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涝、低温、火灾……天灾人祸,防不胜防。每次大灾害来临,都给农户带来巨大损失。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后,农户不必再担心灾后重创无力翻身。
“给家里的猪买个保险,养起来放心,遇事省心。”今年初,金城江区五圩镇养猪户廖国玉给自家1000多头猪买了政策性农业保险。2014年,我市紧跟自治区政策性农业保险步伐,由政府、保险公司等共同撑起的“保护伞”,“遮风挡雨”的作用日益突出。
农业保险让农户吃上定心丸
“如果没有农业保险,去年因疫病受损的100头猪,只能自认倒霉!”金城江区五圩镇三境养殖场负责人廖国玉感慨。去年,廖国玉养的100多头猪因疫病受损,获得了保险公司5万多元赔偿。
发展养殖业,如果遇上运气差的年景,发生疫病侵袭,损失不可估量。“以前,每次遇到灾难,只能自己承担,一旦受损严重,自己就赔本。”用廖国玉的话来说,有难自己扛,有苦自己吞,有泪自己擦。
去年,自治区全面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费负担为农户20%、财政补贴80%。廖国玉说,如果都是农户自己掏钱买商业险,压力将会很大,去年他给1000头猪上保险,自掏7000元保险费,余下的由政府买单。
“有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灾后受损有一定赔偿,对农户恢复生产的作用不容忽视。”宜州市福龙乡甘蔗种植户韦俊强说,去年他有90亩甘蔗受水灾,85%的甘蔗受到不同程度损害,如果没有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估计损失更加严重。
“灾后重建,保险理赔费帮助我们解决了难题!”不少参保农户反映,政策性农业保险,是他们的“定心丸”,能帮助他们灾后迅速恢复生产。“花钱保未来”,也让他们大胆地扩大种养规模。
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三大产业
干旱、洪涝、低温冰冻等灾害,会对农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政策性农业保险以保障农业生产,提高“菜篮子”、“米袋子”生产的风险保障水平为主,通过提高保险金额,降低保险费率与理赔门槛,提高农业生产风险保障水平。
去年,自治区开始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种植业、养殖业、林业等三大产业,险种主要包括:能繁母猪、育肥猪和奶牛等养殖业保险,水稻和糖料蔗等种植业保险,公益林和商品林等森林保险。
据金城江区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去年,该区共有8831头猪上保险,其中育肥猪8053头,能繁母猪778头;水稻36574亩;林业115万亩,其中公益林为89万亩,商品林26万亩:共获得中央和自治区财政补贴配套资金302万元,农民承担的保费为93.6万元。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河池分公司相关工作人员透露,2014年,该公司兑现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案件:种植业理赔案共126件,其中林业保险理赔案40件,受损面积3万多亩,赔偿90多万元;糖料蔗理赔案86件,受损面积3.5万亩,赔偿116万元。养殖业方面的理赔案为1.5万件,1.7万头猪受损,赔偿金额达到1000多万元。
农户希望保额和赔率能够提高
“我希望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提高保费额度,哪怕提高保险费也无所谓!”廖国玉说,目前每头育肥猪25元保险费,灾后受损每头猪最高理赔500元,感觉理赔额度太少了。而养一头两三百斤的育肥猪,往往需要养殖成本1500元以上。“现在养猪饲料贵,养殖成本大,且猪价是未知数,每头猪最高才理赔500元,不合理。”
也有农户反映,政策性农业保险个别险种的保险责任不全,如暴雨、洪水、内涝等,直接造成保险水稻损失,保险公司按合同负责赔偿。而农民最关心的干旱灾害、病虫害等灾害,却没有列入保险责任范围,直接影响群众参保积极性。农户希望保险条例细则更加规范,扩大保险范围。
据悉,我市将进一步强化工作措施,建立由政府推动、部门配合、保险公司经营、农民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让更多农民了解政策性农业保险并积极参保。
“保险机构在制定政策性农业保险条款、保险责任范围、服务措施等方面,需要简化投保手续,实现快速理赔。同时,赔付金额上还应考虑农民综合成本,适当提高保险理赔金额,最大限度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市农经办相关负责人说。
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保意识,加强农险队伍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工作等问题,目前也亟待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