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小林:争先创优 科学发展 为实现富民和谐新防城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防城港市防城区第五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jj.jpg

中共防城区委书记莫小林代表中共防城港市防城区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防城港市防城区第五次代表大会今天隆重开幕了!

  这次大会是“十二”规划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历史进程中继往开来的关键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为建设富民和谐新防城而努力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共防城港市防城区第四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一、真抓实干,克难攻坚,强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2006年换届以来的五年,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全区上下在四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自治区、市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实施“工业先导,‘三化’互动,整体推进”战略和“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三年计划”,成功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国际金融危机、冰冻灾害、甲型H1N1流感、台风洪涝干旱自然灾害的影响,胜利实现了四届党代会提出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建区以来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综合实力最强、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得实

  惠最多,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最好的时期。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五年间,地区生产总值由25.87亿元增加到69.8亿元,增长2.7倍,年均增长15.2%,增速创建区以来新高;人均生产总值达17288元;财政收入由1.49亿元增加到6.12亿元,增长4.1倍,年均增长32.6%,连续四年保持财政增收超亿元。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进出口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等8个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一番”以上。提前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乘势而上加快发展三年计划”目标任务。先后获得广西“县域经济进步奖”、“经济发展十佳县”、“科学发展十佳县”等多项殊荣。

  (二)工业主导地位更加突出,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全区工业总产值由21.8亿元增加到74.41亿元,增长3.4倍,年均增长27.8%。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27%提高到2010年的36.8%,工业化率由0.8提高到1.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3.6:32.5:33.9调整为2010年的23.1:44.3:32.6,我区已由工业化初期进入到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园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防城工业园区列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区;制糖、冶金、造纸、香料、化工、建材、制药等工业产业优势初步形成,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5年的41家发展到2010年的55家,产值超亿元企业达到21家。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规模逐步完善,“红金”系列特色农产品带动效应显著。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消费市场兴旺活跃,房地产业持续繁荣,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五中心”培育初显成效。

  (三)城市建设拉开新格局,城乡风貌日新月异。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全面铺开,城南新区、河西新区的开发建设和旧城区的改造取得新进展,城南新区“五横两纵”路网全部开工建设,建成城市进出口主干道路及累计完成城区小街小巷泥路硬化改造120多条,建成港都大厦等一批旧城改造项目。城区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9平方公里提高到2010年的12.5平方公里,人口规模达13.2万人,城镇化率由22.2%提高到39.2%。村镇规划“123”工程顺利实施;“兴村富民”整村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兴边富民”行动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华石镇冲敏村、防城镇丹竹江村等6个新农村示范点初具规模。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四)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发展活力日益增强。各项改革取得新突破,完成36家中小企业的改制,政府机构、投融资、医药卫生、集体林权等改革取得新进展。积极参与泛北部湾经济区等多区域合作,全区招商引资项目205个,实际到位资金41.42亿元,利用外资2412万美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5.1倍、1.6倍。峒中、里火、江山港等一批口岸设施加快建设,通关效率和边贸成交额大幅提升,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5.4亿美元,边境贸易进出口总额121亿元,分别是“十五”期间的5.2倍、4倍。

  (五)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和谐社会进一步发展。深入开展“边海文明示范带”、示范村、示范单位创建活动,涌现了一批模范践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倡导文明新风的先进典型;深化“八荣八耻”教育,继续用“十姐妹”、“十兄弟”精神引领当代青年,城乡居民的思想道德水准进一步提高。军民共建硕果累累,2008年荣获 “自治区双拥模范区”奖。基层民主政权建设得到加强,爱国统一战线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法制建设全面提升,“五五”普法取得良好成效并通过自治区检查验收。那良镇高林村、防城镇司法所分别荣获“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廉政建设不断加强,依法行政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安全生产、信访、调处和应急工作扎实开展,荣获“全国畅通平安区”称号。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科技事业、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社会保障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救治体系不断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等进一步巩固扩大;全区新增城镇就业2.2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3万人;整村扶贫开发工作和兴边富民行动取得实效,减少贫困人口3.9万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人口计生工作扎实开展,民族事务不断进步,防灾减灾体系不断完善,生态环境质量逐步改善,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实现,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七)党的建设不断开创新局面,执政能力进一步加强。 “党组织建设年”和“创先争优”活动成效显著,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和能力不断提高。推行“阳光”选拔干部制度,在全市首推常委会任免干部票决制和全委会任免实职干部票决制,实施干部队伍建设“6个一批”工作。全面推进“六统强基”工程,积极推进“十六有”阵地建设,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基础。开展“两新”组织建设和“党建带三建”、“村企共建”试点工作,打造党建工作新平台。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的各项规定,强化党内监督,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反腐败斗争取得实效,进一步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

  同志们,四次党代会以来防城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在基础差、问题多、困难大的条件下取得的,凝结着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心血和汗水,充分体现了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团结拼搏的良好风貌。在此,我代表中共防城港市防城区第四届委员会,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和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公安干警,以及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防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士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五年来,特别是2008年以来,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在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中,我们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党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经受住了严峻考验,并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归结起来,必须做到“六个坚持”: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06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始终把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作为贯穿我们工作的主线,立足欠发达后发展的区情,充分挖掘防城的区位、资源、交通等综合优势,积极探索防城区科学发展路子,始终坚持“富民强区”、“工业强区”战略方针不动摇。通过不断调整完善发展思路,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县域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坚持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增强发展创新活力。我们坚持放开思想想问题,放开手脚干事业,把改革开放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推进体制创新,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进行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盘活国有资产,增强民营经济活力,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创新活力,促进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

  ——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防城区人口多,基础设施薄弱,做好民生工作尤为重要。五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紧抓好,把为民办实事项目纳入每年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落实。在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自治区、市各项惠民政策的基础上,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支持,将更多财力向民生倾斜,五年共投入资金约3亿元,实施道路、住房、饮水、低保、就业培训等一大批民生项目,有效解决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出行难、住房难、饮水难、就医难、读书难等切身问题,让广大人民更多地分享到改革发展成果,切实提高全区人民的幸福指数。

  ——坚持维护社会稳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我们坚持把保稳定作为促发展第一责任,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努力解决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着力抓历史积案清理、抓矛盾纠纷排查、抓社会治安综合整治、抓大案要案侦办、抓边境管控、抓安全生产、抓维稳队伍建设,深入开展领导干部“公开大接访”、“区长接待日”、干部下访等活动,成功处理了一批历史积案,化解了一批矛盾纠纷,破获了一批大案要案,打击和震慑了违法犯罪分子,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让人民安居乐业。

  ——坚持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不断增强党心民心凝聚力。我区始终把整治投资软环境和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来抓,不断强化班子自身和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工作质量,树立了勤政、廉洁、务实、高效、诚信的良好形象,塑造了一支团结奋进、吃苦耐劳、战斗力强的干部队伍,为我们做好各项工作提供重要保障。工作中,我们通过把作风建设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有机结合,大力倡导“只争朝夕、废寝忘食地干,白+黑、5+2地干,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地干”的精神,广大党员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党性修养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有力激发全区上下干事创业热情,促进各项工作开展落实并取得成效。

  ——坚持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和政治保证。我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 “党组织建设年”、“创先争优”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委统揽全局、协调各方,加强对各项工作的统筹协调,积极主动地适应各种机遇和形势挑战,果断决策,积极应对,形成全区加快发展、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为全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和政治保证。

  当然,在取得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和经验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区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区情没有改变,特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仍然突出,经济总量小,发展基础薄弱,财力单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水平较低,社会事业仍然较落后,人民生活还不富裕,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维稳的压力依然很大。因此,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创业意识、忧患意识、追赶意识,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团结拼搏,开拓进取,放开思想想问题,放开手脚干事业,才能够开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

  二、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凝心聚力建设富民和谐新防城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逐渐消退,全球经济开始回暖,尽管存在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总的来说,整个经济环境是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从国际国内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国际分工格局调整中蕴藏着新机遇,国际环境总体有利,金融危机影响逐渐消退,全球经济回暖。我国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提升,体制活力显著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

  从广西区内市内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广西发展,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中要求广西承担更多使命、发挥更大作用。国家制定进一步支持广西发展的政策措施,产业转移加速,使得广西完全有条件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跨越。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和发展,我市经济实力跃上了新台阶,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或总量连续几年创全广西第一。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和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钢铁、核电、铜镍等国家重大项目布局在我市并全面推进,防城港作为我国沿海主枢纽港和西南第一大港地位的确立并朝着10亿吨国际枢纽大港迈进,这些都给我市今后发展创造了重大历史性机遇,已具备在“十二五”期间全面腾飞条件。

  从防城自身来看,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钢铁、核电、铜镍等 “三大天字号工程”加快推进,给我区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我区拥有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必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前景。特别是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建设和发展,我区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已经站在了新起点。加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区的发展,明确要求我区要着力建设大项目的后勤保障基地和产业配套基地,同时“五中心”初具规模,这些机遇和有利因素都为我区今后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们要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发展,总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各种重大发展机遇,围绕“富民强区、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两基地五中心”建设为引领,坚持工业强区、服务旺区、城建壮区、商贸富区、旅游兴区、农业稳区、生态立区,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农业产业化,推动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边疆安宁,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富民强区、和谐发展”的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

  未来五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6%,高于广西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以上,到2015年达到146.6亿元。到2015年财政收入达到14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4.7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11亿元,进出口总额3亿美元以上,均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

  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居民消费率较大幅度上升。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6.1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2%。城镇化率提高13.8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经济增长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城市建设实现新突破。“一江两岸”城市格局基本成型,城镇化进程加快,到2015年,城区人口达20万人,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7平方公里以上,着力引导农村新增劳动力转化为城市产业工人,城镇化率达53%,城市综合实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住房、交通、文化和环境等条件有较大改善,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3075元和10350元,年均增长10%以上,城镇年均新增就业人数6000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6万人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参合率达到96%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

  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40万亩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7.2%,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控制在市下达的范围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等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市下达的指标范围内。森林覆盖率达到65.5%以上,森林蓄积量增加到582万立方米。

  社会建设取得新成就。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备,基层民主政治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各族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加繁荣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以上。社会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社会秩序更加良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及农村综合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事业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焦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升,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左右,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30%左右,引进区外境内资金年均增长21%左右,港口货物吞吐量年均增长10%左右。

  确定这一目标,既是现实的需要,也是历史的要求;既有压力,又积极可行。为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认真把握好以下几条原则:

  ——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统领城镇与农村建设,统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统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使科学发展观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必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大力发扬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反对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欺上瞒下,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求真务实。

  ——必须积极创新思维方式。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固步自封,因循守旧的传统模式,树立与时俱进、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思想观念,充分利用好“建特区”的重要战略机遇,努力实现防城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必须坚持奋力赶超不动摇。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以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咬定发展不放松,立足赶超不松劲,把赶超的目标定实,赶超的思路理清,赶超的工作做好。

  ——必须营造政通人和的社会环境。必须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进一步理顺各方面关系,凝聚全社会力量,加快推进防城富民强区、和谐发展进程。

  三、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奋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今后五年,是我区加快发展,奋力赶超,争取经济社会发展赶上并保持在全市前列的关键时期,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切实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一)主动融入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快发展边海开放型经济

  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和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实行边海联动,大力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全力拓展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打造高度开放的边海新城区,大力发展边海开放型经济,通过科学选址、科学规划、统筹实施、分步推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力打造沿海经济带。重点建设以江山半岛-城区-茅岭工业园为轴心的沿海经济带,全力配合市抓好江山半岛国际港口物流和国际滨海旅游、茅岭国际临港工业以及城区国际商务金融等功能区建设,大力推进港口码头、矿产加工、水泥建材、造纸和木材加工、仓储物流、休闲度假等领域项目建设。

  全力打造沿边经济带。以峒中口岸和里火、滩散互市贸易点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发展峒中、里火等口岸加工业、边境贸易和国际物流,加快推进峒中东盟农副产品集散市场、里火国际物流园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大力发展小商品和农副产品等进出口加工制造、商贸集散、仓储物流、边境休闲旅游,形成以那良、峒中为主体,以沿边公路为依托的沿边经济带。

  积极探索沿边开发开放新经验。根据东兴试验区的总体空间布局和先行先试政策,大力推进纳入东兴试验区范围的我区沿边地区的开发开放,加强峒中、里火、滩散等边境口岸建设,扩大口岸开放,提高口岸通关便利水平,重点在边境管理、跨境合作、综合保税、国际商贸物流、国际投资、国际服务、国际旅游等方面先行先试,致力推进边境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创新,为提升我国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水平探索新模式。

  做大做强对外贸易。依托边境口岸和沿海沿边优势,加快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方式,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高对外贸易水平。进一步优化对外贸易产品结构,培育发展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宗出口拳头产品,不断扩大我区特色优势商品出口。进一步开拓越南等东盟国家市场,扩大对东盟国家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鼓励发展转口贸易,培育一批具有自主进出口经营权的生产、流通企业。

  做活做旺边境贸易。充分发挥与越南山水相连的区位优势和口岸优势,进一步扩大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和边境经济技术合作规模。完善边境贸易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中国峒中—越南横模大桥及配套一级公路、江山港边地贸口岸码头;完善里火、滩散互市贸易点、茅岭海关监管卸货点的货场、仓储、通关、联检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沿边专业市场建设力度,开工建设滩散海产品交易市场、白龙边贸交易市场、峒中东盟农副产品集散市场、里火农副产品综合交易市场。进一步扩大贸易品种,加大煤炭、矿产品、菅草、木材、橡胶等国内紧缺资源的进口,拓展日用百货、家电、机电、纺织等产品的出口。

  创新招商投资形式。鼓励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全面扩大对我区三次产业尤其是产业配套基地、后勤服务保障基地建设的投资。大力拓宽利用外资、内资渠道,推进产业招商、项目招商、园区招商,不断丰富和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引导支持企业“走出去”,鼓励我区企业到越南等东盟国家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合作,建立矿产、食品、造纸等我区特色优势产业的境外原材料基地,发展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

  扩大国际国内区域合作。抓住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和国内区域合作不断加强的发展机遇,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泛北部湾经济合作、中越“两廊一圈”合作和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城市的合作,大力推进与港澳台地区的合作,全面承接国内产业转移,增强我区发展能力,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积极拓展对外开放领域。加强区域间的能源、产业、环保、旅游、劳务等合作,形成快速直达的人流、物流、信息流通道。积极打造总部经济,以特有的优势资源吸引企业总部落户,形成总部集聚效应。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要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第二产业带动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我区在调整优化结济结构上要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强化二产、提升三产、优化一产。

  坚持工业主导地位,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未来五年,继续坚持工业的主导地位,才能有效推进我区工业化的进程。以钢铁、核电、铜镍三大“天字号工程”为引领,强力推进大项目产业配套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与钢铁、核电、铜镍等大项目配套的钢铁深加工、有色金属深加工、机械装备制造、水泥建材、金属包装、仓储配送加工等上下游产业;大力发展制糖、食品、木材、香料、农副产品加工等特色优势资源型工业;大力发展建材、冶金、矿产品加工、造纸等临海工业以及边境口岸进出口加工等临边工业;积极发展新材料、节能环保、海洋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以工业区为依托,按照产业配套、产业集群、个性发展的要求,重点抓好防城工业园区(包括茅岭组团、滩营组团)、冲仑物流园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大项目、大企业入园,不断提高产业集聚能力。继续发挥“边、海、山”的优势,吸引区内外各类企业和民间资本兴办各类民营企业,推进民营经济的发展。积极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互动发展,重点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我区制糖、造纸、建材等重点行业的应用。

  坚持重攻第三产业,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的发展。把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领头羊”, 依托“边、海、山”等优势旅游资源,进一步挖掘和整合全区旅游资源,加快滨海游、高山游、城郊游、边关风情游等特色旅游业发展,打造“以边见长、以海见长、以山见长”,具有防城特色的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农业观光游,精心打造几条上档次的精品旅游线路。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快重点景区景点建设。进一步理顺旅游管理体制,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抓好旅游商品开发,加大外宣推介力度,加速形成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格局,促使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逐步向主导产业跃升。同时,大力发展物流、金融、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工农业互融互动;大力发展商贸、房地产、社区服务等消费潜力大的生活性服务业,丰富消费服务产品类型,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道路、饮水、住房建设,创造更多的劳动机会,增加人民收入,拉动区内市场的消费。

  坚持优化农业结构,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始终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走向富裕文明。要在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的基础上,加大耕地、土地平整,搞活农村土地流转,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从调整农业结构,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建设防城港市后勤保障基地和菜篮子工程为目标,以“红金系列”、名优特色农产品为主导,发展壮大糖料蔗、金花茶、热带亚热带水果、水产禽畜、无公害蔬菜、香料、油茶、中药材、工业原料林等农产品基地,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区,培育一批规模大、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海产品加工增值和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加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不断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强以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为重点的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三)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统筹推进城镇建设

  今后五年,城市建设要通过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小城镇,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要把中心城市功能定位、规划和建设布局与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统筹考虑,有效推进城镇化进程。

  加快“两新区一新城”建设,拉开城市建设新格局。紧紧依托我区城区紧邻市行政中心的优势,根据防城港市“双连东拓西延”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战略,加快城南新区、河西新区、西湾新城的“两新区一新城”建设。主攻建设城南新区,把城南新区建成集行政办公、商业、金融、信息于一体的与市行政中心区对接的城市经济带;转型完善河西新区,把河西新区建成集交通、商住、教育等为一体的新城区;配合市加快推进西湾新城建设。有序改造老城区,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抓好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统筹建设资金,加大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完善集镇功能,重点抓好茅

  岭、江山、那良、峒中等区域性中心集镇建设。根据各小城镇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域特点、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重点打造特色集镇。一是生态资源型集镇。发挥十万大山资源等优势,沿平旺、大菉、那勤、扶隆公路沿线,重点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绿色生态旅游业,建设生态资源型集镇。二是边贸旅游型集镇。以沿边公路为依托,沿那良、那垌、板八、峒中形成沿边城镇发展带,大力发展口岸城镇经济,重点发展边境贸易、跨国物流业、口岸加工业,加快开发中越界河、高山漂流,刘永福故居、那良古镇、峒中温泉等优势旅游资源,把边境集镇建设成为集出口加工、贸易、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小城镇。三是城郊农业型集镇。充分利用华石、那梭、滩营等乡镇农业基础好、农产品优势突出、农业发展优势明显的有利条件,大力发展城郊生态农业经济,重点发展火龙果、莲雾、无公害蔬菜等特色农产品,积极发展禽畜、淡水养殖业,把城郊集镇打造成全市农副食品主要供应基地。

  (四)全面深化各项改革,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改革开放是富民强区之路。要围绕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出重点,攻坚克难,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切实增强发展活力;要积极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不断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以企业改制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各项改革。加快推进企业改制,实行政企分开,积极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依法规范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不断深化行政机构改革,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目标,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认真贯彻党的农村政策,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建设用地管理,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实施农村土地征用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

  以招商引资为重点,全面推进对外开放。继续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大中小项目并举、一二三产业并举、内外资并举,主攻粤闽浙等发达地区,瞄准港澳台,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的领域和渠道,不断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注重优化招商结构,突出抓好大企业、大项目。进一步改进招商方式,完善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实施“走出去”战略,研究国家政策导向,把握国际国内市场变化,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不断扩大对外贸易规模,提高外贸外经工作水平。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加强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加快铁路、公路、港口发展,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加快能源建设,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以建成具有先进水平、功能完备的信息基础设施为目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保障水资源供给为重点,搞好水资源开发利用、防洪减灾、节约用水工程建设,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钦防高铁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防城至东兴高速公路、防城至峒中一级公路、防城至上思一级公路、防城至江山一级公路建设,改建江山至白龙为一级公路,扩建钦防高速公路,建设钦防高速公路茅岭连接线,配合建设广西滨海公路防城段,建设东兴至那坡高等级公路防城段,加快推进法院至长龙坳大道、防城港钢铁基地物料配送道路建设,加快推进防城至茅岭公路建设,规划建设茅岭至企沙一级公路,加快推进防城至贵台二级公路防城段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干线公路网络,规划建设西环城路(长龙坳经丹竹江至鲤鱼江一级公路),改建防城至华石为二级公路。加强江山白龙、茅岭等港口建设,加强城区路网和环城道路建设,完善乡镇、农村路网。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续建城区防洪(潮)排涝工程、防城江出海口防洪防潮堤工程、茅岭江防洪防潮堤、重点乡镇防洪工程。加快完成三波水库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实施中越界河整治和防城江、茅岭江、滩营江、那良江等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加强人工影响天气系统和山洪地质预警系统建设,到2015年,基本建成城乡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充分利用我区列入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重点县(区)的补助资金,抓好全区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型灌溉区节水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步伐。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电网与电源协调发展,继续加强城乡电网和农村电网建设,配合广西电网公司扩建500千伏海港变及配套送出工程,启动建设220千伏防城北送变电及配套送出工程,水营、那良、那勤、华石等110千伏送变电工程,进一步提高输变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加快建立能源储备体系,提升能源保障能力。

  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电子政务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政府信息化,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重要信息系统的规划建设,建设畅通、安全、可靠、高效的通信网络。提高信息资源共享能力,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加快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提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水平。鼓励、引导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我区企业的现代化水平,融入企业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实现企业管理的自动化、网络化。

  (六)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推进社会全面发展

  今后五年,我们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为核心,多渠道培养引进人才,为我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促使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加快民族教育发展。坚持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合理配置教学、教育资源,抓好示范学校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抓好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鼓励社会资金投资教育,促进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健全统筹有力、权责明确的教育管理体制,力争教育事业踏上新台阶。

  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支撑、运行机制灵活的科技创新体系。引导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和活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形成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体制机制。

  特色文化品牌享誉区内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和规范政府部门文化管理职能,加强文化市场建设与管理。挖掘民间文化资源,做强做大茅岭采茶、瑶族山歌、群众歌咏比赛等地方特色传统文化;润色和整合各种历史典故、传说、风俗民情,形成独具防城“边、海、山”特色文化品牌。挖掘人文资源,重点加大对刘永福故居、那良古镇、白龙古炮台、潭蓬古运河等名胜古迹、历史纪念地的管护和修复力度。创新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把大板瑶阿宝节、盘王节等民间民俗活动、“金花茶”节、边境民族文化等充分融入旅游产业,以文化带动旅游,以旅游宣传文化。

  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加大体育事业投入,加强体育设施建设,重点建设防城区体育馆、体育场及游泳池改造、搞好乡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项目,进一步完善区、乡镇、社区和农民健身的场馆和设施。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汽排球、龙舟赛、足球等群众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加强体育人才培养,努力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发挥游泳等竞技体育传统项目优势,完善业余训练网点,培养输送人才争创金牌。到2015年,全区体育基础设施人均占有率达到国家标准,国民体质健康指数达到自治区平均水平。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上新台阶。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总量,改善出生人口素质。加强农村、城乡结合部地区以及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大力实施“优生促进工程”,深入推进诚信计生工作,加强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建设,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先优惠政策。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网络体系建设,增强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力争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到2015年,全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0.5‰以内。

  妇女、儿童、残疾人和人口老龄工作稳步前进。全面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坚持男女平等,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促进妇女儿童事业全面发展。深入开展“关爱女孩行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实施母婴安康工程,继续实行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开展残疾人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生产扶助力度、加大孤儿救助力度。关爱留守儿童,高度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建立以家居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社会养老为补充的养老体系。

  (七)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推进民主建设,加强人大、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采取各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人民学法、知法、懂法,以法维权。积极发动全民力量维护社会稳定,有效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支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及无党派代表人士建言献策,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畅通公民参政议政渠道,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充分调动和发挥方方面面积极性。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侨务、对台政策,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大力推进依法治区。贯彻实施国家各项法律法规,抓好“六五”普法教育工作,形成人人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社会氛围,全面推进依法治区进程。以深入开展“三项建设”为契机,规范执法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管理、执法公正廉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法》,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部署和安排精神文明建设的各项工作,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水平。大力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全面提高城市文明水平和市民文明素质。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切实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

  着力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和黑恶势力,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教育群众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加强各级法律援助中心建设,帮助和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反映诉求。树立维护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严格落实稳定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积极预防、妥善处置件。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健全信访工作机制,主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努力把矛盾和问题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八)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今后五年,我们要在实施生态建设规划中,依法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建设,加强城乡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注重节约,有效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鼓励生产和使用节能节水产品,发展节能省地型建筑,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农业上,推广“畜禽养殖—有机肥料—果蔬种植—畜禽养殖”模式。工业上,加大技改投入,重点在制糖、建材、造纸等行业推广低能耗、低污染、高产出的生产模式,构建生产过程余热发电、综合消化利用各类工业废弃物和节能环保于一体的工业循环经济体系。加快生态园区建设,发展节能产业。

  节能减排,加强环境保护。把城镇污水处理、制糖、造纸、冶金、化工等废水、废气排放重点行业纳入消减计划,全面落实污染减排任务。实施工业污染全防全控战略,将污染减排总量控制指标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企业(项目),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保护环境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推行稳定达标排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倡导全社会为节能减排出力。加强中心城区和重点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强化环境保护执法,搞好防城江流域水源的保护。

  加强保护,推进自然生态长久健康发展。加强农业生态保护,提高农业废物的资源和综合利用率,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加强林业生态保护,继续实施植树造林、退耕还林等“绿色工程”,推进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防城金花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十万山国家级保护区、防城江两岸水土保持林区、沿海基干林带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实施“绿满八桂”造林绿化和防护林建设工程,在保护区内禁止开荒种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鼓励种植涵养水分的阔叶林,增加林地蓄水保水功能。适度在保护区安排旅游项目和旅游活动,旅游开发要突出体现环保、绿色,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干扰。加快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四、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努力构建和谐新防城

  未来五年,我们要始终坚持“以天大的爱心抓好民生这件天大的事”作为重要鞭策,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积极推进民生改善项目的实施。

  (一)改善就业环境,扩大就业规模。要认真落实各项就业和再就业政策,切实优化就业环境。注意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行业和企业,不断增加就业岗位。以大龄困难人员为重点,积极开展再就业援助。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建立政府培训为主体,专项培训机构和民办培训机构为依托,多层次、立体化就业培训体系,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重点帮助失地农民转移就业。加大对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零就业家庭人员的就业帮扶。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提倡和推广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

  (二)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拓宽农村居民增收渠道,促进收入较快增长。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和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逐步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收入水平。完善创业帮扶政策,促进全民创业,增加城乡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加大对边境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创造更多劳动机会,增加边民劳动收入。

  (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和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新型农村基本合作医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及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形成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重点解决非公有制经济从业人员、农民工、被征地农民、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参加社会保险问题,逐步提高保障标准。积极发展以养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强流浪未成年人保护、精神病人救助、残疾人、养老、优抚安置、殡葬等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城乡一体的优抚安置保障体系。继续推进兴边富民工程,提高边境0-3公里边民的社会保障水平,逐步将0-20公里范围居民全部纳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五、永保先进,凝聚力量,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实现我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关键在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以改革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是实现我区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根本保证。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坚持和完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实践锻炼,增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加强党风建设,切实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二) 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水平和综合素质。坚持和完善理论学习及教育培训制度,深化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来武装全区党员干部的头脑,组织党员干部积极开展党情、党史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积极采取领导干部带头学、党员干部集中学以及网上在线“月月学、季季考”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在全区掀起学习热潮,营造崇尚学习的浓厚氛围。通过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建立学习型网站、开设网络课堂,不断创新学习载体。引导党员干部树立重视学习、坚持学习、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打造学习型的党组织。引导党员、干部认真研究解决制约我区开放开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结合人民群众的期待和愿望,认真研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利益问题;结合个人的思想、工作实际,切实解决党性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三)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提高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不断创新基层党组织工作,坚持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推行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产业链和自然屯上建立党组织;创新和完善城镇社区党组织设置,加快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步伐,加强国有企业、机关和其他领域党组织设置工作。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完善村(社区)干部管理机制,建立村(社区)干部管理档案,统一规范管理;强化村级组织领导班子建设,及时整顿软弱涣散的村党组织。进一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激励各级党员干部在不同岗位上创先优争、建功立业;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落实党员承诺、设岗定责、结对帮扶制度,组织开展党员志愿者、党员义工活动,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中彰显党员先进性。强化基层党员管理,定期对基层党员进行群众评议;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进一步深入实施村级组织建设“六统强基工程”,全力抓好村级阵地“十六有”建设和村企共建平台工作,不断改善村级办公环境和条件。进一步健全上级党组织结对帮扶机制,切实把共建成果惠及广大群众,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相促进。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注重从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行等方面完善干部德的评价标准,坚持从应对突发事件、完成重大项目建设中考察干部、识别干部,格外关注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地方努力工作、埋头干事特别是经过多岗位和关键岗位锻炼的干部,切实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干部考察、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不断深化公推公选工作,扩大阳光选拔领导干部渠道,继续推行常委会、全会任免干部票决制,加大干部流转进退力度、多岗位使用锻炼干部,促使优秀干部脱颖而出,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严格执行“一报告两评议”制度,不断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用人导向。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五湖四海选人,不拘一格选人,探索建立与我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人才工作水平。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老干部工作,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余热作用。

  (五)加强作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着力解决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干部生活作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牢固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公仆意识。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的党风监督、法律监督和群众监督,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开展调查研究。善于组织群众、宣传群众、联系群众,真心诚意为民办实事。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以优良的作风提升执行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杜绝各种消极腐败现象。坚持标本兼治,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认真贯彻实施《廉政准则》,切实解决我区党员领导干部在廉洁从政方面的突出问题。抓好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反腐败监督制约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加大监督力度,健全预防机制,增强预防机能。加大查处违纪违法案件力度,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成果取信于民,做到经济建设、业务工作覆盖到哪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就延伸到哪里。

  各位代表!

  加快发展、富民强区,是全区人民的殷切企盼,也是各级党委政府的神圣使命。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创新,刻苦攻坚,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为实现富裕文明、幸福和谐的新防城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