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建筑建材专业学生潘梦花在张满祥师傅的指导下练习砌墙(资料图片)。 张学军/摄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人们从未像今天这样热切地呼唤“工匠精神”。如今,这一精神正在八桂大地激荡,它是“广西品牌”向新高地冲锋时高举的旗帜,是我区经济发展向新境界进发时必不可少的引擎。
5月9日至14日,为期一周的2016年广西职业教育活动周,将集中展示广西职业教育的累累硕果。人们在感慨广西职业教育成果丰硕的同时,也在热议:如何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进而对我区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产生“蝴蝶效应”?
精于工,人人皆可成才
用先进科学技术武装的现代农业,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现代制造业,让人眼花缭乱的民族技艺……5月9日上午,主题为“弘扬工匠精神 打造技能强国”的2016广西“职业教育活动周”,在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精彩上演。
与此同时,在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30多所职业院校,一些即将走上职业岗位的“学徒”,也集中向社会各界展示各种职业技术技能,带给参观者一系列新奇的互动体验。这当中,便囊括了模拟航海体验、坭兴陶工艺品制作等50多个细分行业工种。
可不要低看了这当中的一些工种手艺,更不要对职业教育存在“傲慢与偏见”,以为职业教育培养的是低层次技术人才。殊不知,在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瑞士,大部分学生爱去“蓝翔”(有公开的数据显示:2/3的瑞士学生初中毕业即选择职业教育,一边当学徒,一边上学;而选择上大学的仅有1/3)。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而“学徒制”主要存在于德国、瑞士等德语国家,和这些国家重视“手艺人”的传统分不开。德语有句古谚——“手艺能从土壤中获得黄金”,更是显示了人们深谙“工匠精神”的精髓。
事实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体现在企业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却始于职业教育。
这些年,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先后召开了全区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系列政策文件,完成了对我区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对我区职业教育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改革重点作出了全面深刻的阐述。广大职教工作者辛勤工作,推动我区职业教育实现跨越发展,为我区劳动者素质提升、民生改善、经济增长和自治区“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
“积财千万,不如薄技在身”。如今,职业教育支撑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每年为自治区重点发展的千亿元产业、新型产业输送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提升了人力资本素质。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为青年人成长成才和民生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职业教育让贫困家庭孩子上得了学,就得了业,脱得了贫,在扶贫开发中发挥了直接作用。
匠于心,行行都出状元
“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是树立起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极度注重细节,不断追求完美和极致。以德国为例,除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奔驰、宝马、西门子等知名品牌之外,还有数以千计的中小企业同样“术业有专攻”。它们立足本行,心无旁骛,在某一细分产品上不断积累优势,最终成为各自行业领域的“领头羊”。
那么,这些年来,广西的职业教育又是如何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不仅仅把工作当作赚钱、养家糊口的工具呢?
记者获悉,近两年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瞄准国际一流职业教育标准,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引入德国“双元制”、英国“学徒制”和新加坡“双轨制”等国际先进职教人才培养模式,越来越有“国际范”。
类似的职业教育开放合作例子,在我区并不鲜见。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打造“教学工地”模式,将工地搬进学校,把课堂搬进工地。从“教学工地”走出来的建工专业学生,在2013-2015年参加全区、全国技能比赛连续获优异成绩,其中国家级获奖7项。该校引领职业教育的改革之路,已成为全区乃至全国的标杆。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我区积极探索行业企业参与办学新机制,并率先在西部地区出台了《广西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试行)》。很快,现代学徒制、集团化办学、校企合作建立培训中心、实训基地、订单、半订单培养等多元创新办学模式不断涌现。
如今,全区共建有行业性职教集团20多个,参与职业院校、企业、科研院所等成员单位达千家。这种多元化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不但有效提升了职业教育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还催生了一批批技艺精湛、精益求精的“八桂匠人”和“行业状元”。
品于行,梦想照亮现实
当前,我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的发展形势,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创新驱动,培育发展新动力,需要建设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开放带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一廊两港两会四基地”,推动广西产业走出去,需要用技术技能打造“广西品牌”……
自治区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区将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职业教育与广西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和发展,与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升级、技术更新换代和创新创业的时代需求更加契合。
客观而言,这些年来,我区职业教育从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学校办学品质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持续增强。不过,眼下仍有一些“工匠摇篮”存在各种“短板”,甚至尚未走出过于重视技能传授、文化教育而忽视职业素养培育的误区。另外,部分企业常被“差不多”文化所取代,“差不多就行了”甚至成为在车间、作坊之外不少人的生活态度。企业自身的这种职业态度,会对“工匠摇篮”的办学理念和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产生负面影响,这就需要在今后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不断反思、总结和创新。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不乏“庖丁解牛”的典故以及鲁班、卖油翁等脍炙人口的“工匠”式传奇。广西职业教育活动周所展示的,正是未来八桂工匠自信而专注的身影。可以说,年轻一代工匠的集中出现和崭露锋芒,是一个民族的自信,是实力,是底蕴。
如今,广西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框架基本形成,国家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正扎实推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不再是愿景。因有了“工匠精神”,八桂职教梦正在照亮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