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宣“五招”破产业扶贫薄弱点

  甘蔗、优质稻、水果、蔬菜、畜牧等是武宣的传统优势特色产业。该县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和“多乡一业、多村一品”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扩规模、重点打造上水平。预计今年有1.3万人通过产业扶贫模式实现脱贫。

  扶持高标准的养殖小区

  今年以来,该县强势组织各级科技、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科技人员,深入养殖小区现场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了项目科技含量和管理水平。

  金鸡乡海康养殖小区已建成标准化栏舍5个共4000平方米,目前容纳了生猪2750头。按全年出栏5500头算,纯利有70万元。公司与12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入股经营协议,建立起“政府+市场主体+银行+保险+农户”五位一体的精准扶贫模式。

  通挽镇花马村养殖示范区有黄沙鳖、大闸蟹养殖80亩、生猪规模化养殖场1个,基地以资金入股方式吸纳了100贫困户。

  建设特色生态园

  该县大力发展绿色无公害产业,发展集技术培训、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科技生态旅游示范园,有效实现了农民的增产增收。黄茆镇玉村广源生态园以脱贫帮扶为目标,推广种植桑果、砂糖桔、百香果1900多亩,产值达360万元。公司向贫困户免费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保价回收等优惠政策,对贫困村新贵村委的42户贫困户免费提供了2000株黄皮果、蜜丝枣及辣木果,优先聘请贫困户用工220人次,举办贫困户专业种植培训班9期359人次。

  二塘镇禄当村柠檬示范基地禄通过引进公司和致富能人、群众自愿参与等形式,建立了550亩的柠檬种植基地,吸纳贫困户长期参与务工模式。让贫困户土地流转有租金、就地打工有工资、入股年终有分红。预计2017年生产柠檬果500吨,农民收入250万元,时下已有12户贫困户搭上了土地流转“转”产业的“快车”。

  推广合作社扶贫模式

  武宣镇仙乐菌业有限公司有固定资产80万元,年产值60万元。今年以“公司+贫困户”的合作模式,吸纳贫困户27户39人到公司务工,同时将菌种每袋让利0.5元给贫困户,已有40户贫困户订购3.2万袋。

  思灵乡平安村千亩双季莲藕基地形成“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2014年第一季种植双季莲藕613亩,平均亩产4000斤左右。亩产值达2万元以上。全村33户贫困户全部参与其中。

  三里镇“双龙盛柿”示范区推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引导和扶持贫困户发展牛心柿3000多亩,带动27户贫困户加入牛心柿产业发展的队伍。

  发展“一村一品”

  该县发挥“第一书记”作用,与项目村一起共同将产业扶贫项目建设完善好。引导了社会团体、民间组织、私营企业、志愿者个人等参与“一村一品”扶贫开发。

  东乡镇风沿村三红蜜柚示范基地发动群众清理尾叶桉5000多亩种植三红蜜柚。目前,种植面积达8500亩,成为广西最大的三红蜜柚基地。其中参与种植的贫困户有62户,覆盖贫困户91.1%。

  建设核心示范区

  该县充分发挥财政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的同时,通过资金入股等形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核心示范区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桐岭镇兴农哈密瓜示范区种植400亩哈密瓜,实现年产值400万元。其中示范项目投资38万元,6户贫困户小额信贷入股18万元,3名党员户入股9万元,吸收5户贫困户参与务工创收(每天70元工资),入股贫困户每户增收近万元。

  禄新镇复旦村“双高”糖料蔗示范区共覆盖贫困户78户321人。通过实施“基地建设+良种良法+完善配套+推广应用”的技术措施,该镇7个行政村落实10个片区“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1.21万亩,片区内涉及农户3106户,2982户签订了建设协议,协议签订率达96%。

  (陈德仁 王丽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