较大。据了解,有的行业因受限产政策的影响,消化库存任务艰巨,例如,某卷烟企业反映,从今年2月份开始,国家烟草专卖局通过严控产量,确保全国每月销均大于产,实现工商库存逐月下降,目前虽然消化了108万箱工商库存,但全行业库存仍在560万箱以上高位运行,该公司因受新增生产计划的影响而难以完成今年的税利目标。

  困局七:工业投资弱,制约新产业发展空间

  工业投资是推动新旧产业充分接续、新旧动力有效衔接的重要力量,特别是高占比的技改投资,对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推进新产业及时填补旧产业退出的空间具有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广西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3.9%。其中,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25.6%,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由2011年的36.7%提高到2015年的40.8%,工业投资对全区经济发展举足轻重,但仍面临诸多困难。

  工业投资增速放缓。广西工业投资遇到前所未有的增长阻力,1-6月,广西工业投资增长6.3%,同比回落6.0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增速低7.4个百分点,回落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9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4%,同比回落10.0个百分点,回落幅度比全国水平高2.1个百分点。广西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超过40%,其增速放缓将使整个工业经济结构调整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

  投资优化有待提速。一方面,广西继续加大投资结构调整优化力度,高耗能行业投资大幅回落。1-6月,高耗能行业投资同比增长1.7%,另一方面,广西高新技术产业(制造业)投资同比仅增长9.0%,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个百分点。但是,广西在建项目较少、在建大项目更少,形成的高比例新开工项目,是工业投资转向侧重于提升改造性投资、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短板。1-5月,全区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施工项目同比下降62.9%,占全部施工项目的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3个百分点,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42.7%。至6月底,全区纳入统计的在建工业投资项目14467个,同比仅增长5.8%,其中,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1092个、占7.5%,总投资30亿元以上项目只有26个、仅占0.2%,而新开工项目达10238个、占70.8%;纳入统计的在建项目总投资3267.74亿元,其中,新开工项目总投资2281.5亿元、占69.8%。

  企业投资信心不足。据二季度工业生产经营景气调查,13.4%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投资方向在开发新产品、21.6%的企业投资方向在设备升级改造、13.4%的企业投资方向在扩大再生产,表明广西企业的投资意愿是比较强烈的,但调查数据同时表明,认为今年三季度投资计划比去年同期增加的企业只有7.5%,投资计划持平的企业有67.4%,还有25.1%的企业对投资信心不足。相关政策落实和投资项目监管存在的问题,或许是降低工业投资效率的原因之一。据有的企业反映,重大项目普遍存在前期工作难度大、手续办理时间长、用地落实难度大、时间跨度长等问题,推进的进度迟缓,挫伤了企业投资信心。例如,某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的新建项目,因企业异地搬迁而缺乏财政的资金支持,延缓该项目的技改工程进展。

  困局八:措施效应慢,政策落地与企业预期有差距

  2014年以来,广西陆续出台稳增长38条、48条,稳增长力度逐年加大,2016年实施降成本41条,更加细化地实施破解企业面临困难的措施,采取了涉多领域的专项行动,力助广西企业突出困局,但企业对政策的获得感尚不完全满意。

  受益于降本增效政策实施的效果尚不明朗。1-6月,广西规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6.52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30元;企业获得政府补助11.7亿元,同比仅增长3.5%。据二季度工业生产经营景气调查,在接受对是否受益于相关政策的帮助和支持调查的企业中,81.1%的企业选择“否”,表明受益于扶持政策的企业仍属少数,涉及简政放权、创新支持、“互联网+”扶持政策、降息等助力工业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力度有待加强;许多传统机制依然束缚了企业的发展,比如公务员的勤政意识与作为、创业政策的激励与落地、各种门槛的设定与引入等等,广西在很多领域还必须解放思想。

  稳增长政策措施落实的监管力度尚需加大。有的地方反映,奖补政策未能及时落到电力生产企业,直接导致电力生产企业持续负增长,当地支柱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状态;金融部门反映,广西证券、保险发展滞后,信托公司缺失,担保公司规模小,导致一些企业因缺乏抵质押物而无法获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广西金融工具偏少,金融细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造成部分领域融资难而其他领域资金富余的现象;贺州某电力公司反映,因机组最低稳燃安全出力发电额得不到保障,将加剧发电主设备的损耗,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损失;河池市某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反映,镉污染事件后,政府加快了对冶炼企业异地搬迁的推进,但财政却不给予资金支持,导致新建项目因缺乏资金而延缓技改工程。该公司还反映,在按政策于去年下半年向区内金融机构申请专项货款资金,走程序、办手续耗时半年,到今年5月份才得以动用一半资金,而贷款启息时间却是今年3月初,资金利用效率极低,此外,“41”条降成本政策措施中的工伤保险费实际平均费率的降幅、对融资利率基点的下调等未能充分考虑企业的行业特点,导致优惠政策难落实。

  在“互联网+”和中国制造2025时代,新旧观念的碰撞、新旧模式的交织、新旧动力的转换,不可避免地对现有工业经济格局产生冲击,当下广西工业经济发展之困局应属正常,现其他工业强省也曾经历过类似的困局,所不同的是,其他工业强省在突破困局中已做大做强了实体企业,并且在时间上早于广西形成了强大的经济体,具有承受新时代背景下传统利益冲击的实力,在松解旧有模式、化解传统利益、破解经济困局、跟紧时代步伐等方面比广西更有动力。长痛不如短痛,等待不如出击,广西必须忍痛割爱,抛弃传统、落后的观念,抛弃弱者更弱、强者不强的模式,抛弃满于现状、懒政庸政的行为,以归零的心态面对新兴事物,以敢立的决心思考新问题,以敢破的措施突出困局,只有这样,承载广西42%以上经济总量的这艘工业经济巨轮才能顺利驶达预期彼岸,才能使广西经济焕发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