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就业帮扶 力促搬迁群众就业增收

平桂区文华社区“135”服务推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贺州市平桂区西湾街道文华社区把“135”延伸就业服务作为助力易地搬迁安置点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的载体,着力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难问题,确保搬迁群众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的目标。

  平桂区严格落实“通过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要求,千方百计做好搬迁及后续扶持各项工作,建成文华社区和厦岛安置点两个城镇集中安置点,共安置受益人口4465户23320人。文华社区是广西第二大集中安置点,投入建设资金达15.96亿元,共建设安置房35栋4440套,安置受益人口4075户21662人。通过区外岗位推送解决一批、本地园区岗位输送解决一批、农业产业基地岗位输送解决一批、社区服务岗位安排解决一批、公益性岗位安置解决一批,着力破解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难题,实现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一、“一个机制”确保提供精准就业服务

  成立以区委书记为组长,组建由人社、生态移民发展中心、驻村工作队等组成的12人就业服务专班,形成从就业需求登记、岗位推介、到岗跟踪、信息反馈的就业跟踪服务闭环。如认真落实“251”就业帮扶举措,也就是为有就业意愿但暂未就业的易地搬迁劳动力,落实了至少2次以上职业指导,推送5个针对性岗位,推荐1个培训项目。

二、“三项制度”拓宽脱贫劳动力就业渠道(一)搭建就业平台。

线上通过“贺州微就业”“平桂微就业”公众号持续筛选发布岗位36096个,达成求职意向1059次;利用人社经办系统为搬迁群众群发就业岗位短信33032人次。线下举办“春风行动”招聘会3场,累计进场咨询求职2927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597人。平桂区人力资源市场建立在安置点社区街道,开发适合群众照顾家庭、接送小孩上下学的灵活就业岗位,依托专业人力资源服务团队,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主要输出渠道,通过“宣传动员+送岗入户”组织劳务输出,推动10172人外出就业。

(二)出台稳岗政策。

出台《2022年度农民工返岗“点对点”免费专车输送服务》、《脱贫人口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等政策,持续加大就业扶持力度,为3744名搬迁群众发放交通补贴166.85万元。2016年以来,搬迁户务工就业人数达10744人,户均有2.5人务工,年人均纯收入由9589元提高至15935.16元,有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三)开展“点对点”送工模式。

联合周边多家有用工需求的企业,提供如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作物采摘等搬迁群众易上手、门槛低的就业岗位,采取安置社区“专车”接送、企业薪酬日结的送工模式,有效解决搬迁“留守”劳动力“想就业、又要顾家”的难题。截止目前,已开展华瑞、嘉宝、菊峰媛等公司就业接送208车次,解决搬迁群众2017人次就业。

三、“五个一批”促进易地搬迁劳动力稳定就业(一)区外岗位推送解决

加强与对外主要劳务输入地相关部门、企业用工对接,依托“返乡创业和劳务输出服务联络站”等驻外农民工服务机构,收集筛选当地企业用工信息,通过平桂人社服务微信公众号、乡镇老乡群等网络平台和举办线下专场招聘活动等,及时精准向脱贫劳动力推送。今年春节前后采取引导“错峰返乡”、走访慰问、关心关爱“留守”人员等举措,鼓励在外平桂籍脱贫劳动力留在务工地过年,稳住就业岗位。截至10月底,安置点脱贫劳动力省外就业达3337人。

(二)农业产业基地岗位输送一批。

紧贴农业产业基地需求和脱贫劳动力的培训意愿,结合乡村振兴和现代设施农业特色产业,大力推进项目制培训,采取“职业技能+创业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模式,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平桂区坚持把建阵地与做强产业特色相结合、把聚名师与加快产业培育相结合、把建课程与对接产业需求相结合,依托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布局,打造扶贫培训教学主阵地。积极推动项目制培训与乡村振兴和地方特色产业有机结合,开展农业服务与管理、辣椒种植等符合市场需求的培训。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重点是脱贫人口)就业技能培训,将职业培训班送到群众家门口,不断提升广大农民群众职业技能水平。今年截至6月,平桂区累计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班9场,累计900多搬迁群众参加培训。

(三)本地园区岗位输送解决

依托周边20个扶贫车间,帮助318人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深挖农业产业就业潜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企业+搬迁户”“产业园+搬迁户”等模式,帮助脱贫户获得收益。通过对接华瑞农业、嘉宝食品等企业,开发适合搬迁群众便于照顾家庭和接送小孩上下学的灵活就业岗位。组织安置区搬迁群众灵活就业,专车送到农业基地和企业务工,形成快捷、高效、精准的“点对点”专车送工模式。截止目前,组织“送工”专车数208车次,接送搬迁群众2017人次,切实帮助易扶搬迁群众灵活就业。

(四)社区服务岗位安排解决

加强网格化服务,立足搬迁群众的生活、就业等需求,在易地安置点统筹开发楼长、协管员、保洁员、城镇环卫、小区服务协管、门卫保安等一批公益性岗位。如,以易扶安置社区、幢楼为单位划定网格33个,每个网格配备 1 名楼长,每2个网格配备1名保洁员,解决了95名搬迁困难人员就业问题。

(五)公益性岗位安置-批。

加强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进一步完善岗位设立和上岗前公示等公益性岗位管理制度,对因自身残疾或需照顾残疾、重症家庭成员无法外出和通过市场难于实现就业的脱贫劳动力实行兜底安置,并按规定给予岗位补贴。新增和腾退的乡村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有劳动能力的监测户、残疾和家庭特别困难的脱贫劳动力,切实发挥公益性岗位的兜底作用。截止10月低,易地搬迁安置点通过公益性及乡村公益岗位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144人。

四、稳定就业推动易地搬迁后续扶持高质量发展(一)稳定就业使产城融合发展聚人气。

实施易地搬迁,2万多人搬迁到平桂城区文华社区,为附近产业园带来了11396人的劳动力。平桂区引进黄金珠宝、碳酸钙、高新科技、大数据、服装美妆、现代设施农业等产业,为搬迁群众“有就业、逐步能致富”构建了平台,园区企业可以提供超过3000个岗位可供从18岁到60岁各个年龄层的搬迁群众选择,极大的拓宽搬迁群众就业门路。截至10月底,文华社区搬迁群众2022年人均收入已达15935.16元。

(二)稳定就业促移民搬迁群众安居乐业。一是在交通出行方面。

建设完善的交通管网,搬迁群众一出门口便可享受便捷的公交、高速、高铁出行服务。配套优质医疗教育资源,周边建有平桂区第一幼儿园、文华学校、民族学校、平桂高中等,满足搬迁群众子女从幼儿阶段到高中阶段的15年普通教育就学需求。医疗方面配套社区医疗服务站、西湾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平桂区人民医院等,医疗服务有保障,满足搬迁群众就医需求。利用社区周边临街商铺,引进农贸市场、超市、餐饮、五金等各类商店,发展优质的“社区生活商圈”;1公里处建成平桂文体中心、广场、公园,实现“家门口”休闲健身,构建15分钟生活圈,满足群众日益增高的生活品质需求。建成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就业社保服务中心、文体活动中心、老年服务中心、儿童活动服务中心、平价商贸市场购物中心、公共安全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中心共九个便民服务机构,方便搬迁群众不出社区即可办理各项事务。

(三)稳定就业让社区治理换发“活力”。

文华社区人口基数大,延伸就业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开展“社区文化节”“重阳节慰问”“八五”普法宣传、“4.15国家安全教育日”“6.26国际禁毒日”“11.9消防宣传日”、“12.4国家宪法日”等宣传教育服务活动,以展板、法律咨询、法治讲座、发放资料等形式,宣传讲解与社区居民、学校学生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居民真正养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严格依法办事的良好习惯。该社区评价购物中心积分制已经在二期13栋试行。

(四)稳定就业促产业发展。

一是围绕碳酸钙、黄金珠宝、大数据、现代设施农业、服装、美妆等重点产业,将产业园区布局在安置社区附近,为搬迁劳动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便利。已建成广西黄金珠宝产业园区、大数据产业园区、平桂区现代设施农业产业园区等,可提供就业岗位3000个以上。2022年新增投入乡村振兴衔接资金7280万元,投入安置区周边产业园项目建设,持续壮大规模化产业,为后续发展提供强有力保障。揭榜招商引企业,产业发展有前景。建立从挂榜到揭榜、履榜、评榜、奖榜的“揭榜挂帅”全链条机制,招商、招才和引资、引资双推进。以公开招聘的形式吸纳领导干部型、行业精英型、经验专家型等各型人才61名,组建成8个重点产业招商小分队,分类开展专场对接活动,深入大湾区实施精准招商。黄金珠宝产业园在短短2年时间已引入规上企业11家,2021年园区实现总产值300亿元,2022年入驻企业达80余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