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为“金”用 贺州市生态乡村走马观“绿”

 

  富川瑶族自治县大岭村连理连根的“姻缘树”。

  钟山县底村平整废弃老屋新建的休闲公园。

  “一条环村绿道、一处水面景观、一个休闲公园、一个文体场所、一村整洁环境”——这是去年2月贺州市编制的村屯绿化建设要求。当地农村利用古树、古桥、古井等现成资源,突出生态禀赋、地形地貌、民俗民风、建筑风格等特点,竞相创建“记得住乡愁”的生态精品村。

  截至今年5月,全市竣工自治区级绿化示范村屯548个、市级精品示范村屯25个、一般村屯4415个。其中,3个乡镇评为“自治区级生态乡镇”,15个村评为“自治区级生态村”,180个村评为“市级生态村”。

  1“后龙山”:古树传新风

  烈日炎炎,富川瑶族自治县古城镇大岭村“后龙山”新建的碧莲亭内,老人喜欢带着孙子孙女来纳凉。亭子周边有几十株枫树、香樟、槐树等古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亭子前一株叫“老鼠刺”的乔木格外耐看,树干碗口粗,树高7米多。71岁的村民钟绍英说,自己从小就在树下玩,估计树龄超过百年了。

  大岭村“后龙山”古树“德高望重”,见证着历史,记载了故事。在村道岔路口,并肩站着两株古香樟,一株挺拔伟岸,一株婀娜多姿,枝叶相接,根须交织,远远看去,极像一对相偎相依的情侣。每逢喜庆节日,附近村寨青年男女喜欢聚在树下对歌传情。40多年前,村民老李就是在古樟下唱起“蝴蝶歌”,打动了姑娘芳心,收获了幸福爱情。周边村屯男娶女嫁,总爱来连理古樟下拍个照留个影,或者携亲朋好友一起来庆贺庆贺,这对古樟被称为“姻缘树”。

  从宋朝起,在贺州乡村,“后龙山”被看作村庄的宝地,“后龙山”上的树木也被视为全村人的宝贝。村民约定俗成,不管哪个人或谁家牲畜损伤了树木,都要罚杀一头猪,请全村人吃饭,表示谢罪。

  这种“后龙山”文化与生态乡村理念相当吻合,受到当地政府重视,去年林业部门对乡村“后龙山”采取保护措施,环古树林周边围起木栅栏,给老树一一挂上标牌、登记造册。同时引导村民制定新的村规民约,还聘请专职人员管护树林。在村道两旁、房前屋后、沿村河道等,再新种一批鸭脚木、红继木等灌木花卉,老树新花,相互映衬。

  西岭山是富川境内最高山,流下的溪水经过山脚柳家乡下湾村。自古以来,村里人都认为,水从山上来,全靠林木养。“后龙山”有数百林木,株株保护完好,当地有此民约:“后龙水口,刀斧禁入;枯枝落叶,不准捡拾;若有违反,严惩不赦。”几年前,村里建起一座思源亭,表达饮水思源之情。

  近年来,林业部门沿村道种上桂花、黄素梅、非洲茉莉等乔灌花木,沿山溪两旁种上柳树、红继木等景观树,整个村庄变成一个“大花园”,吸引来大量游客。

  72岁的村民麦万财说,平时每天至少有10辆外来车进村造访,节假日更多。村里小卖部从原来一家增加到了四家,其中一家店的主人罗阿姨说,现在每天仅矿泉水都能卖100多瓶。村里原来没有农家乐,今年一下子冒出来3家。

  朝东镇白面寨村“后龙山”占地132亩,4000多株金丝楠遮天蔽日,这是广西最大的闽楠单片纯林。树龄800多年的“楠木王”高40多米,胸径1米多,两个人手拉手也抱不过来。每天傍晚,数千只白鹭云集树梢,呼唤巢中幼子。林中落叶沉积着白色鸟粪,还有雏鸟孵化后脱落的蛋壳,非常原生态。

  贺州市林业局局长邓少龙说:“古树名木是用钱买不到的财富,一定要保护好。”他们对古树名木实行“身份证”管理,一一挂牌,落实专人管护。“全市共有樟树、榕树、枫香、椎树、银杏、朴树、红豆杉、马蹄荷、扁柏等古树名树2333株。”邓少龙如数家珍。

  贺州市乡村“后龙山”林木已经全部划为公益林,政府给村民发放生态补助金;同时完善村规民约、村务公开等制度,提高村民自治能力;市、县(区)、乡(镇)领导还要挂点联系,建立督查问责机制。

  2 “空心村”:废址变绿园

  钟山县钟山镇杨岩村可谓香樟树“王国”。村外香樟环绕,绵延数公里。在村内古樟树群里,新建起一个香樟公园,另一边又建了个鱼峰公园。

  鱼峰公园原址是个“空心村”,老住民大多建新房搬走了,留下86间旧屋,只住着4户特困人家。

  去年春天,杨岩村村干部带领600多村民,参观附近县区绿化示范村,现场动员村民捐献废旧老屋,建设休闲公园供大家共享。村民大部分都乐意,只是留守的4户人家庭经济太困难,没钱建新房搬迁。村委积极申请,政府大力支持,通过危旧房改造补助资金,最终解决了4户人家搬迁问题。

  同年4月,钟山县林业部门发放5000多株大苗木,环绕鲤鱼峰种下秋枫、桂花、红继木、黄素梅等,乔灌搭配,色彩鲜明,“废墟”一下子变成占地20多亩的休闲公园。村委主任杨瑞算说,公园建好不到一年,来玩的游客已经超过2万人次,周末一天往往超过300人,村里小卖部也从原两家增加到5家,生意还非常好。

  近两年,钟山县清塘镇东平村常有“山贼”出没——玉米、柿子等成熟时,后山上的毛猴总是不请自来。有一次,村民周大嫂把几十公斤削好的柿子晒在楼上,居然看见几只毛猴坐在那里从容享用。她上楼驱赶,猴子居然不怕,不紧不慢站起来,临走前还不忘再抓走几只柿子。村干部周景汉说,生态越来越好,后山上猴子也越来越多了,目前数量超过100只。

  钟山县林业局营林股股长谢庭广介绍,去年7月持续高温少雨,村里新种的几百株绿化苗木眼看要受旱,村民周景汉、周称有自掏腰包买回柴油、水管、抽水机等,早晚开着拖拉机浇淋苗木,使新种苗木成活率达到98%。

  2015年,县水利干部钟情章退休回到老家凤翔镇底村,被选为村党群理事会会长。2016年正月初四清晨,底村响起一阵哨声,全村家家出人出工,集中到村口平整土地、种树种草,建设休闲公园。村口这片地原本是集体的,10多年来陆续有村民占地建茅厕、猪栏、牛圈等,破旧房屋多达86间。在钟情章动员下,终于一一同意把地退还集体,腾挪作绿化用地。现在,这片曾一度被乱占的20多亩集体土地已经种上紫薇、黄素梅、铁线蕨等绿化植物,建起了休闲公园。

  钟山县林业局总工程师容乐奇介绍,截至今年5月底,全县7个示范村拆除危旧房2800多间,原址全部植树绿化美化。

  3 残次林:穷山掘“金矿”

  10多年前,在贺州市八步区黄洞瑶族乡三歧村、都江村附近,黄洞林场有几百亩天然残次林,每亩年产值不足100元。本地人老张承包了残次林,2009年开始建设黄洞月湾茶园。

  老张改种了200多亩茶叶、20多亩盆景树,道路两旁也种上景观树,把这里开发成依山傍水的旅游景点,2012年被自治区林业厅、旅游局确定为“森林人家”试点,同年被自治区旅游局评为“四星级农家乐”,年接待游客已经超过8万人次。当地156户瑶民每年每家坐收股份分红1800元,采茶劳务收入一家每年普遍在万元以上。景区还创造了130多个就业岗位,员工八成以上为本地人,人均月收入约为2500元。

  朝东镇秀水村曾经出过1位状元、25名进士,是远近闻名的状元村。状元楼前古戏台旁,有一株枝叶茂盛的古樟树。村民毛为民老人说,古樟树大有来头,是“状元树”。原来,宋开禧元年乙丑科状元毛自知就在秀水村长大。小时候,他看见戏台旁一株小樟树倒伏了,便小心扶正,还扎上个“草标”,表示小树有主,从此村里人人爱护,留存至今。状元楼后山原本光秃秃,泥土非常少,植物不易长。村民世代禁山护绿,如今石山郁郁葱葱,古树幽幽。

  状元村名声远扬,近年访客越来越多,特别每年高考前后,四面八方家长带着骄骄学子前来寻古,顺便登上后山探幽望远,有山、有水、有古宅、有文化的状元村迅速兴旺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