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最新的城市版图,梧州以东的省界线如今被誉为区域合作的“黄金线”——这正是梧州、肇庆共建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所在,也是珠江-西江经济带的核心区所在。
去年10月13日,广东广西两省(区)政府在广州正式签署《广东广西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联席会议制度》《两广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实施共同行动计划》《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建设实施方案》,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大幕开启。次日,试验区在广东封开县和梧州市万秀区交界处大园桥旁正式联合启动,广东肇庆市和梧州市两市市长共同签署《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开发建设两市政府合作协议》。
一年来,粤桂人在“敢于创新、甘于拼搏、善于协同”的“粤桂精神”指引下,粤桂特区开发建设迸发出惊人的“粤桂速度”,以跃然崛起之势凸显在区域经济发展的版图上。
敢于创新:勇担先锋使命“闯出一条新路”
30年前,广东闯出了一条改革开放的路子,那是一篇篇“破”与“立”的巨作。
如今,试验区勇担创新先锋使命,打破行政区划壁垒,成为促进珠江-西江经济带腾跃发展的强大引擎,再次奏响改革发展的精彩华章。
在梧州市东出口附近与肇庆接壤的思扶村,一栋挂有“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管委会”牌子的大楼引人注目。4月初,梧州、肇庆两市管委会实现合署办公,统一管理机构、统一开发、统一招商、权益的对等分配四块内容。“试验区属梧州的企业有110家,肇庆的有55家,一共是165家。权益对等分配,即如果按统一数字来讲,双方是各分80多家,税收统一加在一起后再按照各自的情况对分。”试验区管委会主任徐文伟说。
改革创新就是要打破常规,突破体制藩篱,以改革红利激活区位潜力。主修国际贸易的博士刘兵权,3个月前从长沙一所大学“投奔”试验区,担任试验区管委会主任助理,主抓试验区机制体制创新等工作。在他看来,试验区一直在不断探索金融改革创新,以吸引粤港澳雄厚资本注入,目前练就三招:
第一招:试验区股权交易中心与广东高新区以及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合作,这是“草船借箭”。试验区股权交易中心好比是“草”,广东高新区以及前海股权交易中心就是“船”,大量粤港澳资本则是“箭”。梧州茂圣茶厂为第一家在广东高新区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成功交易的试验区企业,获得3050万元战略投资。
第二招:试验区成为粤港澳资金入桂桥头堡,可谓“广西金融前海”。试验区推动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与广东分行达成协议,实行异地同行监管创新模式,银行贷款打破行政藩篱更为市场化,为试验区企业从粤港澳融资提供创新通道。
第三招:创新出口退税,试验区成为吸引珠三角企业超强磁场。中国农业银行试验区分行创新出口退税垫付业务,审验企业出口单据完备,即可为其垫付出口退税资金,退税周期缩短至3个月以内,极大地释放企业现金流。
在机制创新方面:一是梧州市委、市政府采取联席会议制,及时协调解决问题;二是实行委员制,梧州市委派出坚强得力的委员,使粤桂特区与部门形成合力,推动部门机制创新;三是党建先行,创新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不仅如此,试验区正在发展平台建设、省际合作机制、投融资创新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敢于拼搏:“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去工地的路上”
时至深秋,试验区内机械轰鸣,处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一年前的荒山野地变了模样,取而代之的是平坦笔直的道路、拔地而起的厂房。
10月12日上午,在江南片区大户安置房基础建设现场,该片区工程建设部部长黄立堂正在指挥施工。“今年7月从珠海来到试验区,几乎天天与工地上打交道,‘白领’成了‘灰领’。”黄立堂打趣地说,看着一幢幢厂房拔地而起,挺自豪的。
与扬尘而起的工地不同,坐在记者眼前的陈卓研,是位个头不高的90后,一年前从一家私企报关员变成试验区的一名招商员。“我经历过最难攻关的就是粤创裸眼3D项目。”陈卓研说,当初企业负责人对来试验区投资有疑虑。怎么办?陈卓研和她的同事三番五次到该企业深圳总部,一次次介绍试验区发展规划和政务环境等,终于用真诚和热情打动企业家。目前,该项目规划设计、土地平整等已完成,将于下月开工建设。
这一年来,正是在“粤桂精神”感召下,一些知名企业已瞄准试验区商机率先行动,纷纷“抢滩登陆”,以期在这个“政策洼地”喝到“头啖汤”、分得“一杯羹”——
比亚迪新能源、微软(中国)公司等知名企业已在试验区“安营扎寨”;
粤桂合作企业总部基地渐露端倪,国光、丰歌等企业纷纷把总部基地迁入试验区;
出现了“反虹吸效应”,粤创、丰歌等企业在珠三角还有生产基地,在试验区的工厂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订单交易就已经在注册地试验区进行,其中丰歌、粤创电子等4家企业创汇高达2200多万美元。
善于协同:凝心聚力刷新一个个“粤桂速度”
试验区入驻企业达165家,今年新注册就多达41家。1-9月,试验区工业总产值达128.59亿元,同比增长25.8%;固定资产40.09亿元,同比增长54.3%。透过这一组组喜人的经济数据背后,是试验区管委会与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的结晶。
项目落地,首先要保障土地。国光电子产业园、航天北斗超电容等项目用地迫在眉睫。“成立‘民生工作组’,组织民社保等部门,协调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困难。”万秀区龙湖镇党委书记张国辉说,仅江南片区今年完成征地3000多亩。国光电子产业园地块已完成国光项目一期征地任务,650亩土地已完成平整,即将开始厂房建设。
在征地过程中,以人为本、换位思考是工作组人员的法宝。“像对亲人一样对待被征迁户。”郭沛初是社学片区征地二组负责人,参与征地工作近4年了。“村民们不理解,我们仔细倾听他们的合理诉求,慢慢跟他们讲解政策,多数能获得理解。”郭沛初说。
试验区有一个公众的微信群,每天从早晨6时到次日凌晨,几乎每隔1分钟就有新的信息刷屏,大家在群上除了及时交流工作经验、通报工作进展,还分享大量相互激励的“心灵鸡汤”,而这种抱团作战的例子在试验区不胜枚举。该市住建、国土、林业、环保、招投标办等部门,对试验区提出的事项都快办、速办、特办,以“一盘棋”发展的全局发展观考虑问题,协同推动试验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