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兴国 教育强国

——学习二十大报告心得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书育人,育人为本。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把教育、科技、人才进行“三位一体”统筹安排、一体部署,并摆放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即“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极具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让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十年来教育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期待着党和国家未来十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落地。

   一、教科人才科教兴国教育强国

  报告把教育、科技和人才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一起部署,体现党对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作用规律,以及它们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有更加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体现党对教育发展战略的新突破。党和国家全面统筹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建设,更加主动发挥教育强国建设在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性、主体性、战略性作用,更加主动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力量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服务;体现党对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理念的新突破。建立大教育、大科技、大人才观,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和发展新优势。 

  习近平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更加突出科教兴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这次把教育、科技和人才一并部署,强调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体现教育是党之大计、国之大计的根本战略思想;更加突出了教育、科技和人才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支撑作用。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更加突出了教育在科教兴国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地位。

      教育强,则国家强。教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要发挥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必须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国是满足人民美好教育生活、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培养大批战略科技人才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要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促进教育公平,大力造就共同富裕之生命主体;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质量人才提出更加迫切的需求,只有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加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科学发展上我们还面临着原始创新不足,在经济社会建设上我们还面临着西方许多“卡脖子”技术,突破西方的封锁和挑战,必须加快建设世界高等教育强国,为国家培养战略性科技人才,实现国家科技自立自强。

  二、强调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体现党坚持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规律的科学认识,体现党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高度重视教育发展这一战略“先手棋”;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生活的向往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就是从“学有所教”向“优有所教”转变,从“有学上”到追求“上好学”,迫切需要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而2021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只有9.91年,与追踪研究的世界教育强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平均12.4年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加快发展,奋起直追;而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教育是人才之母,没有高质量的世界一流的教育,就没有源源不断的创新人才,就无法支持和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是党领导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要坚守一个灵魂,就是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贯彻一个方针,就是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一个宗旨,必须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和引领亿万青少年把个人理想和人民需要、党和国家的事业统一起来。

      高质量教育体系有人民性、适应性、协调性、现代性、高水平、强约束、有活力和高效益等八个特征。从教育理念看,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发展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走更加包容的教育发展之路,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努力缩小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差距;教育规模和质量必须更好适应和满足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教育结构各级各类教育、区域教育和城乡教育必须实现协调发展;教育的特质必须是面向世界、面向现代、面向未来的教育,是创新开放的教育、以现代科技为支撑的教育;教育资源配置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以高水平的教育资源配置为前提,包括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配置两个方面;教育运行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自身运行,必须接受教育制度、教育规律、教育科学的约束;教育状态高质量教育体系本质上是一个具有高度自组织特性的教育有机体,管理者、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得到高度尊重,创造活力得到充分释放;教育产出要追求教育投入的高效益、学生发展的高质量。学生发展的高质量必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身心和谐发展、人格健全,具有创新创造活力的一代新人。

  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上、在优化调整教育结构提高教育发展重心上、在深化课程教学改革,转变育人方式上、在推进教育数字化、信息化,全面赋能教育上、在家校社协同育人上、在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努力培养经济社会急需要的高质量人才上等六个方面下功夫:

  我国中西部教育、乡村教育、薄弱学校在教育资源配置上,校舍条件、经费保障,教师队伍质量上都存在许多短板,必须下大功夫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大力推进教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办好老百姓家门口的每一所学校;在基础教育发展上适应共同富裕社会建设和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教育生活的需要,在继续加强义务教育的同时,必须更加重视高中阶段教育,把高中阶段教育从重点非重点的“层级化教育”向更加包容的多样化、特色化教育发展;在职业教育发展上,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我国经济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人才需求结构升级的需要,把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心从高中阶段教育向高等教育转型,大力发展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在高等教育发展上适应科技强国、创新强国建设的需要,在继续巩固本科高等教育主体地位的同时,要积极稳妥地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从总体上看,我国大中小学的课程教学方式仍然没有走出学科本位、灌输为主的传统的工业化时代教育方式;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正在深刻地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必须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数字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向教育领域的转移,全面赋能学校教育,推动教育形态的深刻变革;人类学校教育面临“两大危机”:一是人类的实体生活空间日益被压缩,人类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劳动、实践生活越来越少;二是出现“非学校化”教育趋势,家庭教育的地位更加凸显,统筹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日益重要;在新的科学技术革命推动下,未来社会充满了不确定性,学校再也不能关门办学,再也不能固守囿于书本知识的传播,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时时关注经济社会变革、时时更新课程内容,时时与火热的新生活联结,为未来公民努力造就适应未来经济社会需要的正确的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

      三、领悟“两个确立”强化人才支撑,用新成果武装激发教育动能

树师德、铸师魂。切实做到政治上的忠诚坚定,提升把“两个确立”转化为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水平,增强政治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做到行动上的担当自觉,以崇高的事业心投身实践,以强烈的责任感践行宗旨,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作出经得起党和人民检验的业绩;立足“建”,着力在建设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上聚资源;立足“改”,积极在改进科学教育、工程教育、卓越工程师培养上促突破;立足“融”,切实在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上拓新途,不断探索辐射全局的发力点,主动开辟集聚潜能的新赛道,聚焦“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战略任务,变后发为先发,化潜能为动能,以崭新姿态迈向教育强国新征程。以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促改革、强支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时刻紧扣这一标准,不断在优质公平上用力,积极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持续在普及普惠上赋能,切实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广泛惠及千家万户,实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一个都不落下”。

  四、突出教育优先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蔡元培说,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把教育作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突出根本,弘扬精神铸就心魂。教育战线要突出实干,扎实推进实干争先。突出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大力弘扬“敢闯敢拼、求实求精”的新时代缙中精神。把这种精神贯穿到学校的每一项工作,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推动理论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对教育提出的新使命新任务,更新教育观念,把“创新引领、科技赋能”的发展理念深入到每个缙中人的心中。推进学校工作的智慧化、数字化、网络化,深入开展基于核心素养的智慧学习,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评价体系、教育资源库,在新课程、新教材双新背景下,实现核心素养、高考成绩的双赢。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守江山守的就是民心。”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不负所托,勇挑重担,以更强决心、更大力度、更高标准全面推进教育提质行动,要履行好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建队伍、保落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才。

  爱满天下,乐育英才。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教育工作者就是要办人民满意的学校,就是要守住教师的心、学生的心、家长的心。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教师的职责是心怀“国之大者”,做立德树人的能者,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要尊师重教,以“四有好老师”为标准,打造一支“人师”“经师”相结合的教师队伍。奔跑在教育之路上,就是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落实好,让更多孩子爱上物理、爱上科学,坚定信念、忠于信仰,并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做教师最重要的是点亮生命的灯火,在不同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挖掘更多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传播进步与美的思想和文化,播下更多向善的种子。要立足机遇看挑战,立足思想看实践。教育战线党员教师,一定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将党的思想代代传承。好的教学也一定是“育己”的。当老师的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在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老师自己先要做一个在认识上、能力上、方法上和人格层面都不断提升的人。好的教学一定是育人的。教师不仅教给学生知识,更承担着育人的重任。不管是哪门学科教师都要守护好学生原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充分发挥能动性,在学与思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将兴趣转变为热爱,进而为祖国培育青年科技人才后备军。这才是的教育初心。

      教人为善,师古圣贤。教育之根味苦,教育之果味甜。义务在手,责任在肩,使命在心,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行动起来,与党同心、与民贴心,一种智慧,一份坚持,一生精彩。只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坚定的信念,正确的想法,来实现我们的理想,为党的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奉献出自己全部的光和热,一定能谈笑间轻松成交全球生意、化腐朽为神奇,化干戈为玉帛,教长河为疏落,让大地为黄金。我们一定能履行!

     (  陈莹峰:巴马县讲师团成员,行政综合执法局干部,县委党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