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推进农村道路建设纪实:“银线”“金边”织美景

  初夏的北海,广袤的乡村被清晨第一缕阳光撩拨得生机盎然:一条条道路干支相连、村村相通、交织成网,一辆辆大货车、小轿车、摩托车满载着农民丰收的喜悦来往如梭,勾勒出一幅幅农村的繁华美景。

  昔日出行观天色,今朝“玉带”穿村过。走水泥“玉带”、观乡村美景、尝家乡小吃……从美国返铁山港区祭祖的侨胞陆家兴感叹:“老家如今大变样,乡村万千气象新!”

  1 千里畅通 村色醉人

  驱车于北海500多公里的海岸线,“凭窗观海阴晴色,把盏听潮涨落声”的景色美得令人心醉。然而,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全市农村路网起点低、路况差一直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村是镶着“金边”的“抹布”——百姓将如画的海岸美景比作“金边”,将乡村落后的交通状况调侃为“抹布”。

  “群众盼修路、盼小康的期望,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北海市党委、政府在2010年启动“北海三年跨越发展工程”后,并于2011年初实施千里乡村公路畅通工程的,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步伐,努力形成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让农村居民共享发展成果。

  为破解资金困局,北海市努力探索“小财政”支撑“大民生”的新路子。采取发动受益群众筹集一点、财政部门补助一点、社会贤达捐赠一点、涉农项目拼盘一点的“四个一点”筹资方式。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3年底仅全市交通部门累计投入5.3亿元,修建了通达500多个行政村、自然村的1018公里水泥路,惠及全市60%以上的农村人口。目前,北海在广西实现“三个第一”——第一个在全区实现100%的行政村通硬化公路;第一个使全市农村沥青水泥路等硬化公路突破1500公里;农村管护公路硬化率66.88%,排名全区第一。

  如今,北海自然村(屯)道路建设方兴未艾:挖掘机挥舞着铁臂挖土填方,运输车辆满载着筑路土石来回穿梭,筑路工人正进行路基和挡土墙建设……

  北海市提前完成了国家行政村道路建设项目后,自然村屯道路建设面临的资金缺口问题如何破解?

  “实施‘一事一议’、‘乡村道路大会战’等项目是解决村级建设资金不足的有效办法。”合浦县乡村办负责人说。今年合浦县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中央和自治区下达项目资金1479万元,县级配套资金493万元。截至今年4月30日,仅合浦县就审批实施建设村级道路项目82个,共61.27公里。村民自筹资金272万元。

  2 路通业兴 脱贫致富

  从北铁公路沿线到铁路两旁,从南流江畔到百里银滩,农村水泥路穿过郁郁青葱的村庄,就像条条“银线”,与“金边”纵横交汇,编织着新美景。

  “以前村路窄,村民种什么都小打小闹小规模,现在路宽了村里的农产品当天收当天运,今年村里豇豆、辣椒、四季豆的种植规模扩大了差不多一倍。”位于南流江畔的合浦县石湾镇汉水村村支书唐德昌将豇豆装车时喜不自禁。

  “修通一条村路,搞活一带流通,繁荣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北海市在推进乡村道路建设中,坚持把道路建设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将道路向水产养殖基地、现代农业基地、旅游景区、农林厂延伸,形成了“产业跟着公路走,公路促进产业活,产业推动农民富”的发展大趋势。

  从北海至铁山港区一级公路拐入宁海村委水流崩村,美景一路入眼帘,金品东盟百花园、丰岛菊花出口基地、平新村休闲示范项目、八一村大棚果疏种植项目等农业产业基地一派姹紫嫣红、芳香诱人。

  在村级道路建设春雨的滋润下,银海区果蔬产业(核心)示范区、罗汉松种植(核心)示范区,合浦县豇豆(核心)示范区、夏橙种植(核心)示范区等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丰收时节,在银海区果蔬产业(核心)示范区的辣椒和哈密瓜等农产品刚装框,就被北京、济南、上海等城市的客商抢购一空。在蔬果飘香的合浦豇豆种植(核心)示范区,今年豇豆收购价达3元至6元/公斤。“单靠种的10亩豇豆,我今年收入就接近10万元。”在田间作业的石湾镇汉水村农民孙仰智喜笑颜开。

  而由乡村道路串起的乡村农家乐、城乡探亲旅游等为特色的“海事”旅游活动,吸引了大批游客,推高了全市旅游业发展势头。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1771万人次,增长16.4%;国内旅游收入增长26.1%。

  3 农民主导 村容一新

  夏日,走进合浦县廉州镇廉北下村,“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的亮丽景观扑面而来,晨光中村的“妈妈清洁队员”早早就在村道上打扫卫生。

  “下雨排水,晴天保洁,平常管护,要让大家走上干净平整的道路。”“妈妈清洁队”队长梁世群说。

  建立“县道县管、乡道镇管、村道村管”的管养体系,走专业养护机构和群众养护“专群结合”的农村公路联合养护的路子,让得实惠的农民在村道建设中唱主角,是北海市乡村道路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的有益探索。

  “水泥路进村入户,改变的不仅是村民的出行,更是村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现在,村民主动护路的意识强了,在路边跳舞的人也越来越多。”廉州镇党委书记庞富国说。

  如今,在北海纵横交错的村道上,文化广场像一串串珍珠一样镶嵌在道路一侧。入夜,广场上各式各样活动撩人心弦,一派和谐的美好景象。“没有文化广场以前,村民最大的娱乐就是打麻将、看电视,现在都来唱歌跳舞、健身锻炼,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家庭纠纷也明显减少了。”银海区银滩镇南万村农民杨飞深有感触。

  修路致富 更兼造景

  ■短 评

  要想富,先修路。乡村道路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纽带,是乡村建设的载体,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从脚下就能直接感受到的实惠。北海市用“小财政”撬动“大民生”,加快乡村道路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建设的融合,促进了全市乡村道路从“温饱型”向“小康型”的转变。作为“村村通”的“先行者”,北海的实践证明,只要领导重视、方法得当、措施有力,乡村道路建设必将为实现城乡同步小康作出积极贡献。

  “美丽广西·生态乡村”活动正如火如荼开展,“道路硬化”是这一活动的主要内容,各地要因地制宜,从本地实际出发,切实加强领导,紧密依靠群众,发挥各方面力量共同推进乡村公路发展,让乡村道路成为串联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乡村文化建设的多彩链条,使之不仅体现到环境优美上,更体现在生活甜美、产业富美、乡风和美上,全力构筑起“道路兴业生活美,生态宜居村庄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格局,努力实现“修路致富”向“修路造景”和修路改善乡村环境、修路提升生活品质等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