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空气清新,环境优美,适于居住。图为掩映在绿树丛中的北海主城区。 王宏武/摄
近年来,北海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领跑广西,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曾俊峰 摄
铁山港正式获批口岸开放,为北海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曾俊峰/ 摄
世界最先进的不锈钢五连轧生产线在北海诚德不锈钢公司投产。 李君光/摄
石化产业向下游延伸,图为中石化北海炼化聚丙烯成品仓库。曾俊峰/摄
电子信息产业成为北海首个千亿元产业,总产值已占据广西同行业半壁江山。 李君光/摄
北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内企业员工在进行产品研发。 李君光/摄
北海不断拓宽对外合作渠道,2015年先后开通北海至马来西亚关丹港海上航线,北海至泰国曼谷空中直航航线。图为繁忙的北海港集装箱码头。蒋礼宏/摄
气势恢宏的北海炼化项目已成为北海经济发展的定海神针。 李君光/摄
12月25日上午,被誉为北海电子信息产业“升级版”的中国电子北部湾信息港项目正式开工,世界上最先进、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全连续式不锈钢冷轧生产线在北海诚德不锈钢有限公司正式投产,两项目达产后年产值将突破250亿元。在经济下行声浪逐渐增大的情况下,强势的发展后劲让人对北海不得不再次刮目相看。
而回望这一年,北海依旧以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领跑全区的骄人成绩交出年终答卷。初步统计,2015年北海市有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0亿元、增长11.5%,财政收入142.7亿元、增长12%,固定资产投资927亿元、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70亿元、增长16.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805万元、增长7.7%,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9960元、增长9.7%,继续保持“速度快、质量好、结构优、后劲足”的发展势头。
轻重兼备齐发力 “千亿元产业”新诞生
岁至年末,位于城东的北海三诺智慧产业园内,4000多名产业工人正在紧张的工作着。每天,近1万台联想最新型智能云终端笔记本电脑、3万多台各式音箱,以及一批海尔、宏碁等一批国际知名品牌产品从这里出产走向国内外。落户北海短短2年时间,该公司产值就达100多亿元,占全集团产值80%。
近年来,北海电子信息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一大批国内外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接踵而至,配套产业链不断完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截至12月中旬统计,电子信息制造业完成产值960亿元,增长40%。加之电子信息服务业,今年将在北海诞生首个“千亿元”产业。
有着强劲表现的不只有电子信息。数据显示,2015年,北海电子信息、石油化工、临港新材料产业共完成产值1540亿元、增长22%,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4.5%,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5%。其中,尽管年终因质量升级扩能改造停产检修受到影响,北海石化产业今年仍完成产值256亿元;以诚德公司为核心的临港新材料产业,产值历史性地突破320亿元、增长55%。
在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方面,该市今年预计接待国内游客1999万人次、增长12.9%。开通首条国际航线的北海机场旅客吞吐量提前29天突破百万人次、增长10.4%。一向被人认为市场“偏冷”的北海火车站日开行动车达24对,比上年增加15对,成为广西最忙的火车站之一;在现代农业发展方面,2015年,北海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57亿元、增长2.5%。4个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创建工作取得突破,带动了增产增收。“双高”糖料蔗基地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甘蔗良种化实现全覆盖,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45万亩,完成水利固定资产投资11亿元,在全区率先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建成标准化海堤7.93公里,全面实施33个中央预算内饮水安全项目,新增解决农村12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项目建设持续给力 民生投入不断加强
项目建设是引擎、是载体、是支撑。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已成为北海实现跨越发展制胜法宝。
2015年以来,北海按照“定人员、定职责、定时间、定进度”的四定办法,实施重点项目281个,完成投资151.4亿元。广西三诺智慧产业园联想智能云终端笔记本电脑正式下线,中电北部湾信息港、慧科电子科技产业园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朗科国际存储产业园二期完成主体工程,林纸一体化项目总体施工进度达到84.7%,神华国投广投北海能源基地加快建设,北海500千伏变电站工程开工建设。东盟国际商贸城、红星美凯龙项目完成主体工程,万达国际广场项目开工建设,电子商务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2.5亿元、增长9%。
产业项目增强了北海经济发展的后劲,而大力推进的民生项目则让老百姓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2015年,北海市大力提升城市功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城市发展呈现新面貌。一批群众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被解决,北海建成了首座立交桥,打通了断头路,主干路网畅通水平显著提升;完成小街小巷改造100条、市区道路人行道维修整治32条,“出行难”问题进一步改善;城市内涝点从整治前的96个减少至11个,新建成污水管网157.6公里,完成排污截污12个,建成红坎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及污泥深度处理项目、大冠沙污水处理厂、涠洲岛污水处理厂和6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城市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投入财政资金8000万元推进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让美丽广西生态乡村建设活动让更多人受益;开工建设义务教育学校7所、学前教育学校8所,义务教育学校接受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4.7703万人,累计建成村级公共服务中心193个,覆盖全市一般以上的行政村。
在社会保障上,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5570套(户),基本建成5909套,3038套已分配入住。新农合参合人数达到119.73万人,保障水平持续提高。通过精准识别、精准扶贫,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3.82万人,39个贫困村整存推进扶贫开发全部达标,完成水库移民新村建设工程59个,全面完成“十二五”扶贫开发任务。
“一带一路”新征程 开放合作谱新篇
开放与北海有着不解之缘。早在2000多年前,北海就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始发港,开启了中国前往东南亚、西亚的海上贸易通道;1876年,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把北海辟为通商口岸;1984年,北海列为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14个沿海城市之一,成为广西乃至西南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2008年,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北海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随着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广西“加快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的战略定位,给北海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2015年,期盼已久的铁山港口岸开放成为现实,北海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北海出口加工区B区首批项目正式投产,北海国家(海洋)农业科技园区暨北海海洋产业科技园开工建设,签约入园机构达到17家,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北海基地正式揭牌。科技孵化器总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建成国家级孵化器2个、高新技术企业达27家。新增自治区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2家。开放合作平台不断扩大。而在对外交往方面,截至目前,北海市先后有17个企业到越南、柬埔寨、老挝等东盟国家投资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农产品进出口等,投资总额过1亿美元,占历年来北海市对外投资项目数的近6成。
今年以来,北海喜事不断:我国沿海铁路重要组成部分的合浦至湛江铁路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征地搬迁工作启动,其中广西段于12月22日正式开工;中石化铁路专用线全线贯通,兰海高速公路北海段改建工程完成,贵港至合浦高速公路、广西滨海公路山口支线顺利推进,铁山港5-6号泊位、石头埠作业区水工工程基本建成,铁山港航道二期扩建工程开工建设,龙港新区规划建设全面提速,龙腾路、榄根路、榄根作业区起步码头工程动工建设,为北海东引西联搭建更便捷的通道。
而在区域合作方面,不断取得突破:湛江-北海粤桂北部湾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全面启动,北海贵阳港正式挂牌。试行泛珠三角区域检验检疫通关一体化,企业异地通关由两天缩短至10分钟。推进加工贸易“三年倍增计划”,加工贸易进出口额增长37%,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1.8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亿美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60亿元。(曾俊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