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上午,记者踏访富川瑶族自治县富阳镇铁耕村。入村不远见一崭新建筑,三五老人在建筑物前晒太阳,五六儿童在院门前玩耍。
“这是社区幸福院。”富川宣传部小杨说,“院子里有日间照料室、文化娱乐室、厨房餐厅,还有由爱心企业捐建的游戏场所和设施。白天,留守老人、儿童们在幸福院里休闲,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提供的便利,晚上回家,这是一种新的‘托老抚幼’新机制。”
新在何处?该县县委书记廖立勇解读说:“幸福院是专门为留守老人、儿童而设的,‘进院不离家’、‘离家不离村’,破解了农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生活无人照料难题,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
据悉,幸福院为留守村里的老人、儿童提供就餐、生活照顾、日间休息、休闲娱乐等综合性日间照料服务,并配有专门的志愿者。
举目国内,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农村留守老人、儿童越来越多。目前,全国农村留守老人数量已近5000万,他们缺乏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失能无靠等问题突出。
这种现象,在贺州也很突出。贺州每年外出务工人员多达40多万,与之相应的是农村拥有大量留守老人、儿童。“门口拴着一条狗,家里剩下老两口。蹒跚颠簸村头溜,牵着孙子慢悠悠。”记者踏访乡村时常见到这样的一幕。有人打趣说:“有村有房无人守,稀稀落落三老头,孙子外孙滚满地,安全全靠一条狗。”
如何破解留守老人、儿童照看难问题,在全国各地都是颇受关注的“老大难”事儿。
贺州市建设“幸福院”的做法,无疑破解了留守老人、儿童照看“老大难”问题,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群众的笑声,就是掌声。2月26日上午,钟山县红花镇红麦社区“幸福院”便热闹起来。活动室里十来位老大爷围坐成两桌,全神贯注地打牌下棋。活动室隔壁的房屋里,三五位老奶奶正围在电视机前观看新播的电视剧。在幸福院的小楼中,一间两室一厅的套房被布置得童趣盎然,各种可爱的玩具布满房间,房间门口贴着“儿童之家”的字样。“白天,留守儿童跟着空巢老人在幸福院里,这样既减少了学前儿童的孤独感,也提高了他们的安全性”。
在开展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贺州市委深入调研,发现问题、排查问题,一个个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发现留守老人、儿童照看的问题还是“老大难”问题。于是,进一步以建好“幸福院”为切入点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以实现农民就地城镇化,贺州市委组织部具体负责抓这一项目。
该市组织部副部长黎江说:“贺州已实施《贺州市农村社区幸福院建设工作方案》,除铁耕村、红麦社区外,已建成农村社区幸福院15座,还有50多座在建,计划用3年时间建450座。”
■快评:
从切实解决问题出发走好群众路线
基层常有问题,群众常有困难。面对问题和困难,党员干部只有不遗余力帮助解决,才是真正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走好群众路线,必须从切实解决问题出发。
发现问题要练“慧眼”。群众面临的问题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或显而易见,或纵横交错,或不易为人察觉,更有群众难于启齿、不主动提及的问题。党员干部要多走、多看、多听、多想、多学,注重积累,对群众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有所知、有所悟、有所思,才能增强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和主动性。
排查问题要习“真功”。群众面临的问题,有的需要从点上、线上、面上区分;有的需要近期、中期、远期对待。这需要党员干部经常带着问题看基层、带着问题走基层、带着问题访群众,多和群众交心谈心,真心诚意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多想几个为什么,多谈几次怎么办。唯有如此,才能帮助群众分层面、分重点、分阶段、分行业具体分析问题,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要熬“良药”。找准、查实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关键。要有中医治“未病”的前瞻意识,最大程度杜绝一些不该出现的问题出现。要会化整为零、分割处理,减小负面影响。要有能改的马上改,不留给明天,不推给上级,不依赖别人的决心和勇气,分清重点、责任、步骤,明确预期目标和处理时限,有条不紊地加以解决。哪怕遇到群众无理取闹,也要有理有据、依法依规,耐心说懂、说通、说服,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贺州为解决留守老人、儿童照看难的问题,以建设“幸福院”为切入点构建“养老抚幼”新机制,体现了发现问题有“慧眼”、排查问题有“真功”、解决问题有“良药”,要总结经验,探索出发现、排查、解决问题的方法模式,为我市在开展群众路线活动中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供可供参考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