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农村经济发展滞后、财政支持政策难以落实到位以及金融支持趋于弱化等造成了当前新农村建设资金的严重短缺。目前,“三农”“血液”主要来自以下方面:一是农民自身收入或集体经济收入;二是财政预算资金;三是社会资金;四是信贷资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巨额资金不可能更多地依靠财政预算,金融更应成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在当前或更长的一个时期内,应该使间接融资成为新农村建设融资体系的主力。
但是,近年来,金融对农村建设的支持趋于弱化,除了金融资金进入农村缺乏手段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体制、机制、方式上仍不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村金融机构本身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滞后于城市金融体制改革;二是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合作金融、非正规金融在支持“三农”中没有形成合力,甚至相背离;三是各金融机构存在非农化服务倾向,国有商业银行支农功能趋于弱化;四是风险补偿和政策支撑体系不完善。因此,应着力从克服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角度来打造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金融,形成及时向新农村“补血”、“供血”的间接融资体系。
第一,切实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支农的金融机构体系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适应新农村多层次金融需求,重新整合现有金融机构体系,有力推进政策性金融和商业金融、合作金融在新农村建设金融服务上的合作,明确各自在农村金融市场中的职责、分工和定位。同时,加强对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引导、监管,推动农村民间金融合法发展,形成多种形式的金融机构并存、分工合理、优势互补、有序竞争的多元化支农金融机构体系。
第二,创新和丰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金融交易工具
鼓励各类担保机构拓展符合农村特点的担保业务,为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创造有效的担保形式和途径;促进各类金融机构开发适应农户和农村需要的信贷产品,继续推进小额信贷组织试点,完善扶贫贴息贷款运作模式;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民间借贷,培育发展农村竞争性信贷市场,切实解决农村和农民贷款难问题;大力发展大宗农产品期货市场,扩大农产品期货品种,培育一定数量的机构投资者,扩大农产品期货市场的交易规模和流动性,促进订单农业健康发展;鼓励农业保险产品创新,与发展订单农业相结合,大力发展以农产品收购订单为依据的跟单农业保险,有效分散订单农业在生产和交易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第三,建设新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服务于新农村建设的新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至少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政策支持,法律保障。二是发挥各级政府行政组织优势,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构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行业融资平台、产业融资平台和担保体系。三是提高农民的信用意识,开展“诚信农村”建设,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供道德保障。
(作者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