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确定今年农村工作目标:粮食总产量200万吨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三农”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26日,桂林确定了今年全市农村工作的目标任务: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第一要务,通过农村土地这第一生产要素的深化改革,激发农民的生产力和创造力,确保全年粮食总产量200万吨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

  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说明,农业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的增长,直接关系到“两个建成”目标的实现。去年,桂林市的农村工作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中心,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361元,位居广西前列。在这个基础上,桂林提出,今年的全市农村工作将重点抓好以“农村土地、新型农业体系和户籍制度”为内容的“三项改革”,进一步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扶贫攻坚和生态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幸福,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粮食总产量超200万吨。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赵乐秦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将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产业升级纳入全市经济结构调整的总体布局,着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整合发展。其中,深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是关键,这有利于农村土地这第一生产要素的深化改革,也回答了“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这项改革是农民增收是破题之策,将有力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赵乐秦:“怎么把劳动力调动起来,把他激活,只要把土地激活了,关键是要激活这个生产要素,特别是土地改革,我觉得特别重要,我们的改革有这么几方面,一方面,加快土地流转,引进大企业,大工程 引进大项目。”

  赵乐秦表示,今年我市要结合示范乡镇建设工作,在各县区选择1至2个乡镇进行试点,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在这个过程中,步子可以迈大一点、可以大胆试、大胆闯,争取用3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 作,让全市农民吃上定心丸。

  赵乐秦指出,当前我市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着力提升农业规模经营水平,从制度上和机制上拓宽农民收入渠道,让广大农民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力军。全市各级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带着满腔热情和真挚感情,深入农村,关心农民、服务农业,认真解决好农民最关心、最直接利益问题,让广大农民获得现实的利益。

  市长唐琮沅就如何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粮食总产量超200万吨”这一目标作出部署,提出要大力实施“万元增收”“钱粮双增”工程;加速实施“四大流域”和西部山区现代农业产业 发展和提升规划;深入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实施1500个自然村道路硬化、400个新村建设,整村推进138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工作。

  石东龙主持会议,他指出,当前春耕生产工作即将开始,科技农业部门要深入到农村第一线指导生产,工商、农机等部门要做好化肥、种子等保障工作,确保今年的春耕生产工作有序开展。会议表彰了2013年全市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和2013年度魅力新农村。秦春成、张晓武、叶兆泉、陶立坚、蒙永福、王建毅、蒋廷春参加会议。(刘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