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秋色好,八桂大地气象新。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及视察广西时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以乡村振兴统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以拳拳之心、殷殷之情振兴乡村造福桑梓,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工作实现良好开局。今年上半年,我区第一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9%,创23年来最大增幅。
走在全面小康路上,我区乡村新貌不失“土气”不丢“乡味”,桂风壮韵别具一格,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要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机制,继续支持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视察广西,对做好新形势下广西工作提出期望要求,对壮乡儿女寄予深情厚爱。
亲切关怀温暖人心,殷殷嘱托催人奋进!
“在哪儿打工?一天能挣多少钱?”6月24日,隆林各族自治县蛇场乡防贫监测信息员吴应敏,给在广东打工的村民敖机妹打去电话。
“我在广东中山市一家家具厂做配件安装工,每月收入6000元,儿子上大学也获得国家助学金,现在生活不愁了。”电话那头语气透露着兴奋。吴应敏把获得的信息逐一更新填报。
此前,像敖机妹一样脱贫后又被认定为边缘户的,在蛇场乡共有52户。经分类帮扶,敖机妹等44户被剔除出“贫困边缘户”名单。
今年6月的最后一个星期,该乡组织18个帮扶单位的党员干部通过入户、电话访问等方式,再次对筛查出的340户疑似易返贫致贫户和1163户脱贫户、2816户普通农户进行核查,逐户核算过去一年来他们的生产经营收支、务工收入、资产性收入等情况。经财产检索、行政村评议、乡镇复核公示、县级审定程序,最终审定了脱贫不稳定户1户1人,边缘易致贫户8户22人,无突发严重困难户。
让像敖机妹这样的脱贫群众吃下了定心丸的,是自治区党委、政府推动建立的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长效机制,确保了脱贫不脱钩、帮扶不断档。
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后,我区坚定不移把巩固脱贫成果摆在优先位置抓实抓好,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制定了《广西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方案》,建立健全监测对象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并实行分类管理和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个总要求。
“对监测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意外致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各地按自治区部署要求,均落实干部跟踪帮扶,详细了解他们政策享受、措施落实等情况,确保他们不再返贫。”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杨瑞华介绍。
目前,全区纳入系统监测的40.99万人已有18.59万人解除风险,其他监测对象仍持续监测和跟踪帮扶中。同时,持续加强粤桂劳务协作,抓就业培训,确保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就业。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区脱贫人口务工人数达271.13万人,是2020年务工规模的101.09%。
我区平稳有序推进相关机制衔接,向中央争取并确定20个原深度贫困县列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自治区层面确定20个自治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4个“参照政策给予支持”县;全区对5379个脱贫村、78个易地搬迁安置村(社区)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向脱贫县和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派出驻村工作队长60人,不断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粮食。”
广西作为国家划定的粮食产销平衡区,一直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指示,推动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抓好粮食生产。
今年以来,我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稳定提升粮食产能上重点发力。自治区一号文件明确了一系列利好政策,资金、项目、用地、融资、财税等倾斜支持更加突出,各种资源要素由城市向农村流动的态势更加突出。
在获得中央下达的各项种粮补贴14.4亿元基础上,我区继续加大粮食生产扶持资金的投入,新增1亿元乡村振兴资金开展粮食高产示范创建,新增3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实施粮食全产业链项目。
通过强化政策与资金支持,加大对种粮主体和粮食主产区的政策激励,促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粮田适度规模经营和粮食生产合作化经营,推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提升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降低种粮生产成本提高粮食经营效益,释放出强烈的“重粮稳农”信号。
物产丰饶的广西,除了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糖料蔗、蔬菜、水果、蚕茧等特色农产品产量也位居全国前列。
上半年,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生产得到有力保障。全区早稻面积1238.7万亩,生猪存栏2053.3万头,蔬菜产量1948.6万吨,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有力,“三农”的压舱石作用更加牢固。
仓廪实,天下安。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慰问,并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出明确要求。这对包括广西在内的全国亿万农民和广大“三农”工作者来说,又是一次巨大的鼓舞。
自治区党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一定再接再厉,乘势而上,扎实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我区乡村振兴,让广大农民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现代特色农业跃上潮头
推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重点领域产业集群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
全球10朵茉莉花,6朵来自横州市。
从推广种植到产业化生产,一朵小小的茉莉花,开出了百亿元大产业,绽放出一个国家级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了当地33万花农增收致富。
横州市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产业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了茉莉花+花茶、盆栽、食品、旅游、用品、餐饮、药用、体育、康养“1+9”产业集群,综合品牌价值达215.3亿元,蝉联广西最具价值的农产品品牌。
在柳州,螺蛳粉“小米粉、大产业”创造产业奇迹,带旺了上下游产业链。
如今,山上是竹海,地上有豆角,田里有稻螺,柳州为发展螺蛳粉,建设了50多万亩原材料种养殖基地,构建了现代农业、餐饮服务、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创造了30多万个就业岗位。
茉莉花、螺蛳粉、桂七芒果……这些耳熟能详的广西地方特色农产品,已成为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的典范。
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广西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已渐入佳境。
“蔗糖是食品等产业重要原料,全国每三勺糖就有两勺来自广西,你们辛苦劳动为千家万户送去了甜。”9月16日至18日,李克强总理深入广西考察,充分肯定我区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强调国家将在甘蔗良种培育、增强糖业抗风险能力上给予广西大力支持。
李克强总理的指示精神,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边疆民族地区和壮乡人民的关怀厚爱。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经过多年的发展,广西培育了一批在全国举足轻重的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包括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等6个千亿元产业,蚕桑、中药材、优质家禽等3个500亿元产业,糖料蔗、桑蚕、优质鸡等多个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罗汉果、三黄鸡、桂系猪、芒果等4个产业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广西还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强农行动,打造“广西好嘢”品牌285个,绿色、长寿、富硒农产品品牌转型升级成效突出,品牌价值超过2500亿元,带动农村就业856万人。
当前,广西正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关于“扎实推进现代特色农业建设”和“立足广西林果蔬畜糖等特色资源,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集群”等重要指示精神,推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优质化、品牌化发展,大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产业融合发展,不断促进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升级。
乡村新貌新风描绘新画卷
走进崇左市江州区新卜花村,宽敞的沿河步道上,老人带着孩子散步;白墙搭配青瓦,让民房颇具“文艺范儿”;房前屋后种满蔬菜、鲜花,就连稻草也成了房屋装饰,一物一景都在诉说着这个村庄的振兴梦想。
如今,人们很难再把卜花村与自治区级贫困村联系起来。而在过去,卜花村“脏、乱、差”,乱搭乱建的情形随处可见。
2018年10月,为解决“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问题,我区如火如荼开展风貌改造提升三年行动,刚刚脱贫摘帽的卜花村,抓住了机遇。依托黑水河生态旅游资源优势,通过开展风貌改造提升示范精品型村庄建设,全面提升基础设施,着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卜花村实现了蝶变。
据了解,2019—2020年,全区完成基本整治型村庄5.43万个、设施完善型村庄811个、精品示范型村庄175个,打造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69条。
今年,全区计划分两批完成76个县(市、区)的7.57万个村屯基本整治;计划完成“两高两道”沿线2687个村庄的20.5万栋农房特色风貌塑造。截至目前,2021年第一批乡村风貌改造任务开工率和竣工率已超96%和78%。
通过风貌改造提升行动,我区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桂风壮韵初显。同时,我区将乡村风貌提升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协调推进,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提高村民经济收入,为乡村可持续发展注入长久动力。
玉林市容县冠堂村是红色革命教育基地,过去因为位置偏僻,基础条件较差,经济发展滞后。经过改造建设,冠堂村如今成为当地有名的红色生态旅游村。“现在游客越来越多,生意比以前好多了。”在村里开便利店的村民陈昭成说。
我区坚持“外在美”与“内在美”并重,在提升乡村“颜值”、做实农村产业的同时,大力推进农村文化建设,丰富乡村文化生活,以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涵养乡风文明。
走进南宁市良庆区那陈镇邕乐村,绿意葱茏,村规民约宣传牌、善行义举榜随处可见。文化歌台上,老年人唱起悠扬的嘹啰山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法治文化推进乡村治理,良庆区围绕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开展乡村治理。现在“五治”已融入群众中,村民参与治理的积极性更强,幸福感更深。
全面小康再出发,昂扬奋进正当时。“十四五”已开局,我区正朝着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目标,努力闯出乡村振兴发展新路子、好路子。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目前,全区纳入系统监测的40.99万人已有18.59万人解除风险;今年全区脱贫人口务工人数达271.13万人,是2020年务工规模的101.09%
●重要农产品保障供给有力
上半年,全区早稻面积1238.7万亩,生猪存栏2053.3万头,蔬菜产量1948.6万吨
●特色农业提质升级
培育粮食、蔗糖、水果、蔬菜、渔业、优质家畜等6个千亿元产业,蚕桑、中药材、优质家禽等3个500亿元产业;糖料蔗、桑蚕、优质鸡等多个产业规模稳居全国第一;罗汉果、三黄鸡、桂系猪、芒果等4个产业入选国家级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乡村风貌提升凸显桂风壮韵
2019—2020年,全区完成基本整治型村庄5.43万个、设施完善型村庄811个、精品示范型村庄175个,打造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69条
今年,全区计划分两批完成7.57万个村屯基本整治,完成“两高两道”沿线2687个村庄的20.5万栋农房特色风貌塑造。截至目前,第一批乡村风貌改造任务开工率和竣工率已超96%和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