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这是今年上半年国内经济的一个特点,但是桂林旅游业今年上半年却是在压力中继续保持迅速的增长势头。那么,究竟是怎样的因素支撑着桂林旅游业的持续发展?本台记者通过观察注意到,求新求变的创新精神成为重要的推动力。
记者从桂林市旅游局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市旅游统计各项数字增长良好,先来看一组数据。据统计,今年1-6月,全市共接待游客总人数1668.12万人次,同比增长6.92%。其中,接待入境游客93.91万人次,同比增长7.47%;接待国内游客1574.21万人次,同比增长6.89%。旅游总收入167.00亿元,同比增长15.18%。入境旅游收入25.93亿元,同比增长13.95%;国内旅游收入141.07亿元,同比增长15.40%。
这样一组数据,就像是一张优异的成绩单,这份成绩单背后,客观上是桂林交通枢纽城市优势的日益显现,目前,我市已经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式旅游大通道。特别是高铁开通后,铁路旅游市场火爆,大批游客沿着高铁来到桂林。桂林站的动车上座率达90%以上。
便捷的交通对于旅游业来说自然是一种优势,但是如果仅仅被动地享受这种优势,或者是在旅游大通道上坐等游客,这样的优势也许不会保持太久。桂林旅游从业人员显然是未雨绸缪地预见到了这一点。于是,以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手法宣传桂林,成为桂林旅游上半年发展的一个关键词。今年“五一”,桂林与著名电商阿里巴巴合作,在淘宝网搭建起“桂林旅游旗舰店”,这个平台一亮相,就让“桂林旅游”成为淘宝网上搜索的热门词,同时热起来的还有游客成功购买桂林旅游产品的成交指数,这个指数迅猛地增长了近80%。尝到网络营销甜头的桂林旅游趁热打铁,一鼓作气与海航集团合作,打造出另外一个桂林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就是在一次次的网络营销中,桂林智慧旅游城市的建设快马加鞭。
此外,针对国内外不同市场,桂林还首次制作了官方旅游微电影,把精美山水与动人故事串联在一起,进行市场推广。今年,桂林又推出十类既能体现桂林元素和旅游特色,又有较强的文化性、艺术性、实用性、纪念性的产品,成为桂林市首批城市礼品,作为“桂林礼物”送给八方宾客。各种首开先河的创新举措,有效地推动着桂林向国际化文化旅游大都市转型。
也许正是桂林在旅游上的不断创新,彰显着这座城市骨子里的创新精神,这也正是现代旅游者所青睐的,同时也带动着游客到达桂林之后旅游方式、旅游模式的创新。在创新中,游客在桂林新的旅游方式层出不穷。目前,一种被称为“无景区旅游”方式正在桂林受到追捧,成为时尚。很多自驾游、自助游游客进入桂林后,并不购买传统的景区门票进入景区游览,而是选择城市、乡村休闲度假,深度体验。1-6月,全市监测的82个主要景区景点接待境内外游客1028万人次,相当于全市接待游客总量的62%,说明至少约六成游客到桂林并未选择传统的景区游览模式,而是选择了住下来,慢慢玩。同时,六成游客没有到景区游览,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可能已经不止一次来过桂林。不论是哪一种原因,都能够说明,桂林旅游正在由传统的观光模式向多元化,休闲度假模式转型。而桂林也以充分的准备迎合着游客多元化的需求,桂林自助游、自驾游、城市周边乡村游的持续火爆以及民居旅馆接待人数的大幅增长,都能够印证这一点。今年1-6月,桂林全市非星级住宿设施接待过夜游客已经超过一千万人次。
桂林旅游学会会长 庞铁坚:“其实创新是我们一个很迫切的题目,我们在创新方面我们要迎头赶上,作为胜地建设来讲,它最重要的不是建多少大项目,最重要的就是创新,包括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形象创新和营销创新,这就是我们说的一个创新的重要方向,才能对得起胜地建设这块牌子。”
回看今年上半年桂林旅游,我们不难看出,创新成为支撑整个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一次次的创新中,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正在显现出“胜人一筹,先人一步”的魅力。(祁西茜 黄义武 黄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