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创新助力广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阅读提要:

  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区的金融需求和金融服务逐步升级。与此同时,随着沿边金改的深入推进,创新金融政策、产品和服务纷纷落地广西,为广西实体经济健康发展,以及提高广西对外开放合作水平提供了强大金融动力。

  1 跨境金融助力企业“走出去”

  作为一家年销售收入逾100亿元,海外业务遍布北美、欧洲、中东、亚太等地区的广西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遭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柳工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入了重点资源,经销商总数超过70家,“一带一路”区域销售收入占公司出口总收入将近60%。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随着业务量的提升,柳工有效管理全球销售公司资金的难度也不断增大。

  2014年,国家关于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的政策在全国推广,中行广西分行及时向柳工提供政策解读,并积极向国家外汇管理局广西分局为柳工争取试点企业资格,柳工的烦恼终于迎刃而解。

  2014年12月,柳工成为广西第一家获得开展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资格的试点企业。中行广西分行为柳工开立了全球外汇资金集中账户,并依托这一平台,为柳工办理了海外直待、内保外贷、协议融资等贸易融资产品。今年5月,经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同意,柳工取得开展跨国公司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资格,打响了全区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的头炮。

  “在银行的帮助下,我们优化境内外各成员公司的资金配置、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走出去的信心更足了。”柳工有关人士说。

  在沿边金改深入推进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背景下,今年我区跨境金融创新频频出新招。先行先试的金融政策为我区企业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进行跨境资金运作带来了不少红利。

  对于外资企业意愿结汇政策在广西的落实,广西中马钦州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总裁高涌桎赞不绝口:“过去外汇资本金打进来后马方企业要直接提款转换成人民币,去年广西实施意愿结汇政策后,马方企业可以根据汇率变化选择结汇的时间,既方便灵活,又为外资企业规避汇率风险。”

  据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统计,今年1-8月,全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106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5%,经常项下的跨境人民币结算金额在西部十二省区、八个边境省区长期保持第一;至2015年8月底,广西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已有13家企业从新加坡、泰国等境外银行融入资金,贷款签约项目19个,签约合同金额55亿元,提款金额46亿元。

  “近年来,我区通过开展跨国公司资金池试点以及资本金意愿结汇改革试点,大力支持企业海外募集资金等,推动跨境资金划汇成本降低了80%左右,有效节约了企业的换汇成本和时间成本。”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说。

  2 银行牵线中小企业跨国联姻

  9月19日,一场规模盛大的中国-东盟中小企业跨境投资与贸易洽谈会在南宁举行。在这场由中国银行与自治区政府联手主办的“撮合大会”上,近500家怀揣“出国梦”的国内外中小企业主们,兴致勃勃进行了集体“相亲”。广西环江丰林人造板有限公司是众多与境外企业配对成功的幸运儿之一。

  在当天的洽谈会上,主要生产中高密度纤维板的广西环江丰林人造板有限公司与马来西亚家具企业大溪公司正式签署了合作协议。而在数月以前,两家远隔万里的公司还并不相识,牵线的“媒人”正是中国银行。

  “我当时把一些融资的想法和需求跟中行河池分行的工作人员沟通。他们通过中行的跨境撮合平台逐级上报材料并发往海外,在一个月内就为我们牵上了线,促进了我们今天的合作。”广西环江丰林人造板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庆告诉记者,过去公司生产的中高密度纤维板只在广东及西南地区销售,他也想过要将销售范围扩大到海外,但苦于没有渠道和产品升级困难一直未能如愿。

  按照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出资设立生产线,马来西亚大溪公司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广西环江丰林公司提供厂房和丰富的原材料,以及便利的物流运输,合作生产高光面板销往欧洲和澳大利亚。

  “我一直以为银行的业务就是存款和贷款,想不到还有这个服务,这样的创新对企业来说太需要了!”韩庆说,新生产线的产能是180万张高光面板,一年内即可以投产,每张面板的价格是原来产品的5-6倍,产值预计能达到12亿元左右,是目前的两倍,税收预计增加四五千万元。

  面对“一带一路”的历史机遇,以及传统信贷规模增长的制约,多家大型银行充分发挥集团强大的资金、品牌、渠道,开发出丰富多样的金融产品,加大对“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为区域基础设施建设、跨国产业园区建设和广西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可持续的金融支持。

  据中行广西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需求不平衡、信息不对称、没有全球性专业服务机构,是阻碍中小企业跨境合作的重要因素。中国银行创新开展“中银全球中小企业跨境投资撮合服务”,正是借助中国银行全球化网络机构的优势,为全球中小企业投资合作与交流而搭建的信息化平台,是中国银行积极践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实现全球中小企业互联互通,合作共赢。

  3 新兴投融资方式引来金融活水

  “去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实施后,我区政府性融资模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政府性融资增长乏力,银行信贷规模限制,创新投融资方式引入金融活水刻不容缓。”我区一位金融业人士指出。

  在此背景下,产业投资基金等新兴投融资模式在我区应运而生。银行业金融机构纷纷聚焦广西,通过产业基金的形式加进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布局。

  继2014年12月30日,我区设立首支产业基金后,今年9月建设银行与自治区政府共同发起设立五大发展基金,将为我区带来约700亿元的金融支持。

  9月23日,建设银行与自治区政府联合发起广西丝路产业基金、珠江-西江产业发展基金、广西公共基础设施PPP产业基金和广西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基金等四只丝路主题产业发展系列基金。基金总规模约500亿元人民币,重点投向城镇化建设、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土地一级开发和产业类投资等等。

  建行广西分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推进离不开政府、金融机构、社会资本、企业的广泛参与和紧密配合。广西得益于多层叠加的政策利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一大批重大项目正在加紧推进,亟需通过加大金融创新力度提供支持。

  目前,我区各级政府也正在积极探索政府资金市场化模式。此次建设银行与自治区政府发起四只丝路主题产业发展系列基金,正是该行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创新投资方式的一次重要探索,也是政府资金、银行资金、实业资金的一次深度融合。

  除四只产业基金外,在9月19日召开的第七届中国-东盟金融合作与发展领袖论坛上,广西自治区金融办、中国建设银行广西分行、建银国际(中国)有限公司、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代表共同签署了《广西北部湾人民币国际投贷基金合作框架协议》,广西本土首只跨境人民币基金在广西的组建取得重大进展。基金设立后,将对广西企业“走出去”过程中拓宽融资渠道、减少兑换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

  今年,我区还计划设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通过参股和设立各类股权投资基金(子基金)等方式带动社会资本及金融资本投资,支持全区经济发展。

  4 国际金融服务助推“一带一路”建设

  “广西具有连接中国西南、华南、中南以及东盟和南亚大市场的沿边区位优势,在建设‘一带一路’中应有更大作为。”人民银行南宁中心支行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区将充分利用沿边区位优势,在已有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经常项下的人民币跨境使用和人民币资本输出,积极支持企业利用境内外两个市场,进一步促进和便利企业跨境投资资金运作。争取开展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试点,鼓励境内机构使用人民币对外贷款和投资;拓展人民币跨境投融资业务,扩大广西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试点的地域范围,鼓励企业到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开展境内外联动人民币融资产品创新,支持跨国企业集团开展跨境人民币资金集中运营业务。发展广西银行间区域外汇交易市场,按照“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原则,吸纳更多的东盟、南亚国家货币进入交易。

  开拓适应国际市场的金融产品,增强金融服务能力,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保障。广西各金融机构应适应“一带一路”国家对广西出口结构带来的变化,有针对性地开发贸易融资等相关产品,创新支付工具和方式;探索创新信贷模式,大力发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盘活存量资金;积极引导企业运用市政项目收益票据、并购债等创新产品进行融资,开发具有广西特色的产品,为企业提供更多的直接融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