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防城港”描绘城乡建设蓝图

  “全域防城港”描绘城乡建设蓝图

  ——我市“十三五”规划建议解读

  2015年12月10日,市委五届七次全会通过的《中共防城港市委员会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首次提出坚持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全域防城港”的理念。

  “全域”的理念强调城市发展的整体性和平衡性,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通盘考虑。建设“全域防城港”是以城市整体现代化为核心,以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为目标,加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城乡总体规划的有机衔接,促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实现城乡规划的“全域覆盖”、城乡交通的“全域畅通”、城乡社会公共服务的“全域均衡”,构建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形态。

  《建议》提出“加快建设‘全域防城港’”,是市委、市政府经过综合考虑后提出的。当前,我市沿海与山区、城市与农村二元结构明显,城市规划与农村规划脱节,农村特别是山区社会事业、公共服务发展相对落后,区域内资源要素整合不够到位,很有必要进行“全域”统筹和整合,推动政府可调控资源在“全域”内向低位倾斜,拓展发展的新空间和新潜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同时,我市整体面积相对较小,总人口数少,多项人均指标在广西处于领先地位。近年来,随着边海经济带建设由极化非均衡发展不断向扩散均衡发展转化,有利于辐射带动全域内要素向重点区域和重点领域聚集,从而有条件整体推进城市和农村的现代化,在“全域”统筹发展方面走在广西前列。

  近年来,市委坚持全域、统筹的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建设,补齐民生短板,促进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全域防城港”的推进中,关键是规划的引领。“十二五”期间,我市不断加大对城乡道路建设的投入,无论城市还是村屯的群众,都感受到了道路建设带来的巨大变化,在防城区十万山瑶族乡的那稔村,一条条水泥道路已经铺到了村民的家门口,道路在田间地头蔓延伸展,整洁通畅。在城乡规划的“全域覆盖”方面,按照国务院倡导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三规合一”,虽然我市的工作还没有全面铺开,但早已加强了“三规”的衔接工作,强制性详细规划已经完成了95%。在城乡交通的“全域畅通”方面,先后修建了防城至东兴高速公路、钦崇(上思段)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市区到县(市)单程只需1~1.5小时,极大地缩短了城乡之间的距离。全市实现了村村通沥青水泥公路,东兴市在此基础上又实现村村通公交车,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的目标。在城乡社会公共服务的“全域均衡”方面,作为广西唯一入选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的城市,我市建有23个乡(镇)文化站、223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83个农家书屋,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此外,教育、卫生及社会保障体系等民生工作也取得新突破。随着我市城镇化水平的提高,2013年,我市的城镇化质量排广西第一,居全国126位;2014年,我市在广西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排名第四。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主任张常路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土地利用、乡镇总体规划和村(社区)建设规划,以及市域一体的产业体系、交通体系、公共服务体系等规划。没有完成的5%的规划工作,也将在“十三五”期间继续完成,加快城乡规划的“全域覆盖”。 张常路说,《建议》提出要加快建设全市道路交通网,形成“一小时”交通体系,形成速度快、容量大、方式种类多的城乡交通“全域畅通”。目前,我们已经根据《建议》同步进行编制《防城港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如何实现《建议》中提到的推进城乡社会公共服务的“全域均衡”?张常路告诉记者,市行政中心、工业开发区以及乡镇在医疗、教育方面比较薄弱。在“十三五”期间,不仅要在中心区建设市妇幼保健院、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一批医疗卫生项目和小区幼儿园项目,还要加强乡镇中小学、卫生院等急需和薄弱环节的建设。他说:“要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引导优质教育资源向薄弱学校和薄弱地区流动,推动城乡公共教育均衡发展。”

  “十三五”蓝图已定,今后的5年,全市上下坚持协调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深化产城融合,构筑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的新型城乡形态,同域、同质的“全域防城港”目标将很快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