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城县壮大桑蚕产业促进经济发展观察

绿浪翻滚“银”潮涌动

  “村村种桑,家家养蚕,桑蚕小楼随处可见。”这是笔者近日走进忻城县乡村的切身感受。

  “今年我种植6亩桑,一年养蚕12批,每批收获蚕茧40多公斤,每批蚕茧收入1600元,光养蚕年收入不少于2万元。”红渡镇古房村村民班汉秀在家门口摘下蚕茧,望着白花花的蚕茧她乐呵呵地说,卖完这批蚕茧,打算在最后两个月再养两批蚕。

  以前班汉秀家只种植水稻和玉米,只够填饱肚子,两个孩子上学的学费都交不起。1997年,她和老伴开始尝试养蚕,有养蚕经验技术后,收入实现连年攀升,不但供大女儿读完大学,还把家里的新房子装修一番,生活越来越有滋味。

  走进城关镇黄金村村民唐美玲家,只见上簇器架上挂着一张张方格簇,方格簇上面爬满蚕虫,唐美玲一边滚动机关将方格簇升起来清理蚕沙,一边向笔者介绍说,自从前年购买手动上簇器,省了不少工作量,以前蚕虫要上山,要把一条条蚕虫放进方格簇里,现在有了上簇器就不用那么费力,只要将方格簇挂在上簇器上,用手滚动机关,方格簇下放,蚕虫就自己爬进方格簇,等结好蚕茧了,再滚动一下机关,将方格簇升起来就方便处理蚕沙了。

  “养蚕不仅能脱贫致富,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蚕沙可以做肥料,一年养蚕的蚕沙肥料不少于一吨,这让我减少了买化肥的开支。”唐美玲还说起蚕沙的好处。

  忻城地处大石山区,“九分石头一分地”,如何让“山窝窝”变成“银窝窝”?近年来,该县以“东桑西移”为契机,围绕“一条虫”做文章,坚持把蚕桑作为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来扶持,通过免费提供桑苗、传授技术,免费提供小蚕、方格簇等扶贫方式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种桑养蚕业,积极推广养蚕新科技,派技术员深入基层对农户进行培训指导,省力化自动上簇、省力化采茧养蚕集成技术推广率达13.8%,还引导农民生态养蚕,建立500多间蚕沙无害化处理池,投入90多万元,在桑田建立145盏频振式太阳能杀虫灯,促进桑蚕业生态发展。

  今年,该县桑园面积已达24.18万亩,建成桑树育苗基地100亩,鲜茧总产量估计达2.8万吨以上,产值超10亿元。

  为做大做强桑蚕业,该县还大力推广桑禽、桑菜、桑薯、桑菌套种套养和集育苗、养蚕、桑果茧丝深加工于一体的立体循环经济发展新模式,先后引进瑞龙丝绸有限公司、恒业丝绸有限公司、好运来丝绸有限公司等4家茧丝绸企业,生丝质量大部分提高到4A级。其中,恒业丝绸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龙头企业之一,安装10条自动生产线,年产白厂丝700吨,提供就业人数500人。

  目前,该县凭借蚕茧资源丰富优势,办起了10多家加工蚕丝被小厂。全县共有收烘蚕茧企业66家。如今,该县又成功开发蜜桑茶、桑叶茶等系列产品,进一步延伸了桑蚕产业链。

  如今,一片片桑海绿浪翻滚,“一条虫”织就忻城县农民的致富路,一项绿色产业为大石山区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