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开放合作新高地 产业发展活力城

  北海大力推进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打造宜居之城。 王宏武/摄  

  广西LNG项目正式投产,北海成为国内重要清洁能源生产基地。 李君光/摄  

  气势恢宏的中石化北海炼化项目厂区。李君光/摄  

  经过专项整治后的银滩令游客耳目一新。  

  铁山港口岸正式开放,助力北海临港工业快速发展。曾俊峰/摄 

  2015年,北海机场旅客吞吐量已突破107.8万人次,增长7.5%。谭瑞军/摄  

  广西最大外资项目北海斯道拉恩索林纸一体化项目先进的纸板生产线。 李君光/摄  

  中国首部海洋题材大型历史舞剧《碧海丝路》已成为“一带一路”的文化使者,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出口加工区繁忙的生产场景。 宋刚明/摄  

  彩霞华灯映珠城。包瑞峰/摄

 

  从2000多年前的中国最早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到近代开埠通商商贾云集,再到成为新中国首批进一步对外开放沿海城市,而今已成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核心城市。敞开怀抱,开放合作已成为深植于北海这座背靠大西南、毗邻粤港澳、面向东南亚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血脉里的基因。

  近年来,北海砥砺前行,走出一条“产业带动跨越发展、文化引领持续繁荣、开放增添不竭动力”的城市发展道路,实现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领跑广西的骄人成绩。

  如今的北海,现代产业迅猛发展,工业园区塔罐林立,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深水港区作业繁忙,外来投资者纷至沓来……这座古老而年轻的滨海城市,发挥着东盟国家陆海相连的独特优势,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对外开放大格局中,发挥着日益凸显的作用。

  聚焦产业 打造开放合作新高地

  6月16日,斯道拉恩索北海林纸一体化项目(以下简称“林纸项目”)一期年产45万吨高档民用纸板机生产线在铁山港临海工业区正式投产。这项总投资16亿欧元的欧盟对华投资重点项目,已成为广西当仁不让的最大利用外资项目。历经14年锲而不舍的努力,斯道拉恩索项目落户北海开花结果,只是北海开放合作和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北海市不断加大产业发展力度,城市发展内生力不断提升。几乎从零起步的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大批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接踵而至,配套产业链不断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2015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到1034.8亿元,成为北海市首个千亿元产业。有着强劲表现的不只是电子信息产业。2015年,北海市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871.4亿元,同比增长1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87.2亿元,增长14.7%。其中,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等三大产业高速发展态势不减,合计产值达1582.6亿元,增长14.8%,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4.6%,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七成。北海工业化率由1.66提高到2.52,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

  “十二五”期间,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三大产业合计产值增长近8倍,对全市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达73.5%,对全市经济在“十二五”期间的跨越发展起着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北海已进入“产业带动跨越发展”新里程,成为区域开放合作新高地。

  今年1-5月,全市新引进合同投资额500万元以上项目56个,新签项目合同投资总额189.74亿元,同比增长25.77%。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154.50亿元,同比增长13.99%,其中,全口径实际利用外资1.81亿美元,同比增长22.49%,提前一个月完成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目标任务。

  创新引领 助力龙头企业“振翅齐飞”

  北海市根据自身实际,找准产业定位,以产业为导向,围绕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同时通过引进行业重点龙头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和上下游企业跟进,达到以点带面滚动发展的效果,着力构建完整的产业链。

  通过不懈努力,北海市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取得了重大突破。电子信息方面,中国电子北海产业园、北海高新创业园成长迅速,甲骨文综合云服务基地项目入驻北海,世界第二大光驱制造商——建兴光电在北海出口加工区建厂并扩大生产规模,三诺智慧产业园、朗科国际存储科技产业园、惠科产业园等产业园区正在加快建设和生产;石化产业方面,总投资150亿元的中石化北海炼化项目和总投资177亿元的广西LNG项目均已建成投产;以诚德特钢为代表的临港新材料以及临港大工业产业也迈出了坚实的步伐,诚德冷轧工程、渤海粮油等项目已建成投产,神华国华能源、国投电厂二期、和润粮油等项目正在建设中,林浆纸一体化项目于2016年6月正式投产。

  通过创新以商招商模式,不断构建起完整的产业链条。中国电子引进了长城电子,长城电子引进了景光电子,景光电子推荐了三诺、朗科,三诺又带来了一些配套和关联企业。永昶电子吸引了知名下游企业建兴光电公司进驻,并带动10多家配套企业落户。惠科公司引进了为其配套的数据线材、注塑五金产业等多个配套项目。冠捷集团拟新增投资建设飞利浦音频产品生产项目,台湾建兴集团将其广州基地的所有薄型光驱生产线迁移到北海并建成投产。

  2011-2015年,北海市累计新引进合同投资额500万元以上的项目574个,新签项目合同投资总额1584.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含续建项目)1751.6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58倍,实际利用外资(全口径)16.1亿美元,是“十一五”期间的4.38倍。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被评为自治区投资促进工作实际利用外资先进单位。2015年全市新引进合同投资额超过500万元的项目141个,同比增长16.53%;新签项目合同投资额514.8亿元,同比增长201.42%。全市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总额372.81亿元,同比增长11.65%;全口径实际利用振翅外资4.31亿美元,同比增长13.72%。

  北海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了“轻重兼备”发展格局。既有稳坐广西头把交椅的先导性电子信息产业,优化经济结构,吸纳广泛就业,也有实力不凡、潜力深厚的石油化工、特钢新材料产业,具有较强的抗御外来经济风险的能力,成为城市平稳发展的“定海神针”。市区发展电子信息、高新技术和旅游等产业,有利于保护环境;铁山港区发展重化工业,靠近港口,相对集中,产业发展呈现“两翼齐飞、各具特色、一重一轻”的发展新格局。

  乘潮出海 构筑“一带一路”新支点

  一曲唱天下,涛声越千年。由北海歌舞剧院创作的我国首部海洋性题材历史舞剧——《碧海丝路》已经演出200余场,这个根据中国最早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北海的故事改编的舞剧,如今成为“一带一路”各国交往的文化使者,向世人展现出北海乘潮出海、扬帆远航的气魄和自信。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一带一路”建设推进,北海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据统计,近3年是北海市历史上对外投资增长最为迅猛的3年。3年间,北海市共批对外投资项目18个,对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2.8052亿美元,分别是此前历史总额(过去30年)的78.26%和239.41%。尤其是2015年,北海市全年新批对外投资项目11个,中方协议投资额1.8323亿美元。当年是北海历史上对外投资最为迅猛的一年,标志着北海的对外投资迎来了井喷式增长的黄金时期。3年来,北海市企业“走出去”投资的国家涵盖了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四个大洲的越南、老挝、柬埔寨、毛里塔尼亚、俄罗斯、爱尔兰、澳大利亚和中国香港、台湾等9个国家和地区。而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中,东盟国家仍然是北海市企业“走出去”投资的主阵地。这些企业“走出去”项目涵盖了旅游、农业综合开发、乳制品生产加工、水产品加工、畜牧养殖加工、电子、钢材销售、贸易等众多领域,其中农业综合开发和远洋捕捞及水产品加工业是主要的投资领域,分别有5个和4个投资项目,合计占到了同期北海市对外投资项目总数的50%。

  与之前众多以农业合作“走出去”的项目不同的是,近3年间,北海“走出去”投资的质量更高。3年来,北海市对外投资的企业中涌现了一批具有雄厚实力的企业。如:上市公司浙江贝因美科工贸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北海贝因美营养食品有限公司到香港、爱尔兰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冠德科技(北海)有限公司到柬埔寨投资电子产业园等。其中,冠德科技(北海)有限公司在柬埔寨投资的电子产业园项目总投资达2.5亿美元,是北海历史上最大的对外投资项目。北海具有相对优势的电子信息、乳制品加工、远洋捕捞及水产品加工等行业的企业“走出去”,大大提升了北海“走出去”企业的影响力。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宏伟蓝图展开,北海在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进程中,正充分发挥着始发港优势和中国-东盟合作前沿窗口、桥梁作用,依托西南、中南地区,加强与海上丝绸之路其他城市的交流合作,以海陆大通道建设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园区建设为平台,以开放合作为动力,以合作共赢为目标,以创新和完善合作机制为保障,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积极探索、务实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努力把北海建设成为服务我国西南中南华南地区、面向东盟走向世界的新门户和新枢纽,以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合作平台、中心节点城市。(曾俊峰)

  (本版除署名外,图片由北海外宣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