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梧州市全力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综述

现代立体交通网络日臻完善

  看公路——梧州至南宁、广州、桂林等两广重点城市形成了三小时经济圈;

  说铁路——南广城际铁路全线开通,梧州正式纳入两广省会城市两小时高铁经济圈;

  望苍穹——梧州、贵阳、重庆、福州航线开通,密切了梧州与西南和东部地区的经贸往来。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更事关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十二五”期间,市委、市政府立足地处“三圈一带”(珠三角经济圈、北部湾经济圈、大西南经济圈和珠江—西江经济带)的区位优势,深入贯彻落实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自治区“双核驱动”战略,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优先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加快打造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引领加快建成西江黄金水道上向东开放的龙头城市。预计到“十二五”末,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30亿元,高速公路里程275公里、铁路通车里程242公里。

  “一环七射三连线”体系建成

  近年来,我市积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对接,进一步科学规划,形成了“一环七射三连线”(“一环”即绕城线环城高速,七射分别是北向的包茂线桂梧高速公路、梧柳高速、梧贵高速、岑梧高速、广梧高速南线苍郁段、广梧高速公路北线环城省际通道、信都至梧州高速公路,三连线即岑兴高速至岑罗高速、荔浦至铁山港高速公路梧州段、贺州至巴马高速公路梧州段)的高速公路路网体系。

  2013年12月底,大西南经广西通向珠三角的主要走廊,也是广州通往南宁最便捷的高速通道岑罗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标志着又一条连接两广的便捷高速公路在我市建成。这一高速公路建成,极大缓解了以往广昆高速梧州段特别是苍郁段的车辆通行压力。据有关统计,2014年春节期间,苍郁高速公路的车流量比上年同期减少约六成。

  2014年5月,梧州至贵港高速公路通车,结束了藤县没有高速公路直接连通的历史,更夯实了珠江—西江经济带沿江的交通基础设施。

  目前,梧柳高速按照施工计划,加快推进,预计2017年建成通车;包茂高速公路岑水段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预计明年通车;环城高速公路已全线开工建设,其控制性工程西江特大桥已基本完成水下桥墩工程;环城高速公路省际通道已开展土方和隧道工程,预计明年建成;荔浦至玉林高速公路已基本完成前期工作,近期将开工建设;信都至梧州、贺州至巴马两条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已经开展。

  此外,我市还统筹推进城乡、县乡公路交通建设,主骨架到主城区、产业园区、商贸集散地的路网建设逐步深入推进,进一步扩大辐射地区。321国道龙圩至藤县二改一工程、省道323倒水至太平段、县道187龙圩区新地至藤县段完成改造,国道207东绕城工程加快推进,极大地缩短了县与县、各工业园区之间的距离,加强了彼此的往来,有效促进产业互补合作,形成相互依存、资源互补的产业园区。

  随着“一环七射三连线”高速公路路网体系和城乡公路的不断完善,我市对外交通条件进一步提升,全市的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高速公路作为重要的运输方式,并与我市的产业、工业园区、港口码头等相衔接,必将加速促进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韦坚表示。

  城际铁路公交化出行效率提升

  南广铁路是《国家铁路中长期规划》和《国家铁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连接南广的交通大动脉、快速通道,全线577.1公里,其中梧州境内89公里,设梧州南、藤县两个车站。南广铁路于2014年年底全线开通运营,引领梧州进入“高铁时代”,形成到广州、南宁两省区省会城市的两小时经济圈,极大方便群众出行以及城市品位提升,进一步提高了我市的交通战略地位。

  到南宁两个小时、到广州一个多小时、到深圳约两个小时……这样安全、高效、便捷的动车,已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日发送旅客4000人次、国庆黄金周日最高发送旅客12000人次,这是来自南广铁路梧州南站的统计数字。

  南广铁路是我市继2009年9月迎来首条铁路开通运营后,又一条高等级铁路开通运营,与完善的高速公路路网一起改善了梧州对外的交通联系。

  如今,每天有70多趟“子弹头”穿梭于南广铁路,承担着两广重要的客运通道。(下转第二版)

  同时,我市还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对接,加快推进赤水港进港专用铁路建设,继续推进柳肇铁路柳州至梧州段的前期工作和岑罗铁路复工等工作。

  水运码头布局优化效益初显

  “西江通五省、总汇在梧州”,坐拥西江黄金水道,是梧州最大的自然优势,也是交通优势。近年来,我市坚持港口码头与产业、工业、商贸物流园区之间的相互支撑,以长洲水利枢纽为节点,进一步科学规划坝上、坝下港口码头布局和建设。

  “水运资源是梧州重要的自然交通资源,并将随着西江两岸产业的发展壮大而不断显现其重要的意义。”梧州市越新赤水码头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勇很有信心地说,梧州港赤水作业圩试运营以来,有效吸引了煤炭、玉米、石粉、玉米等大宗商品向码头集聚,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沿江产业和园区的物流环境,促进了地方产业的发展。据统计,该码头月均集装箱的吞吐量达7000标准箱。

  与此同时,我市进一步完善坝下港口码头建设。目前,坝下的李家庄码头三期、紫金村码头一期、中储粮码头已基本建成,并进入试运营阶段。长洲水利枢纽三四线船闸实现通航、桂江大利口码头一期工程1#和2#泊位基本建成。此外,桂江航道整治工程莲花大桥至桂江河口段已完成,桂江航道莲花大桥至平乐段、西江航道贵港至梧州3000吨级航道整治等工程的前期工作已统筹推进。

  据有关统计,截至2014年,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达3142吨,比2008年增长362%,占广西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的28%;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3.8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1.89%,有效巩固了广西内河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第一大港地位。预计到“十二五”期末,梧州港将形成5000吨的吞吐能力。

  此外,我市还积极推进西江机场迁建工程, 努力打造桂东南民用客运支线机场、广西桂东南航空货运及快件集散骨干机场。继续联合桂林、柳州、南宁、广州、深圳等地机场,推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更好地服务周边区域的发展。目前,梧州机场已开通梧州至贵阳、重庆、福州、义乌等地航线,缩短普通群众与东部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距离。

  随着“十三五”重大交通项目的实施,我市的公路、 铁路、水运、航空等现代立体交通网络将进一步完善,更好地促进建成西江黄金水道上向东开放的龙头城市、服务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