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大力实施“港口强市”战略,努力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实现了港口经济持续发展。到目前,我市港口吞吐能力由建市之初的970万吨提高到4853万吨,占广西内河吞吐能力的52.4%。
港口项目建设不断推进。从2012年起,我市实施港口建设三年目标任务行动计划,完成投资12.51亿元,猫儿山作业区二期工程、贵钢专用码头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贵港港码头泊位发展到159个,其中2000吨级以上泊位28个、1000吨级泊位14个,港口吞吐能力不断提高。同时,港口面貌大改变,装卸设备不断更新,由简单的漏槽、吊机发展到安装起吊能力达40吨的岸桥,应用机械化设备作业,结束了港口装卸肩担背运的历史。2014年,我市紧紧抓住珠江—西江经济带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推进西江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全市有15个重大项目列入大会战项目范畴,总投资377.1亿元,其中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工程、中心港区苏湾作业区一期工程等7个水运项目,项目总投资41.51亿元。贵港航运枢纽二线船闸工程竣工投产后,一线、二线船闸的年单向总通过能力将达到4300万吨,成为仅次于长洲水利枢纽的广西第二大船闸。
港口生产持续增长,港口吞吐量不断攀升。我市全力推动港城互动融合发展,不断加强与外地港口和货源腹地的协作,积极拓展区域合作空间,不断增强西江黄金水道的集聚辐射作用,在推动临港工业发展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宣传推介港口,吸引了更多货源到贵港港中转,港航行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港口吞吐量由建市之初的374万吨,发展到2015年5月的5242万吨,19年增长14倍多,占广西内河吞吐量的半壁江山。
通航条件极大改善,船舶向大型化、专业化发展。贵港至梧州二级航道、南宁至贵港二级航道、桂平航运枢纽二线船闸等一批项目建成投入使用,通航条件极大改善。贵港至梧州航道由三级提高到二级,从通航1000吨级船舶提高到常年通航2000吨级船舶,水路运能大为提高。2014年,我市完成水路货运量1.09亿吨,占全区内河水路货运量的61%;水路货物周转量完成348.92亿吨公里,占全区内河货物周转量的53.7%。
水运实力不断增强,优势凸显。目前,我市开辟有贵港至香港、深圳集装箱定期班轮,广州港“穿梭巴士”广西贵港支线等班轮航线,初步形成江海联运的格局,货船运力快速发展。至今年5月底,全市货运船舶达3033艘,运力380万载重吨,居广西各市船舶运力首位,最大单船运力达4418吨。水路运价一直维持在每吨公里6分多钱,只为公路运输的六分之一,铁路运输的三分之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搭建港口发展平台,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我市在建立航运信息服务中心、船舶交易所的基础上,按照国务院批复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提出的支持贵港建设区域性航运枢纽,研究设立西江航运交易所的规划内容,正在开展西江航运交易所筹建工作,在珠江-西江经济带建设中,努力营造我市经济发展的强有力支撑平台,为建设区域性航运枢纽、打造西江流域核心港口城市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