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蚕农去年养蚕收入超41亿元

  2014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紧扣河池关于加快桑蚕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真抓实干,依靠科技,强化服务,桑蚕生产取得稳定增长,桑蚕产业规模在全区乃至全国独占鳌头。据悉,去年,全市蚕农养蚕收入超41亿元。

  “小小蚕宝宝,成就河池特色大产业”。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全市桑园面积达78.59万亩,完成年度计划面积的100.11%;低产桑园改造8.05万亩,完成年度计划面积的100.6%;全年蚕种发放量达271.38万张,完成年度计划的102.4%;全年鲜茧产量达215.4万担10.77万吨,完成年度计划任务的102.57%;桑园面积、养蚕量、鲜茧产量3个关键指标均居广西14个地级市首位。同时,全市蚕种生产规模达到年产110万张,位居全区第一。河池已发展成为广西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也是全国最大的产茧市(地、州)。其中,宜州市桑园面积达32.8万亩,是全国县(市)级最大的桑蚕生产基地。

  桑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效果明显。据了解,桑蚕生产遍及全市11个县(市、区)124个乡镇1171个村23多万户养蚕户;全市种桑面积达10亩以上的养蚕户有12万多户,种桑50亩以上连片面积的桑园有500多个,养蚕年收入超万元的养蚕户有14万多户、超5万元的有1.5万多户。

  桑蚕产业资源综合利用稳步推进。桑枝栽培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工厂化生产和分散的农户生产齐头并进。2014年,我市桑枝食用菌生产量达9490棒,产值2.6亿元。蚕沙综合治理取得新进展。利用蚕沙生产生物有机肥,目前,全市有蚕沙综合利用企业3家,年加工利用蚕沙5万吨。特别是引进的三堡公司,创新蚕沙收集的组织模式和发酵改良技术,解决了原料收集和发酵过程的恶臭味问题。目前,全市蚕沙处理达80%以上,桑枝有效利用率在60%以上,有效地促进了全市清洁田园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农村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并在全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去年6月13日,全区清洁田园“蚕沙桑枝高效利用”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下茧综合利用有成效。2014年,全市生产蚕丝被企业发展到25家,年生产蚕丝被达20多万床,产值1亿多元。果桑的引进,试验示范影响力大,目前,推广种植超过1000亩。

  茧丝加工能力依然强劲。虽然受世界经济的影响,茧丝绸价格下行波动的压力很大,但是生丝生产仍然保持在一定的水平。2014年,全市生丝产量达6361万吨,产值22亿多元。

  据市蚕业技术推广站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将进一步壮大桑蚕发展规模,计划2015年,全市桑园面积发展到80万亩,低产桑园改造8万亩。同时,进一步推进桑蚕产业资源综合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