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香飘逸的青山,桥下洁净的流水,错落有致的民居,粉饰一新的墙壁,干净整洁的村庄,热情好客的农民……武宣县的乡村变了,变得令前来旅游的客人情不自禁地赞叹、流连忘返。
乡村美了,游客来了
“村子不大,只有十来户,却家家房前院子、房后花园,一排排小洋楼错落有致又相互掩映于花木繁茂间。这小村落,360°包围的绿色空间,让来到这里的人们可以充分感受自然、体验田园生活。放眼望去,园内池水假山点缀、果林葱绿,一派新农村景象,感叹村民生活的美好……”这是网友“陌颜”到武宣县三里镇武台民族文化村游玩后,在当地一网站上发表的感言。
“蓝天、绿树、假山、亭阁、奇石、根雕、盆景,错落有致又相互掩映,如果说武台民族文化村是个大观园的话,那么该村每家每户的院落堪称小观园。”58岁的武台村旅游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谭树红说。
近年来,武宣县把新农村建设、“清洁乡村”活动与乡村旅游发展紧密结合,围绕建设“绿水仙城·美丽武宣”的目标,大力实施硬化、绿化、净化、美化、亮化“五化”工程,切实解决城镇和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努力建设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美好家园。2013年,在“清洁乡村”活动的推动下,该县建成1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屯。东乡镇下莲塘村在做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推进产业发展等方面工作基础上,重点对历史文化、人文景观、风土人情进行了深入挖掘、打造。今年6月,该村被授予“广西特色文化名村”称号,美丽乡村更具魅力。
花儿开了,农民笑了
乡村环境越来越好,武宣县进一步思考:如何利用环境资源优势,做大乡村旅游业,实现“清洁乡村”与乡村旅游双赢?
“依托国家AAA级风景区百涯大峡谷、古庄园文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拓展乡村旅游内涵。”县领导班子达成共识。该县明确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一项新兴产业进行重点打造,并且完善政策体系,做到“三优先”,即在农业产业开发、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上,优先向休闲农业倾斜;在新农村建设上,优先精品线路;在招商引资上,优先向客商推介,实现农业与第三产业的良性互动发展。
该县成立由县政府牵头、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的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分片指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开发建设。2010年以来,武宣县扩大秋油葵种植面积,重点打造观光农业,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得以联动发展,全县乡村旅游产业不断壮大。目前,全县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点7个、精品旅游线路3条。2013年10月19至20日,“金葵花”休闲农业旅游活动再次成功举办,仅19日该村就接待游客3万多人次,为期一个月的“金葵花”旅游节,全县游客接待量达21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357万元。
“举办一个节,活跃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百姓。”这是武宣县发展乡村旅游的目标。办节,让乡村农业观光游成为农业和旅游的对接平台,农民在这个平台上找到了位置,得到了实惠。该县下莲塘村、双龙村、武台村及县城周边的农户,从自发开设农家餐馆开始,逐步向利用农业资源、生态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为游客提供观光、体验、娱乐、休闲等综合服务型方向发展,实现从单一的“农家乐”到乡村旅游的飞跃。
在乡村旅游的推动下,该县涌现出哈密瓜、大颗枇杷、牛心柿、夏南牛、茶叶等特色种养专业村50多个,助农增收效益明显,农村经济不断发展。2013年,全县农业增加值23.96亿元,同比增长4.86%;农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全县水果种植面积达15.7万亩,实现产值2.62亿元,同比增长7.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较快增加,农民纯收入达6996元;全县接待游客145.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44亿元,同比增长27.8%,其中休闲农业旅游接待收入4.5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县接待游客7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3.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