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左市“边贸扶贫”显边城特色

  结合边境地区地缘优势,广西崇左充分利用国家边境贸易优惠政策,以“边贸扶贫”为突破口,组织边民积极参与边贸,打造并完善“合作社(互助组)+边民+企业+金融”模式,走出了一条“边贸扶贫”的新路子。

  穷则思变,“靠边吃边”

  因地处群山之中,边城崇左四个边境县(市)不少边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边境村屯发展事关稳边、固边,边境一线扶贫意义重大。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们靠近边境,也一直在琢磨怎么‘靠边吃边’。”龙州县水口镇水口社区居委会主任农小强说。

  农小强告诉记者,按照国家政策,边民通过互市贸易进口商品,每人每日价值人民币8000元以下的,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税。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边民多数缺少资金和门路,真正参与互市贸易的边民并不多,很多边民只能靠做搬运工每天赚几十元钱。

  对此,崇左在下辖的龙州县、凭祥市开展“边贸扶贫”试点,引导边民开展边境贸易、运输、餐饮等边贸产业,大力拓宽了贫困边民增收渠道。2014年4月,凭祥试点成立海润边贸专业合作社,由有经验的进出口贸易企业组织合作社到越南找货源,并通过合作社组织边民支付越方货款,再拼车将货物拉回国内,卖给加工企业获取利润。

  在龙州水口镇,当地边民组织成立水口边民互市专业互助组,利用当地口岸独特优势参与互市贸易。记者在水口镇边贸互助组办公室看到,通过精准识别,附近3个村庄所有家庭的收入情况都被晒在墙上,一目了然。为带动更多贫困户通过边贸致富,每个贫困户都被编入了边贸互助小组,一齐奔小康。

  “参加边贸互助组,利用国家给予的边民每天交易8000元全免关税的优惠政策参与互市贸易,每天都有一两百元的收入,比种地和打零工强多了,还能照顾孩子。”在水口镇互市区,正忙着申报货品的贫困户谭金梅说,以前她和丈夫长期在外打零工,近几年才回到家乡,“我们俩都会开车,就筹钱买了一部三轮车,轮流驾车到这跑边贸运输。”

  “今天我跑了几趟运输,除去油钱一天能赚100多元。”凭祥市友谊镇卡凤村村民王飞翔对记者说。

  培育边贸扶贫新主体

  鉴于一些边民对边贸政策及参与途径缺乏了解,崇左相关部门积极开展培训,为边民参与边贸答疑解惑。龙州县口岸经济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赵华说,通过开办培训课堂以及进村入户走访,当地积极为广大边民讲解互市贸易知识。同时,通过争取金融机构资金贷款、政府贴息等方式实施边贸小额贷款,有效解决边民参与互市贸易资金不足难题。

  在凭祥市,当地积极探索“四个结合”,针对性帮扶贫困人口通过边贸致富。首先,与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培育壮大边贸扶贫新型主体。凭祥将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作为边贸扶贫的新型主体,充分发挥其对贫困人口的组织和带动作用。其次,与沿边金融改革相结合,保障边贸扶贫资金需求。再次,与口岸综合开发相结合,大力完善配套设施,并与特色产业发展结合,打造脱贫增收持续动力。

  “如今边境村屯尤其是贫困户积极申请入社,各个互市点都组建成立了边民互市贸易合作社,脱贫增收的效益初显。”凭祥市市长孙睿君说。

  “边贸扶贫”助摘帽

  记者采访了解到,通过“边贸扶贫”在内的一系列举措,崇左贫困人口从2010年的74.49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34.18万人,5年攻坚脱贫超过40万人,贫困面明显缩小,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崇左市扶贫办主任张卫红说,下一步,崇左将在四个边境县(市)全面铺开“边贸扶贫”方式。

  全面铺开的背后,是边贸扶贫这一模式在边境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发挥的巨大作用。以海润边贸专业合作社为例,现已发展社员2300多人,其中贫困社员689人。社员除了平时收入,年底还可获得1000元以上的分红,平均每人年增收1500元,许多贫困边民因此脱贫“摘帽”。

  在龙州县,当地已成立边民互助组171个,组员超6000人。全县参与互市贸易的边民在1万人以上,边民参与互市贸易人均增收1200多元。仅2016年1—2月份,龙州边民参与互市货物运输总收入达375万元,装卸收入逾162万元,劳务代理服务收入达107万余元。越来越多边境村民,尤其是贫困户积极申请加入边贸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