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进行集中育秧。
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耕大好时节,我区农业部门开始全面谋划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全区各粮食主产区纷纷创建核心示范区,培育新型粮食经营主体,挖掘粮食产业化发展亮点,走出一条粮食增产、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A 核心示范 提质增效后劲足
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誉为“广西超级稻高产第一县”的灌阳县,今年开始着手推进水稻产业的重大转型升级——创建“神农稻博园”核心示范区。
据了解,该核心示范区规划占地规模3万亩,其中核心区3000亩、拓展区6000亩,辐射区2.1万亩;涵盖2个镇、36个村委会,总人口8.9792万人,其中贫困人口21053人。按照建设目标设计,项目区粮食总产将增长2%,粮食商品率达到80%,粮食机械化程度80%,社会化服务80%,年接待游客5万人次,农民增收人均纯收入8000元,这将比拓展区高13%,比辐射区域高20%,比全县人均纯收入高30%。
“今年,按照自治区的统一部署,各地要整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小农水工程等涉农项目,建设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机械化作业的核心示范区,引领粮食产业转型升级。”自治区农业厅负责人介绍,全区每个设区市都要着手建设一个粮食提质增效核心示范区,而粮食主产县(市、区)则要开始筹划建设。
贵港市港北区优质稻产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里,记者看到,面积约10亩的方形田块一块连着一块,机耕路、水渠连接到每一块田地。“这个示范区在耕耙、育秧、统防统治、收割、烘干、加工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示范区负责人自豪地说。
据了解,“园区+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是港北区优质稻产业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的主要特征。港北区用工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充分利用富硒土壤资源优势,积极引导企业、合作社建立富硒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年种植富硒优质稻1.5万多亩。目前,鸿丰米业、稻之源米业公司生产的“圣民”牌和“安顺发”牌大米,获自治区富硒协会产品认证;夏里合作社生产的富硒优质稻也通过了专业机构的检测,达到富硒产品标准。
在示范区的带动辐射下,港北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位居广西前列。目前拥有各类农业机械6.37万台套,主要农作物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75.7%,水稻耕种收综合水平达到85%,分别比广西平均水平高出12.74个百分点和18.49个百分点。
B 摆起擂台 模式创新产能高
2月12日,钦州市钦北区的韦旭农机专业合作社已经播种育秧,抢下广西早稻“第一播”。原来,早在2月4日立春之时,钦州市农业局就下发了《钦州市2016年“亩产万斤粮”高产高效创建“擂台赛”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设立市、县、镇和农民四级擂台赛。农民在参与擂台赛的过程中与农技人员形成技术推广互动过程,很好地掌握了抢暖早播秧田、盖膜防寒育秧和高效集约育秧的技术难题。
“所谓‘打擂台’,就是把农技员下放到田里去,每个人都要找农户结成对子,专门提供技术指导,每季收割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总结,通过寻找差距来改进方法,达到助农增收的目的。”钦州市农业局负责人介绍,钦州从2012年就启动了粮食高产创建竞赛活动,目前全市各县、区创建活动不仅设置“单块稻田擂台模式”,还加入了“连片高产擂台模式”,参赛对象不再局限于农业干部,普通农户、种粮大户和合作社均可报名参加。
今年,该市还在农业系统中全面启动“一年三造,亩产万斤”粮食绿色高产高效模式对垒赛,探索提高粮食产能的新模式。据了解,去年,钦州通过推广“稻+稻+薯”“玉米+稻+薯”等模式,使每亩田年产粮达5000公斤以上,还实现了水稻10亩连片亩产突破600公斤的纪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浦北顺丰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社里的冬种马铃薯高产田亩产保守估计达3500公斤/亩,目前鲜薯收购价已达4元/公斤。
C 挖掘亮点 一二三产相融合
富硒稻谷带来钱粮双增,但贵港市港北区庆丰镇夏里村人并没有就此满足,他们又把目光投向千亩稻田周围的潺潺河水以及河边的挺拔翠竹,以“稻文化”为主题,发展生态农业、观光产业,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稻文化”创意,得到了农业部门的大力支持。去年,贵港市农业局支持资金,晚造在夏里村用彩色水稻试种一个一亩田大小的“福”字。彩色稻扬花后,大大的“福”字在稻田中显现出来,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看。原来被视为废弃物的稻秆也派上了大用场,编织出来的猪、兔、农人、石磨、粮仓、风景亭等造型,让游客目不暇接。
“今年,我们计划投入500万元,发展稻文化生态乡村游和农家乐,在村里建成沿江景观点6个、钓鱼台4个,发展农家乐10家,开展体验稻田插秧、水田摸鱼等农耕活动和摘采富硒蔬菜等乡村游。”村干部指着村里的规划图,满怀憧憬的介绍着。
不仅夏里村,全区各地粮食产业都令人憧憬——作为大石山区的玉米主产区都安瑶族自治县,敢做善为,以创建玉米农机农艺融合试验示范基地为平台,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推广实施玉米“一增三改”技术,玉米种植增产增效;南丹县充分挖掘巴平历史文化内涵,融入现代科技元素,打造“美丽田园、生态粮仓”,实现景田相依、农旅相生的产业联动;灌阳县在抓粮食生产中真正落实了发展新理念,“神农稻博园”核心示范区集规模化经营、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和科普教育、农耕文化、休闲旅游于一体,开辟了粮食生产新境界……
“要依托市场经营主体,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利用生态景观优势,推动粮食产供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一些区域性的大米或优势特色杂粮品牌,实现粮食产业化发展,走一条粮食增产、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路子。”3月7日,全区农业部门通过春耕生产经验交流视频会,明确了“十三五”开局之年,发展粮食生产“稳产能、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攻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