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在村中、村在花中,曾经的茉莉花田变成了茉莉花园,茉莉风情的乡村风貌让人耳目一新。“在采摘季节,花农忙采花,游客忙赏花。”横州市校椅镇石井村村民雷水平笑着说,如今村子富起来了,生活环境更美了。
让更多独具茉莉风情风貌的乡村连线、成片发展起来,正是横州市绘制的乡村振兴巨幅蓝图。目前,横州市以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改革集成试点为契机,系统集成各类资源,创新实施家园、田园、产业园、生态园治理,在19个村屯开展第一批试点建设,以点带面,探索乡村美、产业旺、文化兴、农民富、生态优的乡村振兴之路,打造乡村振兴“四园共治、美美与共”的“横州样板”。
产业治理 村民致富
如今的石井村,茉莉花香幸福来,成为横州市探索乡村振兴“四园共治”的示范村。然而,该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也经历过“鲜花量稳质不稳”“企业致富村不富”“茉莉花美村不美”的困扰。
“为解决石井村振兴发展的问题,横州市充分发挥该村位于以茉莉花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特色小镇核心区,是名副其实的全国茉莉第一村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引导该村率先融入全市茉莉花产业质量、动力、效率变革。”横州市校椅镇党委副书记林禧遐表示。
不仅是石井村,近年来,横州市突出发挥茉莉花、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80%以上、世界60%以上的产业优势,借鉴茉莉花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一村一品”机制,示范推动农业产业化、数字化、组织化发展,加快让农业兴起来、农民富起来。
近日,在横州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数字化种植大棚看到,管理人员通过手机与智慧农业设备就可以精准监测茉莉花种植过程的各项参数。通过数字赋能产业,花农每亩综合增收2000元以上,不仅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发展也有了动力、活力。同时,为了实现茉莉花种植、交易、流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横州市整合资源,建成了涵盖茉莉花种植、交易、流通全产业链的茉莉花产业大数据平台,大力推动乡村产业数字化发展。
家园治理 人和居美
产业“稳”了,钱包“鼓”了,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更高追求。横州市积极回应村民群众期盼,在强化党建引领的基础上,创新把“美治”融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机制,让茉莉花的自然美与人文美相得益彰、美美与共。
除了石井村,横州市在农村社会建立健全政治引领,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美治相结合的“六治”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成为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
在“党建+治理”模式引领下,横州市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带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先后推出“茉莉先锋”“四红党建”等17个基层党建品牌。
此外,横州市还推行“信息化+综治”模式,融合南宁政法云、综治视联网、雪亮工程三大系统,实现基层治理联网共享、可视办公、监控全覆盖。
田园治理 留住乡愁
目前,石井村村庄规划建设与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国茉莉小镇同步推进,将茉莉花元素广泛植入农房建设管理、路灯亮化、花农工作亭,在房前屋后推广茉莉盆栽种植,实现“花在村中、村在花中”。
近年来,横州市坚持把茉莉花文化作为横州市最鲜明的田园印记,推动茉莉花融入景观、融入日常,让茉莉花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最美的乡愁。
横州市还成立茉莉花盆栽种植流通协会,大力发展茉莉花盆栽产业,延伸茉莉花产业链价值链,有效改变了过去茉莉花根枝价值不高、只当柴烧的现象。目前,全市已建立茉莉盆栽基地58个,种植规模达3000多亩。
同时,横州市还推动茉莉花文化日常化,设立全民“栽花日”,开展茉莉花文化进校园行动,设置茉莉花文化课程,厚植茉莉花文化底蕴。
生态治理 乡村秀美
在充满茉莉风情风貌的石井村村边,就是横州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上万亩茉莉花成片种植,别有一番景致,良好的生态环境、风光迷人的茉莉花田园,吸引游客驻足游玩。
近年来,横州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深入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引导农村居民践行生态优先、环保为重理念,建立秸秆利用、垃圾分类、水域治理机制,助力农村环境全域秀美。
目前,横州市已建立秸秆处置“432”模式,通过构建“自然村有堆放点、行政村有收储站、乡镇有收储中心、市有规模化利用企业”的4个层级式收储利用体系,解决秸秆焚烧污染大、综合利用难题,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横州市还建立垃圾分类“三级四类”模式,持续深化2013年获广西壮族自治区推广的石井村“三级四类”垃圾分类处理模式。目前,横州镇、校椅镇两个示范镇实现所有村屯100%按标准设立示范点,其他15个乡镇均设立2个示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