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宾高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纪实

创新驱动“领头雁”

  ■核心阅读

  2015年,在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背景下,来宾高新区经济发展却逆势增长,领跑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财政收入1.34亿元,同比增长11.3%;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8亿元,同比增长19.2%;固定资产投资43.28亿元,同比增长19.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0.11亿元,同比增长31.2%。

  来宾市高新区前身是来华投资区,由几个负债累累的华侨农场转制而成,去年,该投资区挂牌为自治区高新技术开发区,成为来宾经济发展的试验田和领头雁。地还是那些地,人也还是那些人,但瓦房逐渐变成了林立的高楼,贫困的农场职工转型为基地农民,蔗田里建起了工业园区。凤凰涅槃般转变,凝聚着高新区干部职工心血,更是他们披荆斩棘开拓创新的结果,该区党工委书记吴立说:“只有创新驱动方能破冰前行。”

  1 从困难农场到自治区级高新区

  2004年10月28日,来宾市郊区,在一个租来的院落里,来宾华侨投资区正式挂牌成立,下辖来宾、凤凰、迁江3个华侨农场,当时来宾市政府给来华投资区的只有25万元启动资金和26名干部编制,剩下的问题由投资区自己解决。从农场转制到接收职工,从农业转型到工业起步,来华人绞尽脑汁,让许多家庭困难的农场职工创业转型为农业基地农民。从那时起,拼搏种子就在这里生根发芽。

  2015年4月10日,来宾高新区挂牌成立,来华投资区华丽转身为“高新区”,成为广西现有的三个自治区级高新区之一,由此翻开了发展的新一页。

  利用转型良机,该区积极向上争取发展新平台,先后获得“全国华侨华人创新创业示范基地”,“自治区级重点产业园区”、广西专家服务基地等优惠条件和扶持,成为来宾市实施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工作的重点区域,为经济社会发展夯实基础。

  2015年,该区精准发力,提出一手抓转型过渡、一手抓发展,确立了“135”(一年打基础、三年上水平、五年上台阶)发展目标。出台了包含扶持工业发展政策、金融创新政策,着力解决资金、用地、用工等瓶颈问题,实现工业提速发展。一年来,该区工业总产值大幅度增长、工业更新改造投资持续增长、存量企业保持活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中小企业茁壮成长、停工停产企业盘活复工。此外,来宾高新区成功列入《广西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2015-2020年》,成为自治区重点推进的100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一,该区重点推进的房产、汽车、奇石、文化、商贸五大现代服务业逐步成型、方兴未艾。

  2 管理做减法 服务做加法

  2015年“双十一”,广西华夏壹号电子商务实现销售560多万元。这家进驻来宾高新区仅两个月的网络电商业务爆发式增长,得益于来宾高新区的创新服务。该公司总经理叶永格说:“从公司入驻、工商注册到税务登记、再到开业甚至无线网络设置,高新区为我们公司提供了‘一条龙’服务,使我们能够心无旁骛地把精力集中在发展业务上。”

  为减少审批环节,实现权力下放,在高新区成立之初,来宾市委书记李志刚就提出:“能让的权要让,能简的环节要简,让高新区轻装上阵。”而今,入驻来宾高新区的企业,从办理执照到纳税登记,从法律咨询到金融服务,都有来宾高新区工作人员专人负责办理。

  除了管理上的减法,来宾高新区建立起领导挂点服务企业制度。通过推行“一线工作法”,规定每周联系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必须要到企业调研2天,与企业管理层同管理同研讨,与企业员工同工作同吃住,把企业的情况摸熟摸透。2015年,该区在一线为企业解决问题200多个。

  管理与服务的优化,带来聚集效应。在入驻企业老板们的集体“点赞”下,该区又提出了“以商招商”的创新办法。“让老板去招商,他们一句好话顶我们磨半天嘴皮子。”该区招商局局长李增忠说。去年12月,广东福美新材料公司和高新区签订协议,投资10亿元建设新材料基地,该公司副总经理张维丽说:“我们将带动上下游产业入驻,形成产业集群,打造100亿元级的新材料生产基地。”

  3 科技创新托起园区未来

  绿灯行,红灯停。不断交替的信号灯指挥着来宾交通秩序。很难想象,这些星罗棋布的红绿灯竟是一个不到5人的小团队在建设与维护。这家公司就坐落于来宾高新区的“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不到3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各式各样的灯具以及来洽谈进货的客商挤满了一屋子。该基地负责人阮松涛说:“这家公司进驻之初只是两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经过层层闯关后他们获得了基地给予的创业基金和免费的办公场地和住宿场所,基地还为他们请来专业的指导培训人员,如今这家公司‘破壳而出’,开始产品的批量化生产。”

  “青年创新创业基地”是2015年5月来宾市第一个创新型孵化器,该基地不仅是该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阵地,更是来宾高新区培育各类创业人员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孵化培育各类初创企业的主阵地。

  目前,该基地已孵化16家小微企业,成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8项,申请专利40多项,形成了电子商务、先进制造研发、先进技术研发和应用、文化创意、软件开发5大类孵化产业业态,涌现出了华夏壹号、金丰航空器、北斗卫星导航、揭越科技等一批中小微企业。

  去年下半年,高新区开始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创新体系的建设,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在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的同时,在发明创造、研发体系建设、校企科研合作、推动企业上市、实施“互联网+”行动等方面也取得长足进展,为来宾高新区打造“智慧城区”打下了良好基础。

  同时,来宾高新区2015年集中开展项目“百日攻坚战”行动,实施重点项目55个,总投资额达108亿元,其中列入市层面统筹推进重大项目17个;招商引资工作力求精准对接,2015年共引进项目25个,其中亿元项目7个,总投资额15.35亿元。

  破立结合才能引领发展

  ■来宾微评

  文 质

  来宾高新区的前身是来宾华侨投资管理区,是由负债累累的华侨农场转制而来,原来是分散式小农经济区,工业一片空白,更谈不上高新科技。在“十二五”期间,该区通过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经济发展实现“三级跳”:通过创新农业发展,引导原来的农场职工开展集约化农业,解决了职工的生计问题;通过创新招商模式以商招商,建起了产值过10亿元的工业园区;通过创新管理模式,让高新技术企业在园区内发展壮大。2015年在经济形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实现两位数增长。

  来宾高新区的成功实践证明,只有打破过去的坛坛罐罐,破除体制机制的制约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例如:来宾市旅发委通过创新旅游开发模式,在“桂中旅游洼地”发掘出合山工业旅游、忻城薰衣草、武宣葵花节等品牌,让来宾旅游在广西版图上有了色彩;兴宾区公安局创新社会综治手段,用“微警务”实现“互联网+”时代的警民互动;来宾创新基层文化建设模式,以“小财政”建立的了全国公共文化示范区。一项项可圈可点的成绩,一个个惠及民生的民心工程,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边破边立,在创新中不断完善,在创新中形成模式,最终引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