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下半年经济工作:县域工业背负提升重任

  县域工业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和重要推动力,工业发展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一个地方的经济实力。因此,发展县域工业对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至关重要。

  大力实施“县域工业提升工程”

  2010年7月,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以加快县域工业发展为切入点,实施县域工业突破工程,促进一批工业项目开竣工。在取得良好成绩的基础上,最近,市委、市政府决定组织实施“县域工业提升工程”,切实打造稳增长新的引擎。

  实施“县域工业提升工程”,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巩固县域工业发展成果,提升县域工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钦州经济跨越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钦州产业优化升级的战略举措;是加速钦州城镇化进程,促进产城融合和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途径。全市各级各部门必须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县域工业提升工程”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北部湾开放开发的历史机遇,把推动县域工业扩量提质增效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增强创新驱动意识、质量品牌意识、问题导向意识,加快构建新的发展模式,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强化措施,克难攻坚,推动钦州市县域工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标任务明确

  钦州市实施“县域工业提升工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上规模、促融合、提质量、增效益”为主线,以供给侧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打造园区平台和主导产业集群为重点,以促进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主攻方向,以重大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为突破口,

  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平台经济,大力发展非公经济,推动发展质量跃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再造新优势、县域工业实现新跨越。

  目标任务是通过5年的奋战,到2020年,县域工业发展实现以下主要目标任务:

  ——总量规模和总体效益实现提升。力争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2015年翻一番,达到1600亿元以上;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平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县域工业税金比2015年翻一番,达到15亿元以上。

  ——产业规模和新兴产业实现提升。力争新形成电子信息、食品加工、新材料、新能源、医药等5个以上百亿元产业,培育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20家以上、亿元产值企业60家以上、十亿元产值企业2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25家以上。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18%以上。

  ——创新能力和品牌培育实现提升。力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或国家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培育新增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企业10家以上、市本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20家以上;培育中国驰名商标企业2家以上、广西著名商标企业8家以上、广西名牌产品企业8家以上。

  ——产城互动和集群发展实现提升。推动园区产城互动发展,开展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基本完善,平台承载能力和服务配套能力不断提升。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县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5%以上。

  关键在于抓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好下半年经济稳增长,关键在抓落实。

  一要开放引领,激发活力。围绕国家战略,依托钦州保税港区、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和钦州港经济技术开发区重大项目建设、港口资源等优势,创新招商引资理念,强化板块招商和产业链招商,优化营商发展环境,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资本转移,引进资金、技术、品牌和管理,吸纳更多的生产要素集聚,激发县域工业发展活力。

  二要创新驱动,科技引领。坚持创新驱动战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建设科技孵化中心,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加强企业创新能力建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三要环保优先,绿色发展。实施环境提升行动,严格减排治污,以生态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促进可持续发展。

  四要协调发展,“四化”同步。充分发挥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培育、引进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及其配套的加工企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把发展县域工业与发展信息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结合起来,同步推进,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共同发展的新局面。

  五要突出特色,集群发展。依托地方资源禀赋和基础,重点选择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色产业大力扶持,努力将潜在地缘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按照企业集中布局、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合构建的基本要求,加快产业集聚,从块状经济向产业集群提升。

  各级各部门必须树立只争朝夕的理念,“对标”找差距,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大力实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利用设立基金、担保抵押、拓展新的融资方式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加大投入。突出抓好各类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园区整体形象,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综合竞争力。开展精准招商,积极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着力点,重点支持企业产品转型和技术升级,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并重,把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作为“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促进稳增长的基本途径,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