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柳州小杂果产业带来的新气象:水果“新丁”钱景”看好

  融安县东起乡崖脚村铜板屯群众种植山楂致富。 

  除了柑橘、葡萄等大宗水果外,柳州还有没有更多的本地特色水果可供市民选择?这可以从我市近年来大力发展的小杂果产业中找到答案。原来,小杂果是近年来兴起的以新品种、新技术、特种种植等先进理念为主的水果产业发展模式。目前,我市已经发展了十多个品种的小杂果种植,面积有20多万亩,年产量达15万吨。

  市场“新丁”前景看好

  相对于大宗水果,小杂果有见效快、产品附加值高的优势。

  现在我市小杂果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发展态势,不少小杂果供应期延长,质量提升较快,成为色彩斑斓水果市场的新成员,销量日益增长。

  近日,记者来到柳江县百朋镇分龙村马桥屯,看到该屯大面积种植着百香果。村民姚韦汉说:“村里合作社在镇政府的指导下,与企业签订了多年的收购协议,种出来的百香果有企业无限量收购,每公斤收购价格在3元左右,每亩地除去成本后可盈利2000元左右。百香果从最初种植开始3 个月便会结果,头次摘果后同株还可继续结果,平均每隔60至70天可再次采摘,结果率十分高。”分龙村村委副主任韦必绸说,马桥屯是该村百香果的种植试点区域,从2013年年底引入项目、2014年正式种植以来,6个农户的种植面积在13公顷左右,去年已带来明显的收益,参与农户的收入对比2013年已增长了万元以上。百朋镇副镇长韦志勇介绍,应县农业部门的要求试种收益高、成本低、风险小的百香果新项目后,去年镇政府多次组织农民学习百香果种植技术,并请专家在田间地头现场教授。目前全镇百香果种植正在开展,种植面积已达373公顷左右,参与试种的农民收入比起传统种植项目的农民收入增收明显。 

  因地制宜增效增收

  由于地域、气候等因素的限制,在我市的一些乡村不适合发展大宗水果产业。许多杂果却具有耐干旱、耐瘠薄的特点,适合我市大部分地区栽种,同时也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融安县东起乡崖脚村铜板屯曾经几乎是一个空巢屯,随着村民龙飞任、龙革熊等人回乡创业,在屯里的山上种起了近千亩的李树和梨树,既能收获果实,又吸引游客前来赏花。随后,村民们又种了桃树、山野葡萄、蓝莓等,2009年屯里人均年收入在5000元左右,通过农家乐、土特产品销售等新项目的带动,目前该屯人均年收入已达到3万元左右,一些村民还购置了小汽车。融安县东起乡人大主席周东甜说,乡政府从铜板屯开设合作社开始,便予以政策和技术上的支持,派技术人员配合合作社因地制宜,种植山野葡萄和蓝莓等新项目,在传统种植李树和梨树的基础上往更高层次的种植方向发展。

  鹿寨县导江乡导江村广吾屯村民黄达龙2007年回乡创业,自己开发研究山楂种植,8年间育出五个质优的山楂品种,共种植约120亩,每亩约有50棵至70棵,每棵可收获果实在50公斤至75公斤左右,亩产最高可达2500多公斤,收购价格在每公斤4元至6元,目前已有不少厂商前来收购,收入可观。鹿寨县导江乡乡长秦春发说,看到黄达龙的山楂有奔头,2013年以来,乡里已在长垌村龙母屯展开了600亩的种植试点,今年也已全面结果,将在10月丰收。秦春发表示,明年将根据市场的动向,进一步推广山楂种植,计划新增种植面积5000亩,并建设育苗基地,然后聘请黄达龙指导其他农民种植,最终引导农民通过这样的特色种植走上“致富路”。

  打造品牌赢得市场

  “部分大宗水果产量已经趋于稳定,今后的主要任务是提高质量,数量不宜再大幅增加。因此,在今后的8年至10年,小杂果市场前景将持续看好。”市水果生产办公室有关负责人说,今后发展小杂果产业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并采用优良品种和科学的栽培技术,提高杂果品质,发展新、奇、珍、稀杂果,满足消费 者多样化的需求。

  柳江县青花梨主产区里高镇保仁村甘社屯,大力推进青花梨种植,采用套袋种植技术,进一步保障了果品的质量,使成品果颜色好看、很有卖相,平均每亩收入超过一万元。

  市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说,虽然当前小杂果产业前景看好,但在种植过程中,还是要注意突出“小快灵”,不要盲目引种,不要一哄而上。要善于分析同类水果中不同品种的销售走向,抓住优质新品和销售较为活跃的品种。

  还要把握不同小杂果的市场周期,从消费总趋势中抓住机遇积极营销,分析小杂果市场销售的微妙变化,从中把握商机,形成营销的具体策略,同时把握品牌经营的主动权,以品牌赢得市场。

  记者兰天张威报道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