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14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及其增长速度
2011-2014年全市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
2011-201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防城港市统计局 供图
春节前夕,防城港市五届人大会议上,一组组沉甸甸的经济数据让港城人欣喜。2014年全市人均GDP、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13项指标总量或增速居全区前列,6项经济综合指标连续7年稳居全区第一。简单数据的背后是防城港市边海经济呈现快速、质高、稳健的发展态势。
13项经济指标总量或增速居全区前列
2014年,不仅面对全国经济放缓的大环境,而且遭遇“威马逊”“海鸥”两次历史罕见的超强台风。防城港市经受了国内外形势的严峻考验,经受了重大自然灾害频发等困难考验,强调调控“靶点”的精准度,适应经济新常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8.9亿元,增长10.4%,增速居全区第二,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大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38.2亿元,增长18%,增速居全区第二;财政收入65.3亿元,增长10.2%;港口吞吐量1.15亿吨,增长8.9%;外贸进出口总额54.7亿美元,增长27.3%,总量居全区第二。人均GDP、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13项指标总量或增速居全区前列。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8%
以龙头企业为支撑,以成长型中小企业为重点,强化企业服务,不断壮大企业规模,全年新投产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125家,超10亿元企业18家,超100亿元企业2家,超200亿元企业1家。
以六大支柱产业为重点,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以工业为主的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去年新开工项目323个,竣工投产165个,续建164个,特别是钢铁精品基地冷轧项目、中海油LNG和海森特海工装备制造的开工,加快了临港工业的发展步伐,与此同时,澳加粮油加工和金川40万吨铜冶炼等20多个重大项目竣工投产,信润石化、盛隆和科元等一批在建重点项目迅速推进,加上神华防城港煤电一体化和防城港冠亚再生资源加工利用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步伐加快,成了防城港工业经济发展重要引擎。
创新驱动能力进一步增强。启动云朗科技园建设,新增自治区级创新型企业1家,新建产学研合作基地3个,首次承担国家863计划子课题。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长2倍,上升至全区第5位。上思县列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
基础设施建设大提速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迈出新步伐。去年建成402号泊位、武钢20万吨级铁矿石和5万吨级废钢进口专用码头;513-516号泊位、马鞍岭1、2号旅游码头等项目加快建设,针鱼岭大桥等“双二十”项目基本完成,开工建设防城至江山一级公路、马路至峒中公路扩建、江山半岛环岛东路、龙门跨海大桥西引道、北仑河二桥等一批交通项目;加快推进企沙至茅岭一级公路、钦防高速公路扩建和防城至东兴铁路、铁路云约站、支线机场等项目前期工作。文昌大道东段、东湾大道、西湾环海大道和市中心、城南新区、常山新区、桃花湾片区等路网建设加快,220千伏海潭线、500千伏核海线II回路等输电线路投入运营。城市建成区不断扩大,城镇化率达54%,居全区前列。
重点破解管理、征地和融资等项目推进难题。创新项目审批机制,实施串联改并联、前置改后审,项目落地速度大幅加快。盘活国有建设用地1.8万亩,保障了624个项目用地,项目用地用海保障率达89%。拓宽融资渠道,成功申报发行企业债券16亿元,全年用于项目建设支出的财政性资金82.7亿元。
开放合作实现重大突破
先行先试创多项全国全区第一。创造了全国第一批进境粮食指定口岸、第一个人民币与越南盾特许兑换业务试点、第一个东盟货币服务平台、第一家跨境保险服务中心等四个“全国第一”,创造了广西第一个启动城乡居民医保统筹改革试点、第一个启动企业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成功办理第一笔跨境人民币贷款业务等三个“广西第一”。全年新登记市场企业主体2414户,增长50%。个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总量达193亿元,增长1.8倍。边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占比达98%。东盟货币业务中心累计交易40亿元。
开放合作水平全面提升。全年外贸进口额39.6亿美元,增长23%,保持全区第一;出口额15.1亿美元,增长39.6%,获自治区对外贸易进步奖;边贸成交额273.5亿元,增长13.3%。成功举办“魅力东盟·走入中国”文化之旅、东兴试验区专场推介会、东兴-芒街商贸旅游博览会等一批商贸文化交流活动,签约项目47项,项目总投资超500亿元。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在东盟各国设立办事处的企业数量居全区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