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绘一幅乡村美丽画卷 乡村在整治中变“靓”

  乡村,在整治中变“靓”

  芳菲四月,草长莺飞。北流市罗政村路旁三角梅迎风怒放,果林郁郁葱葱,清新的乡村美景引来不少城里游客。

  持续推进的垃圾收集和污水处理,让罗政村道路干净、村容整洁。太阳能路灯、沼气池建设、立体化种养,农业现代化建设让罗政村村民收获宜居、增收、文明等多重实惠,并成为广西特色生态农业型名村。

  过去布局杂乱的桂林市桃花江畔鲁家村,违法建筑多,村道狭窄,污水乱排放、垃圾乱倒,与优美的山水风光极不协调。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后,鲁家村整村拆旧建新,综合整治村屯环境,增加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环境美化了,品位提升了,如今的鲁家村已是桃花江景区一个新亮点。

  小青瓦坡屋面、白粉墙、吊脚阳台……按桂北民居特点和瑶乡特色改造后,恭城瑶族自治县城区整洁卫生、街道建筑美观、居住舒适,环境质量和城市品位大为提高,2012年被授予“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称号。

  北海市银海区新安村围绕客家文化形象塑造,开展了凸显客家特色的房屋改造和村庄整治,使其成为第24届世界客家恳亲大会圣土采集地。

  受益于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特色名镇名村建设,广西越来越多的乡村的臭水沟不见了,池塘死水变活了,脏乱差的农村变美了……一批环境怡人、特色凸显、产业鲜明的强村强镇迅速崛起。

  十大“标准件”建设,让农村旧貌换新颜

  与高楼鳞次栉比的城市相比,载着无数乡愁的乡村在一些人的记忆里有点脏乱不堪。

  泥泞的小道,乏味的“火柴盒”,凌乱无序,遍地垃圾,污水横流……兴冲冲奔回家过年的进城务工农民,也渐渐不适应乡村居住环境。

  如何让乡村变美丽?

  2009年起,广西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在村屯环境综合整治中突出10大“标准件”建设:开展村屯规划编制,改造房屋外立面,硬化道路,绿化村屯,进行排水沟,以及垃圾池、篮球场、文化书屋、卫生室和远程教育终端站点建设等。

  至2012年,全区城乡风貌改造共完成投资49.57亿元,开展了33类9769个项目建设,覆盖全区2428个村屯,共硬化村内道路854公里,建设村屯垃圾池和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项目1000多个、篮球场377个、农家书屋和新家庭文化屋827个、计生室748个,农村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约170万农民群众从中受益。

  2011年开始,广西实施村镇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行动计划,支持75个县试点县域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计划通过3-5年的努力,实现农村垃圾集运处理的基本覆盖。2011年和2012年,自治区财政按照每个县400万元的标准,共安排全区75个县3亿元用于完成县域生活垃圾“村收镇运县处理”试点建设。目前,全区已有25个县78个乡镇垃圾中转站建成试运行,剩余50个县的乡镇中转站建设将于2013年底完成建设并运行。

 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