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科学生态养殖换来鱼肥水美

  大化讯 “其他地方的鱼批发每公斤七八元,我们这里批发每公斤十一二元,有时甚至还高,但是客商还是喜欢来我们岩滩库区买鱼。”近日,云南、贵州等地的多功能运鱼车纷纷驶进大化瑶族自治县岩滩库区,北景乡平方村九良屯养鱼大户覃志业高兴地说。

  为何出现这样喜人的景象?“这是科技助力、高效养殖、生态发展的结果。”大化县科技局科技特派员庄宁斌说。

  近年来,大化县先后组织实施岩滩库区大水面复合式生态养殖开发与水产品加工产业化示范研究、罗非鱼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等课题研究,在探索促进淡水养殖规模化、产业化转型升级的同时,在科研上下功夫,在科技上提质增效,避免因技术问题带来的相关负面影响,走生态化发展的道路,推动水库大水面渔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示范带动,全面推进。在大水面复合式生态养殖开发方面,该县在乙圩乡乙圩村良雷屯、岩滩镇下皇村皇三屯、北景乡江栋村村部等建设示范基地8个;在罗非鱼科研示范养殖方面,在北景乡那色村百东屯及汉达村吞伦屯等分别建设大水面围栏养殖示范基地2个共430亩,开展罗非鱼网箱示范养殖234箱共8306平方米。

  专家挂帅,科技支撑。该县在县科技局建立专家大院,聘请广西大学3名水产专家担任课题研究主力,选派县科技局、畜牧水产局科技特派员长期深入示范基地开展探索研究和指导工作,形成专家、科技特派员与示范基地(户)、养殖户对接联动机制,实时解决库区大水面复合式生态养殖开发中的技术问题。截至目前,水产专家及科技特派员先后在课题示范区举办养殖技术等培训20多期,参训2000多人次,发放养殖技术手册3000多册,带动库区水产业适度、均衡、可持续发展。

  政府指导,科研行动,推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该县先后培育和建立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30多个,开展岩滩库区复合式生态型水产养殖开发约7万亩,年水产品产量1.7万多吨,产值约1.7亿元。

  养殖基地、养殖户在具体的实践中得到了回报。近日,养鱼大户覃志业在水面上摇晃网箱,让鱼儿激水运动,以适应远销长途颠簸的考验。近段时间,覃志业刚销售罗非鱼、鲤鱼及草鱼3个水产品种75吨,收入60多万元。目前,覃志业组织创办的兴业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网箱养鱼600多箱、库汊拦网养鱼3800多亩,水产品年销售收入约4000万元。

  大化县科技局撰写的《大化县罗非鱼高效养殖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总结显示,北景乡那色村覃应明示范养殖的50个网箱罗非鱼,平均每平方米放养密度202尾,总产罗非鱼99.46吨,平均每平方米产量101公斤。2015年,由于采用深水越冬技术,50箱罗非鱼全部实现错峰(旺季)上市,不但改善市场鱼鲜产品的均衡性,而且养殖效益高。

  健康养殖、标准化养殖保持库区良好水质,使水产品达到无公害食品标准。北景乡那色村百东大水面拦网养殖罗非鱼示范场主人候廷安说:“我年年送鱼到南宁市相关部门检验,年年都是达标的。”

  “促进库区水域生态良性循环和渔业可持续发展,带动库区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保障消费者吃上放心鱼、下游居民用上放心水,是我们坚持的发展理念。”县委书记杨龙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