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农机”驮起“大粮仓”

  “农民可以穿着白鞋驾驶乘坐式插秧机插秧,坐在机上,脚不沾泥;它的效率高,每天插秧面积达40~50亩,是手扶式插秧机的3倍……”随着春耕生产的展开,连日来,市农机推广中心的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机化技术指导服务。

  近年来,贵港市农机数量迅速增加。水稻联合收割机拥有量达3221台,位居全区第一;水稻插秧机拥有量2664台,位居全区第一;甘蔗种植机31台,位居全区第一;新增年烘干作业量60万吨和200万吨的粮食烘干生产线2条,排在全区首位。这四个第一,表明贵港市农机化进入快速发展期,为贵港市农业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农机直补让利农户

  随着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农民生活方式和农村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农业生产对机械化作业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农户购买农机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正值春耕时节,港北区庆丰镇石卓村村民潘学诗忙着调试农机,“去年刚买,才下田三天,就赚了1600元,今年它能带来更大的收益。”

  说到农机的价格,潘学诗说:“这台插秧机我只花了4200元。”原来,去年贵港市实施全额购机直补农民,农民购买农机的补贴资金,直接拨付到农民的账户上,原价9950元的插秧机,就有5750元的补助金直接打到了潘学诗的卡上。今年,潘学诗所在的合作社还将购买4台新农机。

  “从补贴经销商到直补农户,更加体现购机让利农民。每种类型的农机补贴是固定的,在这种情况下,农机直补充分发挥市场竞价机制作用,农户可以通过货比三家,购买的农机价格越低,得到的实惠就越多。”市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局长黄创优说。去年,贵港市作为广西农机购置补贴实施全额购机直补农民试点市,完成农机购置补贴资金4465.9万元,共有20321户农户全额购机20365台,超额完成自治区下达的任务。

  农机直补受到农户欢迎,全市农机总量有了大幅度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92万千瓦,耕作机械拥有量达11万台。

  政府帮扶壮大农机合作社

  农机合作社是在农机专业户联户不断壮大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作为农机化服务组织的重要形式,它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农机化技术服务的重要载体。

  贵港市是一个农业大市,地处广西最大的冲积平原,有着“广西粮仓”之称。每年全市外出务工劳动力将近100万人,农村缺少劳动力,农机作业需求量很大。

  201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浔郁平原农机化推进行动计划,并列入市“十二五”规划和市重点统筹推进民生工程,安排480万元作为配套资金全力支持。2012年,自治区农机局又在贵港市开展“广西十万亩水稻育插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项目建设,专门安排200万元作业补贴经费。

  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振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覃振龙说:“去年我社接到机插秧订单5000亩,每个社员仅插秧一项收入就达3000元。”

  据了解,目前全市共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98家,服务农民5.2万户,入社机具数量11759台,合作社年度农机化服务收入2947.2万元。全市已有25家农机专业合作社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有9家被自治区评为十佳明星专业合作社。

  创新方式推广农机

  为何贵港农机普及率提升速度如此之快,黄创优总结出其中经验:“农机推广不能按照传统的办法进行,要有针对性、实用性、趣味性。”近年来,贵港市通过开展机插秧比赛、收割比赛等趣味性比赛,把机具的推广应用与购机补贴统一起来,充分利用机械化示范区,组织多层次的大户、合作社、镇村干部观摩演示推广会,展示机械的作用和取得的效果,从而激发农民用机热情和购机积极性。

  农机要发展,订单作业是关键。市农机局大力推进农机订单作业模式,通过引导、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农机作业合同,实行水稻的耕、种、收全程机械化订单作业,降低社会化服务的交易成本。深化“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探索符合社会化发展的运行方式,鼓励农民通过多种形式合理流转土地经营权,使粮田相对向种粮大户集中,形成连片种植,便利水稻机械化作业;扩大集约经营规模,促使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