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华:中国粮食面临七大挑战

  全国耕地面积年均减少1100万亩
 
  “到2020年,耕地面积保有量不低于18亿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5400亿公斤以上。”  1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张晓强在介绍《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时表示,“必须坚持立足于基本靠国内保障粮食供给,加大政策和投入支持力度,严格保护耕地,粮食自给率要稳定在95%以上。”

  《纲要》指出,虽然近年来中国粮食生产发展和供需形势呈现较好局面,但农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粮食安全面临七大挑战,即: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耕地数量逐年减少、水资源短缺矛盾凸现、供需区域性矛盾突出、品种结构性矛盾加剧、种粮比较效益偏低和全球粮食供求偏紧。

  《纲要》强调,从中长期发展趋势看,受人口、耕地、水资源、气候、能源、国际市场等因素变化影响,上述趋势难以逆转,中国粮食和食物安全将面临严峻挑战。

  据国土资源部调查显示, 受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自然灾害损毁和非农建设占用等影响,耕地资源逐年减少,2007年全国耕地面积为18.26亿亩,比1996年减少1.25亿亩,年均减少1100万亩。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鹿心社就《纲要》有关问题11月13日上午接受专访时表示,18.05亿亩耕地保有量目标的确定,是从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个大的角度来考虑决定的。

  当问及这个数字是怎么确定出来的时, 鹿心社说,第一,18.05亿亩耕地保有量目标的确定,是从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和社会稳定这个大的角度来考虑决定的。大家知道,我们国家人口多,人均耕地少,人口在高峰期的时候要达到15亿左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是头等大事。我们必须立足于国内,基本满足我们的粮食自给,这就需要保持一定数量的耕地,假如低于18亿亩,那么,吃饭问题就要受到影响。

  第二,耕地是农业最基础的生产资料。发展农村经济,要依靠耕地,如果耕地过量地减少,就会动摇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从社会稳定角度来讲,耕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社会保障,如果农民有地种、有饭吃,就不会有太多的问题。如果耕地过量减少,农民失去了耕地,又没有稳定的就业途径和稳定的社会保障,那就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影响到我们国家的稳定。

  第三,耕地也是最重要的生态用地,从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看,也必须保有相当数量的耕地。从这几个角度讲,我们都必须保住18亿亩耕地。当然网友也会问,有这个可能吗?我可以肯定地告诉大家,只要措施到位,完全可以实现保住18亿亩耕地这个目标。

  《纲要》指出,中国粮食需求总量将继续增长。据预测,到2010年中国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89公斤,粮食需求总量达到5250亿公斤;到2020年人均粮食消费量为395公斤,需求总量5725亿公斤。

  针对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湖南省社科院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陈文胜认为,全国耕地面积减少造成粮食生产能力下降问题已日益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重大隐患。只有把仅仅满足于国内需求的“口粮农业”上升为服务于国家全球竞争的战略产业,实行高财政补贴政策以支撑强大的粮食生产能力,从而将强有力的粮食生产能力转化为强有力的国际市场竞争优势,才能真正掌握中国粮食安全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