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产业扶贫“五管”齐下

  11.61万人、71个贫困村,“十三五”脱贫攻坚开局之战“五管齐下”。6月29日,崇左市召开脱贫摘帽推进大会,明确以产业扶贫解决“怎么扶”问题,结合本地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选准适合本地发展、市场前景好的特色优势产业,重点从“种、养、贸、游、工”5个方面发力。

  全市人均耕地3.1亩,这为大力发展种植业提供了基础。当地在推进201万亩“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的同时,把产量比较低、坡度比较高的耕地调整出来种植水果、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促进贫困群众增收。

  崇左市每年有400万亩甘蔗、100万亩玉米、花生、木薯,秸秆饲料超过1200万吨,发展牛、羊等食草动物养殖潜力巨大。目前,江州、扶绥、大新等县(区)养羊业已有一定规模;天等县计划发展10个生态养猪场。值得一提的是,为加强肉牛养殖,该市5月9日与广西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签约共建现代肉牛产业示范基地,由校方培育种牛,交由农户养殖,一出栏就能脱贫。在发展养殖业时,当地着力建设养殖小区,集中圈养,统一管理。

  崇左有超过19万贫困人口生活在边境地区,脱贫摘帽的主要途径靠边贸扶贫,组织边民加入互助组、合作社增收致富。凭祥市海润边贸合作社采取“边民+合作社+企业+扶贫+金融”的运作模式,把卡凤村11个自然屯2400多边民组织起来搞边贸,除务工收入外,社员还可以参与分红,每年增收4000多人,实现“入社即脱贫”的目标。龙州县创新边贸扶贫模式,边民互助组帮扶一批、发放边贸小额贷款解困一批、加工企业帮扶一批、边贸运输车队帮扶一批、装卸队帮扶一批、中越跨境水果种植合作帮扶一批、边境易地搬迁帮扶一批、鼓励电商产业带动一批、园区项目建设帮扶一批,将贫困边民一一对应的“九个一批”中,因人因地施策,靶向帮扶,人均年增收近2000元。

  针对壮族文化、边关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底蕴丰厚,旅游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崇左市深入实施旅游脱贫工程,通过已有旅游企业就业安排脱贫一批、重点贫困村发展旅游产业脱贫一批、旅游技能培训与就业指导脱贫一批、重大旅游项目开发建设带动脱贫一批、扶持旅游自我创业和自主就业脱贫一批,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同时,当地充分利用原生态村落、新农村风貌、民族村寨等乡村旅游资源,打造吸引力强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大新县采取“明仕田园+农宿协会+农户”发展模式,目前加入农宿协会的农家乐达25家,提供就业岗位近250个,并带动特色种养业规模化发展。

  在工业扶贫方面,该市加快发展出口贸易加工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特色食品加工产业,进一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同时,通过外出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实现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