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化为七百弄鸡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发展七百弄鸡生态养殖业,是促进农业增效、加快山区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好产业,要在树品牌、扩规模上下功夫!”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山区土地极为贫瘠稀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极为恶劣,山区贫困群众如何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对党委、政府的考验极为严峻。多次深入山里开展精准脱贫调研的大化瑶族自治县县委书记杨龙文,在当地土鸡的身上看到了山弄经济发展的契机。

  4月19日,到大化开展土鸡养殖调研的黄庭军、伍善学等自治区水产畜牧专家一致认为:“七百弄鸡味道鲜美诱人,要尽快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升其市场信誉度和知名度。”

  在七百弄,山里的群众常以土鸡宴宾客,有无鸡不成宴之说,宴上更要用鸡头敬老或敬贵客,以示尊重。尤其是给老人祝寿,或是逢年过节走访亲戚,必须送家养的土鸡。因此,大化山山弄弄家家户户放养土鸡。据县畜牧水产局统计,目前,全县放养的土鸡约有100万只。

  正是土鸡文化丰富了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旅游文化的内涵,土鸡美食也自然成了旅游待客的上品。

  据了解,自古以来,七百弄、雅龙、板升、六也等地就已经出现土鸡驯养,这种土鸡统称七百弄鸡。七百弄鸡始终是生态放养,让其啄食洼地石缝、山间草丛。喂食唯有玉米、稻糠与青菜。这种鸡脚细而短,体型娇小,然而肉身结实,肉质细嫩,富有弹性,味道鲜美,耐人寻味,因而赢得人们的喜爱。

  在七百弄乡的农家乐里,游客就餐往往少不了鸡。 “我这个农家乐一年待客的本地鸡至少4000只。乔圩屯的几家农家乐一年待客需要本地鸡10000多只。”弄腾村乔圩屯布努人家主人蓝芳灵说,“由于不少商贩常到山里收购七百弄鸡,因此我常暗地里嘱咐乡亲们,我每斤多给他们一、两块钱,让他们把鸡卖给我。”

  近日,笔者在七百弄乡弄雄村了解到,该村弄肥屯在南宁物流公司打工的蓝志平,发现七百弄鸡常被运往南宁酒店,供不应求,商机无限。2015年1月,蓝志平放弃月薪6000元的打工收入,回乡养殖七百弄鸡。蓝志平投资6万元,到各村屯收购种鸡1000多只。南宁市三家酒店及本县一家酒店了解到蓝志平在山弄里放养七百弄鸡,便立即赶到七百弄与蓝志平签订收购合同。同年11月及2016年春节,蓝志平先后分两批向签订合同的几家酒店销售七百弄鸡,收入6万多元。由于客户需求量大,蓝志平的养殖量尚无法满足客户的需求。

  蓝志平的成功,让村里及邻村的青年们看到了养殖七百弄鸡致富的希望,并着手养殖七百弄鸡。于是蓝志平购买一个小鸡自动孵化器,收购各个山弄的鸡蛋,大量繁育小鸡,月均繁育小鸡600只,带领山里的群众养殖,目前,已有多名乡亲繁养土鸡约2500只。蓝志平计划今年繁育20000只,现已繁育3400只。

  脱贫攻坚、精准帮扶,产业是基石。针对当前土鸡养殖规模还小,而市场需求量大的事实,近日,大化县决定申报七百弄鸡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树立七百弄鸡品牌。县里成立了七百弄土鸡调研组,对七百弄土鸡产业发展、经济效益、市场前景深入调查研判,决定将土鸡养殖作为山区精准脱贫的一大产业,并立即着手建设育种场,出台优惠政策,计划2016年发展七百弄鸡养殖200万只,七百弄鸡产业化即将“破茧。”

  为保持七百弄鸡的优秀品质,为消费者提供安全、健康、绿色、放心的鸡肉,目前,大化县已制定出台七百弄鸡养殖技术规程,突出依托山弄绿色生态资源,采取“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量自然放养七百弄鸡,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高度统一。

  (韦 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