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2000年历史文化积淀的桂林,既是国际旅游名城,又是历史文化名城。经过不断探索,一个战略方针越来越明晰:把文化立市放在首位。
如今,桂林文化产业产值以每年25%速度递增。全区共6家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桂林就占了3家;全区两家动漫实验园区,其中一家就在桂林,其动漫游戏产业更以一马当先之势,排在全区第一。
创意产业红火,文化园区盛开
1月19日,在桂林国家高新区创意产业园内,记者走访多个公司,不闻机器轰鸣,不见烟囱林立,只有鼠标、键盘和显示屏。但这里却能产出1.7亿元的年产值、2500万元的净利润,出口创汇70万美元。
高新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唐际钢告诉记者,创意产业园是广西首个文化创意产业专业园区。以创意产业园为核心园区,高新区创业大厦、创新大厦、大学科技园、漓东孵化器等分布四周,已形成“一区多园”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园区将在5-10年内拥有350-400家创意企业,不断延长创意产业链,打造成西南地区最有特色的创意产业集聚区、创意产业采购基地、工业设计中心。
目前,高新区文化产业企业已达200多家,占辖区企业总数的10%左右,其增加值已占辖区GDP的6%以上。
在这些企业中,动漫企业的表现十分抢眼,桂林坤鹤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由该公司原创的动画片《可可小爱》,已在广西创下了多个“第一”:第一部由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支持推广的原创动漫剧,广西第一部同期登陆央视两个频道的原创动漫品牌,以及动漫业内第一部“传播文明弘扬美德”系列公益广告剧。在国家7部委联合主办的“讲文明 树新风”公益作品展播中,它是惟一入选的动漫作品。
位于秀峰区动漫产业园的力港网络,更是在全区网络游戏领域“一枝独秀”,4年时间就创造了业内“神话”:2010年,公司产值仅230万元,到2014年底这个数据已变成了3亿元,增加100多倍!
全国最大动漫企业广东希力集团也在桂林建立了创意产业基地。这个总投资28亿元的园区一旦建成,将成为广西最大的动漫产业园。目前,5D动漫体验区的部分项目已经进入试运营阶段。
在灵川县大圩镇上力脚村,桂林华龙文化生态园内已是一派热闹的施工景象。园区将打造一个集画家创作园、书画学院、书画竞拍中心、书画写生基地等于一体的书画基地。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将达到3亿元。
总投资240亿元的桂林万达文化旅游城项目,是迄今为止广西投资最大的文化旅游项目。已于2014年下半年开工,2017年建成开业后可直接创造两万个就业岗位,预计年收入30亿元。
而作为保利集团与广西签署1800亿元战略投资协议的重要组成部分,桂林保利文化创意产业园投资达250亿元。项目总建筑面积280万平方米,通过演艺展示、艺术交易、文化娱乐、艺术公寓等街区建设,形成与桂林市“一院两馆”(大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的差异化定位,打造重量级的公共开放空间。
大文化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
开创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先河的《印象·刘三姐》,令中外观众陶醉,10年来一直保持着“全国文化演出行业观众接待量最多、影响力最大、年营业额最高”的市场地位。
阳朔县委宣传部部长黄燕告诉记者,该项目自公演以来,给阳朔及桂林相关产业带来了强大的拉动力。“仅以旅游业为例,阳朔县旅游收入从当初的2.44亿元增加到了当前的60多亿元。”
这一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典范,引发了全国性的实景演出建设热潮。
《印象·刘三姐》最大的亮点是创意。创新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桂林在文化建设中深深认识到这一点,并将其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支撑。
以“聚合创意要素,发展创新创意产业,传播创意文化”为宗旨的桂林创新创意文化节,自200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5届,并成为广西重点扶持和培育的节庆活动。
行走在阳朔西街,游客不时会被街边独具特色的画作吸引。这些描绘着桂林山水的水墨画,大多来自临桂县五通镇。作品的作者是一群白天干农活、晚上提笔画画的农民。
“2012年,临桂县入选了广西首批特色文化产业项目示范县,很好地带动了农民画产业的发展。”临桂县文化体育局局长赵秋岚说,“一般的画坊一年能创作600多幅作品。除了在桂林本地的旅游景点销售之外,还通过网络卖到北京、广州等地。每幅画定价500元至3000元,好的作品可以卖到两三万元。这些农民画甚至还远销英国、俄罗斯、日本等海外市场。如今,五通农民书画作品产值每年多达两亿多元。”
2013年11月,临桂县“五通农民画引领文化致富模式”,被列入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五通农民画成为推动桂林文化发展、引领群众文化致富的一个品牌。
目前,桂林已形成旅游演艺、文化娱乐、文化旅游、对外文化交流等8大类文化产业,拥有《印象·刘三姐》、愚自乐园、五通农民画3个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桂林市委书记赵乐秦表示,要持续深入挖掘文化价值,推动旅游产业从单一的山水观光型向文化、休闲度假等高端产业形态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