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衡利弊后 生态最大头——防城港市将逐步淘汰速生桉

  权衡利弊后 生态最大头

  ——防城港市将逐步淘汰速生桉

  前些年,记者跟随市环保部门到上思的一个乡村采访,村民告诉记者:“以前没有种桉树之前,我们村雨水充沛,人畜饮水不成问题。自从村里大量种植速生桉后,干旱就比较严重了,连常年出水的一眼泉水都断流干涸了。”

  媒体上也有专家列数桉树诸多“罪状”的新闻,前些时间还在微信朋友圈不断传播,有些地方甚至对速生桉说“不”。那么我市的速生桉发展现状如何?今后将如何发展呢?日前,记者就此到相关部门进行了采访。

  据市林业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是从1996年开始引种桉树的。由于防城港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非常适宜桉树生长,近十几年来桉树速丰林发展迅速,2000年至2008年间,全市年均桉树造林近10万亩。在我市,除了群众种植外,印尼的金光、芬兰的斯道拉恩索和区内的七坡林场、高峰集团等一批造林企业先后落户,掀起了营造桉树速丰林的热潮。目前,桉树已成为防城港市商品林区的主要用材树种,全市桉树速丰林面积达97.79万亩,占全市林业用地的15.7%。

  此前,市人大农业和农村委对我市桉树的发展情况做了一次调研。调研报告指出,我市发展速生桉有利有弊,利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缓解了木材供需矛盾,减轻了天然林保护压力。桉树种植前,我市木材供应以松木、杉木为主,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相当部分天然林被当作用材林采伐,影响了生态环境。由于桉树具有生长快、产量高、轮伐期短等优势,大幅提高了我市木材产量,有效缓解了木材供需矛盾。去年,全市桉树采伐积蓄量101.2万立方米,占木材采伐蓄积总量的88.1%,占有林地18.3%的桉树生产了全市88.12%的木材量,最大程度保护了天然林。

  ——提高了林业生产经营水平,壮大了林业经济。随着金光集团、七坡林场等一批造林企业先后落户我市,提高了林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丰富的桉树人工林资源促进了木材加工企业不断提高竞争力和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拉动整个林业经济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全市林业总产量由2000年的41.5亿元增加到去年的155.3亿元,以桉树为主要原料的木材加工企业发展到460家,产值由2000年的6.3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48.5亿元。

  然而,大面积种植桉树也对我市的生态环境产生了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树种单一,生物多样性降低,导致区域性生态脆弱。当前,我市桉树人工林树种单一,全市桉树林纯林面积几乎达到100%,而且大面积连片,一些造林企业和大户种植面积动辄发展到上千亩、上万亩。由于局部地域树种过于单一,而且种植过程中采取了炼山,使原生植被物种丧失,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脆弱,灾害风险增大。2008年以来,我市部分桉树林区先后发生多起青枯病、焦枯病和桉小卷蛾等病虫害,其中2009年桉树病虫害面积达到1.7万亩,生态脆弱的危害性进一步凸显。

  ——营林方式不够科学,造林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挖带或全垦的整地方式,短期轮伐和桉树成林前,土地大面积裸露暴晒,使地表湿度降低,植被涵养水源能力下降,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在水库周边种植桉树出现的情况更为明显。近年来每逢大雨暴雨,上思县那板水库和凤凰水库集雨区内雨水急骤,水库水位上涨过快,对水库运行带来安全隐患。平时,水质浑浊时间延长,有时浑浊期长达7~8个月。造成面源污染。大量使用农药、肥料、除草剂,其残留经雨水冲刷流入引用水源,污染环境,影响人畜饮水安全。造成土壤地力下降。桉树的大面积连片、整株砍伐,以及不合理的整地方式,导致土壤养分过度消耗和流失,土壤地力下降。

  ——规划布局不够合理,无序种植现象突出,毁林占地现象十分突出。在利益驱使下,一些种植户擅自毁林造林,盲目种植,影响森林生态功能发挥。目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种植桉树约13.53万亩,在公益林种植桉树约1000亩。造林地选择不够科学,有的地方在海拔过高、坡度过陡和沿海台风影响等区域种植桉树,导致生长不良或受灾严重。如2014年,我市遭到“威马逊”、“海鸥”两次强台风袭击,导致 17.44万亩桉树受损,经济损失达5.6亿多元。

  基于以上原因,在前不久召开的市五届人大常委会第26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市人大常委会关于修复生态系统科学发展速生桉的决议。决议表示,我市将逐步减少速生桉的种植面积,以及用别的树种代替速生桉,逐渐淘汰速生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