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农民活用合作经营模式

探索要素合作、定向包销、土地入股、土地租赁等多样化土地流转模式

  钦州讯 (记者/张冠年 通讯员/杨青)人勤春早。3月25日,记者来到钦州市钦南区康熙岭镇西围村,许多农民正在田间辛勤耕种。村民洪家爱说:“去年,我们全村加入钦南区年丰水稻合作社后,早晚两造种水稻获得丰收。今年,我们希望再度与合作社合作。”

  这是年丰水稻合作社活用“要素模式”的魅力所在——农民出土地、出劳力,合作社出农资、出机械等生产要素进行合作经营。收成后,由合作社统一收购加工销售,扣除成本后,利润四六分红,60%分给社员,40%归合作社。

  与年丰水稻合作社不同,灵山县“龙三钱”公司董事长王海锋选择“定向包销”模式,在家乡佛子镇组织龙渊香糯种植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签订生产购销合同,向种粮农户无偿提供种子和全程技术指导实现定向生产,统一收购加工、统一品牌包装销售。去年,农民王裕民种香糯20亩,总产量3500公斤,年收入4.2万元。

  近年来,钦州市在土地流转盘活农村经济工作中,告别昔日单一的土地租赁模式,探索了以要素合作、定向包销、土地入股、土地租赁、无偿供地、农机代耕为主的多样化土地流转模式。目前,全市累计土地流转面积39万多亩,占全市承包耕地面积的23%。

  土地流转了,农村经济搞活了,农民钱袋子鼓起来。钦北区科盛蔬菜专业合作社是“土地入股”模式的典范:采取农民土地入股方式,开展“鸭(牛)-蔬-沼”生态循环农业生产模式,走环保生态农业发展之路。去年,该合作社收益112万元,每亩分红1056元,成员亩收益比租赁亩收益增收556元。在浦北县乐民镇乐民、蒙竹、平佳等村委,1000多户农户流转了1900亩耕地给8户能人种植连片果蔗,每年租金达228万元。

  更为喜人的是,大批土地流转后,村民们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禁锢中抽身,有了更多发展选择——或进城务工,或在家创业。去年,钦州市常年外出务工人数达74万多人。而钦北区大垌镇充分利用钦北附城非公经济带的有利条件,先后规划建设石吉、大井、大垌3个工业集中区,重点建设制药、木器加工等9个产业,吸纳进城务工农民,助推城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