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日上午于广西崇左举行的第三届陆路东盟国际商务文化节上,来自中国以及越南、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的官员、专家学者认为,中国-东盟陆路合作进一步开发开放,陆路交通互联互通进程加快,将使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达4000.9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10.3%。东盟连续4年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是中国企业在国外投资的第一大市场,而中国也是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
尽管中国-东盟双方合作态势良好,但越南、柬埔寨等国的专家学者表示,东盟国家陆路交通设施仍是一大短板。
越南计划投资部战略发展研究院国际事务司副司长阮国长说,越南基础设施,特别是陆路交通基础设施薄弱是两国经贸合作最大障碍之一。“越中交通互联是南宁-新加坡走廊重要交通路线,加强越中之间交通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南宁-新加坡走廊建设,还能促进环北部湾经济区乃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经济合作的发展进程。”他说。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副院长、院士及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宋春奔说,柬埔寨在贸易、出行和旅游方面急需铁路运输。他说,过去几年里,中国在柬埔寨不断投资包括铁路在内的基础设施,这些投资将使柬埔寨受益于次区域一体化及区域一体化,使其在经济开放的状态下寻求更多的贸易投资机会。
据泰国法政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巴拉坝透露,为了更好地实现互联互通,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等国正对以高铁、高速公路为主的陆路交通网络进行规划和论证,最终将于中国相连。“这个大网络与中国相连后,双方合作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他说。
而对于中国来说,更流畅的陆路交通将促进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流动。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说,未来中国-东盟通过产业链的衔接和资源、优势互补,将形成基于产业专业化的生产网络,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打造成供应链网络。而陆路方面的开发开放,无疑将加速这一进程。
中国-东盟问题专家许宁宁建议,作为南宁-新加坡走廊的起始段,已经经过三年建设与发展的南宁-崇左经济带可以作为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先行开发带,以及中国-东盟行业对接、产业合作的试点开发带着力建设。