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纪实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具有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生态优势,成为两广经济发展新亮点。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自启动建设以来,四大片区之一的江南片区塘源一路已经雏形展现,主干道两旁企业厂房用地已完成平整,即将进入厂房建设,部分企业年内将建成投产。  

  位于粤桂两省区交界的试验区公共服务中心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内部装修,今年内投入使用。   

  从空中鸟瞰,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江南片区正蓄势待发。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内李家庄码头货运业务一片繁忙,该码头已与广州港形成“港港联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物流发展提供更便捷通道。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发展规划。 

  2014年金秋,天高云淡,雁栖南方。粤桂两省区正式启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中国第一个跨区域、跨流域、跨省际合作试验区从此扬帆起航,破浪前行!

  一年多来,在粤桂两省区大力支持以及肇梧两市强力推动下,粤桂儿女以前所未有的豪情壮志,围绕“大胆试验、用足政策、项目布局”三篇文章的要求,充分发挥“敢于创新、勇于拼搏、善于协同”的粤桂精神,不断攻破一道道难关,不断刷新一项项速度,实现了开发建设良好开局。2015年入区企业已达181家,其中广西片区125家;新注册企业58家;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52亿元,同比增长25.8%。

  两广齐心协同推进

  一年多来,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不断推进区域合作机制。两广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联席会议顺利召开,共同指导、协调解决粤桂特区开发建设重大事项。肇梧战略合作5次市长联席会议,敲定31项重点合作事项,两市管委会实现合署办公,实行“四统四分”有效管理。

  两省区金融办联合挂牌“两广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肇梧两市银监会联合推动筹建粤桂投资银行,中国人民银行肇梧两地中心支行推进金融支持特区建设,中国建设银行广东广西分行共同创新异地抵押贷款、异地金融监管业务,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股权交易中心(广东股权交易中心)为特区16家企业注册,解决企业融资贵融资难问题。

  肇梧两市开展跨区域党建共建联建活动,成立前线联合党支部,建立市、县、乡镇和村四层级党组织交流机制,以党建先行助力特区建设。梧州市委、市政府实施“两区一城”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协调解决特区建设过程中的实际问题。梧州中直、区直、市直部门对粤桂特区事项快办、速办、特办,举全市之力推动粤桂特区建设。

  大胆创新改革引领

  一年多来,粤桂特区不断推进创新驱动。

  创新“经停挂靠”模式,携手广州港开通“穿梭巴士”定期班轮,共享广州南沙港国际国内班轮航线。创新“前店后厂”模式,与前海服务区结成产业协作、高效分工、利益共享合作体系。

  创新“前台后台”模式,以粤桂特区股权交易中心、环境交易所作为跳板,推动入驻企业登陆广东股权交易中心、北京环境交易所开展业务。

  创新“轻资入驻”模式,创新企业落户便捷化服务供给,实现企业拎包入驻。创新“园中园开发”模式,推动安富利科技香港有限公司、新加坡裕廊集团等大集团开展园中园开发。

  创新金融改革,两广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挂牌成立,粤桂股权交易中心、环境交易所、试验区投资开发公司顺利运营,粤桂投资开发银行、发展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加快筹建,“PPP”项目库快速完善,出口退税垫付、异地金融监管等创新层出不穷。

  创新生态发展模式,出台“十大禁投清单”,婉拒20多个“三高”产业项目,“绿色、低碳、智慧”发展理念赢得广泛赞誉,出现“反虹吸效应”。广西生态产业园、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等生态产业平台相继落户,粤创高科、风光能等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产业纷纷抢滩登陆。

  创新人才管理,专家咨询委员会、产学研联盟、法律服务团纷纷组建,委员制、专员制、助理制、遴选制人才使用机制有序落实,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预选承包商、项目建设预审制等创新精彩纷呈。

  政策叠加产业集群

  在粤桂特区管委会办公楼的一楼大厅屏幕上,每隔5秒就滚动显示一批入驻试验区的企业标志,其中微软、中兴、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等企业和研究机构的铭牌十分显眼。

  为何这样一个省际交界处的园区能吸引到这些知名企业和机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管委会主任徐文伟给出的答案是“向东开放”和做“政策叠加”。为此,粤桂特区分类搭建四大片区的产业发展平台:江南片区搭建梧州综合保税区(加工贸易园区)、两广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示范区、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粤桂合作企业总部基地等发展平台;江北片区搭建食品医药产业园、林产林化产业园、枫大物流产业园、孕婴童产业园等发展平台;社学片区搭建新加坡裕廊产业园、生态科技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等发展平台;平凤片区搭建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城(林产科技)、装备制造等平台,为产业项目有序引入“筑巢暖窝”。

  一年多来,粤桂特区积极对接世界500强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全年新增招商落户项目58个,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2亿元,同比增长60.7%。西门子、微软、中兴、比亚迪、国光、中节能、航天北斗、法兰、丰歌等一批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等国际知名企业及产业重大项目入驻试验区。以国光、粤创、航天北斗、安富利、中兴、微软、大华等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丰歌、丰冠、中节能等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神冠蛋白肠衣、甜蜜家等为代表的食品医药产业集群,梧州松脂等为代表的林产林化产业集群初现雏形。

  勇于拼搏砥砺前行

  人勤春来早。行走在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随处可见生机盎然的景象——一台台挖掘机挥舞“臂膀”,一辆辆运土车来回穿梭,园区内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地,一年多后,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笔直的道路、拔地而起的厂房和日臻成型的现代化产业园区。

  一年多来,粤桂特区肩负使命、怀揣重任,开山劈岭、砥砺前行。江南、江北、社学三大片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产业项目建设风生水起。粤桂儿女主动放弃节假日休息的时间,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启动“5+2”“白+黑”的工作模式,吃住在一线、服务在一线、解决问题在一线,拧成一股绳、狠下一条心、拼尽一份力,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事创业劲头,擎起“粤桂精神”丰碑,不断刷新“粤桂速度”。每天,粤桂儿女不在工地就是在通往工地的路上,特区30多支服务队深入最艰难、问题最多的地方,俯下身子推进征地拆迁,放开膀子推动项目建设,用辛勤的汗水浇灌世纪梦想。每天,粤桂特区建设现场机械轰鸣,车流如潮,300多台(套)施工机械轮番作业,昼夜奋战,一天开挖土方超过了20万立方米,处处都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短短几个月,塘源一路梧州段实现粗通,南山公园建成投用,公共服务中心主体完工,污水处理厂、塘源综合码头、国光大道、龙湖新城等33个基础设施项目同时开工,国光电子、航天北斗、丰歌低碳等25个产业项目同步建设,比亚迪、志冠、纳米膜等15家新入驻企业实现投产。短短一年, 粤桂儿女与粤桂特区共同成长,随着粤桂特区华丽嬗变。

  蛰龙已惊眠,一啸动千山。面向未来,粤桂儿女将以更加实干的作风,更加奋进的精神,勇担先锋使命,引领世纪之航,奏响“双核驱动、三区统筹”的宏伟旋律,呈现粤桂携手珠西共繁荣的壮美篇章!

  【企业家访谈】

  国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郝旭明:

  在粤桂试验区投资发展值得期待!

  “选择梧州,是选择一个适合企业和员工生存的地方,适合企业在未来能够扎根的地方,这才是最终的根本。”国光电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郝旭明说,10年前,国光电器就把投资目光放在梧州。10年来,从小规模到扩大发展,郝旭明更有自己的切身感受:“梧州的投资环境、服务企业的措施及政策优势等,为企业落地生根、发展壮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养分’。”

  郝旭明说,国光电器目前进驻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国光电子产业园,将建设产品研发中心、检测中心、实验室、展示中心、产业孵化中心、生产基地,配套国光小区等商业服务配套设施。

  国光电器源植广州,为何“投奔”粤桂试验区做如此大手笔投资?郝旭明坦言,这也源于梧州正在扬帆起航,特别是正在加快建设的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强大的“虹吸”效应。

  对于今后发展,郝旭明阐述了他的构想:企业一方面利用梧州资源优势,另一方面利用发达地区的市场、技术等优势,形成“前方+后方”的阵营,助力企业走得更远。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侯为贵:

  “互联网+”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中兴通讯是全球领先的综合通信解决方案提供商,是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根植于经济最发达的前沿城市深圳。当前,中兴通讯已落户试验区。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说,企业一直在寻找机会到广西发展,投资梧州看中的是粤桂合作和梧州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

  “不仅是梧州的地理位置,更多是考虑到梧州的服务与发展前景。”侯为贵说,“梧州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到企业沟通,谈想法、说发展,特别是作为珠三角与东盟的节点、有东部与西部政策叠加、智慧城市发展等都让企业“动心”,也促使企业决定在梧州投资中兴广西云数据中心及IT产业园项目。”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中兴通讯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更有施展拳脚的空间。侯为贵举例说,现在梧州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数据大平台,各部门都是“烟囱式管理”,市民办理水电、养老、医疗挂号等日常事务不够方便。未来,中兴通讯将重点建设梧州智慧城市,以云数据中心为基础,公共数据交换平台为核心,将市民卡、平安城市、智能交通,数字城管、智慧教育、医疗、旅游等系统整合到统一的云平台当中,实现政府资源统一管理,有效降低建设成本、更好实现信息共享。

  侯为贵说,中兴通讯落户后,还将聚集产业链发展,吸引大批高端科技人才,包括IT行业硬件、软件、运营等方面,推动企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双赢。

  奋力把试验区打造成为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管委会主任 徐文伟

  试验区是粤桂两省区全力打造两广一体化发展、东西部合作发展、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先行示范平台,被赋予了“探索改革路径、创新合作模式、发挥示范作用、形成带动效应”的特殊历史使命。

  2015年是试验区的起步之年。试验区抢抓广西深入实施“双核驱动”战略以及粤桂两省区共同推动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大机遇,发扬“敢于创新、勇于拼搏、善于协同”的粤桂精神,围绕体制机制创新,争取战略领先地位;围绕形象进度目标,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围绕产业集群,搭建产业发展平台;围绕市场化运作,打造建设融资平台;围绕党建目标,建设高效团队,实现了试验区开发建设良好开局。据统计,入区企业已达181家,其中广西片区125家;新注册企业58家。全年工业生产总值152亿元,同比增长25.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83亿元,同比增长47.5%;其中,基础设施投资31.78亿元,同比增长51.2%,产业项目投资18.05亿元,同比增长45.9%。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试验区建设最为关键的一年,试验区将紧紧围绕两省区和梧州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力抓好各项工作,奋力打造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增长极,工业总产值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均增长30%以上,具体做到“五抓五促”。

  抓机制创新,力促战略示范取得新成效。理顺投资和利益分配机制,保持联合管委会良性运转,力争组建股份公司。积极对接两省区政府各部门,加快落实《实施方案》23条政策措施,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十三五”专项规划等战略规划,总结并深化可复制、可推广的跨省区区域合作经验,保持战略领先,体现出体制机制创新、区域战略合作开发模式创新和产业集聚发展创新的示范效应。

  抓工程进度,力促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新进展。继续深入开展西江基础设施大会战,根据试验区基础设施项目三年滚动计划安排,紧紧围绕2016年项目建设进度要求,加快项目前期工作推进,尽早实现开工建设。重点要抓好试验区对外交通、四大片区之间连接交通和四大片区内部路网骨架建设、供水供电供气及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旺步和大户棚户区改造等新建项目建设,迅速扩大江南、江北、社学、平凤四大片区建设规模。

  抓实体经济,力促产业集聚取得新成果。“以立足西江,服务两广;对接港澳,辐射东盟”为努力方向,加快产业发展平台和载体建设,积极推动国家综合保税区年内批复,CEPA政策在试验区先行先试,创业引导基金年内设立。对接行业内龙头企业,重点引进培育形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林产林化、食品医药、孕婴童等产业集群,使试验区形成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主线。狠抓落地项目建设,国光、航天北斗、丰歌、枫大等25个产业项目实现一期土地供地,力争新增3家以上当年供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并有产品产出的企业和5家以上规上或限上企业。

  抓资本运作,力促金融改革创新取得新突破。全面建设“两广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加快金融创新各项政策落地。引进更多的金融机构到试验区设立分支机构,加快设立投融资公司、粤桂投资开发银行、发展股权基金、产业投资基金、创业风险投资基金和各类交易所。加大试验区平台公司市场化、资本化运作力度,采取PPP、园中园等多种模式开展基础设施建设。

  抓队伍建设,力促政务环境取得新提升。开展“西江党旗红”“粤桂合作、党建先行”活动,创新粤桂合作党建新模式,推广智慧党建、移动党建新模式,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加快组建特区“智库”,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抓好粤桂党建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